本章提示
在压力下的人很可能会产生呼吸过度的现象,通俗点说就是呼吸速度比平常快,但是本人却察觉不到。在呼吸过度时,他会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会减少。随着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这个人就会产生手脚麻痹、刺痛、心率加快、体内颤抖、晕眩、虚弱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许会一个不落的出现,也许只有几个额外突出。由于呼吸过度现象很容易伴随着我们睡梦中产生的情绪出现,所以我们经常会在醒来时经历着一些呼吸过度的症状。若是我们不清楚这些症状从何而来的话,那我们就会胡思乱想,杞人忧天了。
情绪对人的影响除了肌肉的表现之外,还会打乱人的正常呼吸。在紧张的情绪下,人的呼吸会比正常状态更加急促,这我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在紧张或者压力的状态下,人们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但是随着二氧化碳的降低,人们就会出现麻木、心动过速甚至昏厥,后果非常严重。
呼吸过度
有一组症状也是由情绪引起的,这类症状也是特别常见,而且凡是经历过它的人都会产生极度不安的感觉。这类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换气过度综合征。这一综合征的产生很有意思——它是人们承认的首个由情绪导致的综合症状,而化学反应则是它发作的主要原因。
很有可能,你也曾得过换气过度综合征。
所谓换气过度,即呼吸过于深,过于急促,或二者兼并。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自己在极度不安时呼吸就会比平常快。演员的演技虽然主要包括模仿情绪的外在表现,但他们在镜头前也会如此。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在静止时每分钟会呼吸16到18次。若我们将这一频率提高到22至23次每分的话,我们自己或是我们旁边的人很有可能察觉不到,不过我们的身体会立即感应到这种变化,至于是通过何种方式,这个我们待会儿就能讲到。
换气过度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当我们的呼吸比平常快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肺部迅速呼出,而身体里的就会相应减少。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逐渐降低直到现象发生。
首先我们的皮肤层下会产生收缩的感觉,接着我们的手指、手掌还有身体的其他部位会感到明显的麻痹,渐渐地麻痹感就会越来越突出,直到全身的皮肤都开始刺痛。但是早在麻痹凸显之前,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寒战感出现,起先是在内部接着便会蔓延至全身。你还会觉得头晕甚至昏厥。最后,**产生并且越来越剧烈,你随后就会觉得每一寸骨骼肌都在抽搐;双腿和左右手臂会开始**产生疼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手足抽搐。我们就有一些病人,他们在难过时会经历换气过度的全部过程,最后手足便会抽搐不止。
有一个农民,他的儿子从干草堆上摔下来后便十万火急地把我叫了过去。我急急忙忙地赶到他的农场后,就发现他手足抽搐地躺在地板上。这是因为他焦急过度,换气过猛了。和他摔下草堆的儿子相比,他更需要治疗。这个人经常会换气过度。有一天,城里的一名牙医叫我立刻赶到他的办公室。据他所说这位农夫**了。但是我到那里发现他其实是在手足抽搐。因为他一整天都在为去牙医那看病的事担心,所以他又再次换气过度了。所以当他躺在诊所的椅子上时,结果就产生了。
对有些病人来说,换气过度的其他症状要比抽搐更加明显。有很多受到惊吓的病人都感觉自己全身像被千针所扎一般,同时他心脏跳动的频率也非常之快。他的恐惧很正常 ,因为他从未像那一刻一样感到自己这么地接近死亡。有些病人在换气过度时或在过度换气后会感到十分晕眩,甚至昏倒。在我的患者里面,就有一位女士因为连续的过度换气而在**躺了两个月,只要她一尝试站起来就会立即晕过去。
睡觉时很容易换气过度
关于换气过度有一点非常有趣——我们熟睡时分最容易过度换气。如果你盯着一个熟睡中的人看,尤其是一个生活不太顺利的人,你会看到他有一段时间的呼吸会越来越急促,接着他的呼吸又会变得平稳,然后他会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在休息时,我们停止了思考;夜晚的每一分钟我们都在做梦;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是不休息的。
如果白天在街上,有人对我们说了一些狠话让我们心绪烦乱,到了夜晚我们就会梦到那个人,梦里他是印第安土著的首领追着我们来到了万丈深渊。在我们熟睡时,我们会产生情绪性反应,就好像我们真的被逼入了某种绝境一般。我们翻来覆去——我们过度呼吸。
在我20年的从医经验中,大概每个星期就能见到一位病人,凌晨2点时在过度呼吸中醒来——也许正在他被推下悬崖的那一刻。在他醒来的当下,他的心脏通常会在剧烈跳动,手也会感到麻木。接着他就会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要死了。我曾经就接到过这样一通电话,是从15英里之外打来的。这位丈夫在电话里惊叫着:“我妻子突发心脏病,她就要死了!快来啊!”
如果我认识他们两个,我一定会说她十之八九是呼吸过度了。当我到了他家的时候我很庆幸我来了,因为那时这对夫妇都已经呼吸过度到手足抽搐了,他们需要用最激烈的急救方式才能稳定下来。
这件事是这样发生的:妻子半夜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没有知觉了,于是她心跳加快。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我中风了,像我妈以前一样。”接着她叫醒了她的丈夫并说了自己的感觉。他听后第一个念头便是“我妻子得了心脏病,跟我爸以前一样。”对此他们二位都开始紧张无措,然后不停地过度换气。然而,出乎意料地,他们两都活了下来。
事实当然是,他们并没有得可怕的心脏疾病,通过开导和疏解,他们还活得好好的。
有些时候,有人并不会在换气过度中惊醒过来,直到腿部产生**。这也是半夜腿部**的常见原因之一,像这种情况只需要一粒普通的药丸就可以预防了。
并不是你神经紧张
医生和普通人一开始就知道神经系统就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情绪性疾病是密不可分的。类似下面的这些话我们常常能听到。
“是你神经过敏了。”
“我紧张死了!”
“要是我能让我的神经稳定下来就好了。”
“我的神经出了问题。”
“我是个神经极度紧张的人。”
“如果我能不这么神经紧张就好了。”
事实上,在情绪性疾病里,我们的神经并不会产生问题。它们的机能就跟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完好无损。神经起到的作用只有一个,即作为信使向结肠传递收缩的信息或向心脏传递加速的信息。
就如我所说,我们打从一开始就知道神经系统和情绪性疾病有着某种道不清说不明的联系。于是像兰格(Lange),加农(Cannon),邓巴(Dunbar),沃尔夫(Wolf)及伍尔夫(Wolff)这样的医生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逻辑清晰的功能图。我们在前面两章就温习了很多以神经系统为媒介的生理机制上的病症。在这里,我们要说说蒙特利尔(Montreal)的汉斯·塞雷博士(Dr. Han Selye)的结论。1936年,他才开始了自己的实验。接着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他的研究或是跟随他所领衔的研究队伍。所以今天情绪性疾病领域才有了意义重大且激动人心的新篇章:一种全新的诠释。在1936年之前,还没有有关EII病的系统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领域就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也就是从汉斯·塞雷博士的研究开始,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才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身体中有一组被称为内分泌腺的器官,它们与情绪的关系并不输于神经系统。更重要的是,就情绪对其的影响来看,不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内分泌腺的地位都要比神经系统更有价值。所以,根据事实我们应该这么说:“是我内分泌腺失常了。”而不是那句“是我神经紧张了”。
脑垂腺:情绪的来源
塞雷博士首先展开了对脑垂腺的研究。
脑垂腺位于我们身体中最难探索的部位,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有人就会觉得它至关重要了。脑垂腺藏匿在我们的头盖里,位于大脑的下面,它栖身于一个碗形的骨头槽里,保证自己远离一切可能的外界撞伤。有人就会说有这样不可侵犯的位置,那么脑垂体一定很重要吧。是的,它非常重要。
脑垂体的形状大小很像一颗饱满的豌豆。尽管体积不大,但是脑垂体是我们整个身体的主调节器。它会制造出大量的激素(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输,再作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中有些激素是可知的,我们已经成功提炼出了某些纯激素,另外一些还在研究发现当中。
我们知道脑垂体制造的激素中,有的可以使血压上升,有的可以让肌肉萎缩,有的可以阻止肾脏制造尿液,有的可以刺激肾脏制造尿液。还有很多激素在不时地控制着身体的其他内分泌腺。这些内分泌腺又会制造出更多的激素来调节我们身体中发生的所有现象。
你的脑垂腺无时无刻不在运作着。脑垂体就如同一条生产命脉,它默默无声却夜以继日地快速运转着,制造出某些产品,而这些产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身体的健康与否全看脑垂体的运转是否正常。
然而脑垂体这个工厂的作用绝不局限于此。它不仅能在正常平和的状态下控制着我们的身体机能,而且在我们遇到任何形式、任何状态的威胁时它也是主要的防御力量。如果身体安全遭受了任何威胁,这条生产命脉就会制造出抵制外界侵犯的商品来。
身体遭受到的威胁,塞雷博士称之为“应激源”,而“应激源”的活动便是“压力”。脑垂体能够对威胁我们健康的各种形态下的应激源做出反应。脑垂体不仅是身体在正常状态下的主调节器,也是协助身体应对危险状况的得力器官。
应激源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简直罄竹难书。有种应激源可以刺激脑垂体过量地制造某种激素,或者使脑垂体将某些激素过度地结合起来。有一种应激源可以刺激另一种激素的产生。
有两种应激源,一种是细菌侵入,一种是病毒侵入。脑垂体对于它们的反应便是产出某种激素调动起身体的防御机能。另外还有一些应激源,如曝晒或曝寒,还有过度接触湿气或干燥,以及肌肉使用过度,药物作用,外伤,手术等。
塞雷博士从实验中得知:精神应激源,即不良情绪是最强大的应激源。不良情绪可以刺激到任一或所有的激素。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非常剧烈的情绪比之其他应激源所带来的直观和深层后果要更加后患无穷。
看看我们在第二章提过的那个男人,他目睹妻子杀害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并自杀后立即一病不起。不过更重要的是,情绪压力对身体作用的时间比其他应激源要延长许多,有的时候是几个月,更有甚者可以达到几年,这是其特有的性质。相比之下,感染产生的刺激通常只能持续一两个星期,而肌肉使用过度这样的物理伤害所产生的压力作用甚至更轻微。我们接下来就能看到这种长期影响有何种重要性。
利尿激素
利尿激素相对来说要无足轻重一些,但是它能说明包括情绪压力在内的应激源是怎样运作的。
利尿激素能刺激肾脏排泄出更多尿液。我们这一所学校里有位男孩,他有一天就见识到了利尿激素的威力,我相信你看到也一定会觉得这似曾相识。这个男生那天正准备参加地理科目的期末考试,但是他对这门课全然没有信心。他很紧张,很焦虑,也很担忧。考试前两分钟,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仅仅只是觉得应该离开教室。他不仅仅应该,他也真的必须离开。
他的情绪刺激了脑垂体,使之分泌出了利尿激素,而利尿激素又反过来刺激肾脏分泌出更多的尿液。如果那时他不离开教室的话,那么结果就会成为悲剧甚至灾难了。事实上,灾难的确发生了,因为监考老师并不太了解激素和情绪的重要性,所以他拒绝了这个男生的请求。他的父母把我请来,希望我能从医学和法律方面给点意见。最后,这个男孩成功地通过了这场因意外延缓的考试,得到了嘉奖。谢天谢地,这世上能有情绪和激素存在。
促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STH)
脑垂体分泌的最重要的激素之一便是促生长激素,简称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但它同时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出DOCA(去氧皮质酮),它的作用与生长激素无异。生长激素能唤醒身体卫士(抗生素、白细胞等)抵御任何感染。但是,它才是我们“生病”的始作俑者,而非细菌。
我们总以为“生病”的直接诱因是细菌或病毒的毒素。塞雷博士的实验证明:毫无疑问地,正是因为生长激素的存在,我们才会“身体欠佳”。所有疾病传播的媒介都会在人们心中种下这种类似的坏印象。
如果是像感冒、轻流感这样不太重的病状,那么病症也不会太严重——可能只是有点头疼、疲劳、没胃口,或是体温升高一点点。然而若是得了非常严重的传染病,那就会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病人的遭遇也就会痛苦许多。就感染点来说,被感染的部位会红肿、发热;表皮温度可能会迅速升至105℉,如肺炎;感染者还有可能会感到疼痛、头疼、胃肠不适、食欲降低。另外,体重下降,尿液血蛋白减少,氮、钾、磷酸酯排量增加以及皮疹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这些后果,以及未列明的症状都是由生长激素造成的。我们在后面就能看到,一个人被注射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生长激素的天敌。
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动身体的防御机能击退感染病毒,只不过同时它又会引起生病的迹象。它使抗体和噬菌细胞活跃起来。然而事实上,生病的症状从它们本身来说算是身体对抗外来细菌的自我保护现象,是有益的。要不是有了生长激素,人类可能连感冒也战胜不了。
黑暗、抑郁、自卑、沮丧的情绪会加强生长激素的威力。
我们有时会看到像G女士这样的病人——她一开始得的不过是普通感冒,其身体中生长激素产生的刺激也不大,但她因为得感冒这种事而变得异常沮丧失落。最后,因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压力和由生长激素导致的情绪压力齐心协力拖累着她的身体。G女士虽然只是普通感冒,却经受着肺炎一般的痛苦。然而事实上,她身体对感染的抵抗是很强烈的,因为她体内生长激素的产量很大。但是每当疾病有一点消失的迹象时,她就又会卧病不起,这是因为她的情绪又开始刺激生长激素的产生了。
感冒刚开始时她说过,“噢,天啊,可怜的我;怎么又是这讨人厌的感冒;现在,敌人是我自己,看来我从冬天到夏天都要忍受这病痛了。这感冒总是很严重,它们重创了我的身体。我的背好疼呀;头疼欲裂,我就要死了;我知道这感冒病毒最终会去祸害我的肾。”诸如此类的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G女士大部分时间都在经受着感冒能够造成的所有病痛,她从未痊愈过,即便她从未真正染上过感冒病毒。她总觉得自己得了感冒,我就曾见过好几次。实际上,没有任何可靠证据显示她被感染了,可是她体内因情绪而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足以制造出一副生病的表象了。然而事实还是蛮有趣的——G女士的病状正是自己所描绘的那样。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可抵抗生长激素(STH)一个感染病人体内会发生完全相反的现象,他会产生极度不适的情绪,从而刺激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产生。我们接下来就会看到,ACTH可以抵消STH的所有效用,包括抵御感染病源的功能。这样的人会染上很严重的感染病,不过由于ACTH能缓和病症的,也许一开始病人的状态不会太严重。接着这个人就会产生书中所提到的所有并发症。我们会在后面描述到这样的病人。
生长激素应激症
低级的慢性感染可以制造出持久的、劣质的生长激素,比如说扁桃体感染或是牙根感染;不过持久的生长激素刺激多是由持久的坏心情导致的。然而不论是慢性感染病还是持久的情绪,其最终后果都是一样的。
在劣质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人会觉得疲惫,还有可能会感到疼痛或出现其他由生长激素引起的严重症状。在生长激素的持久压力下,新的病症就会产生。
塞雷博士通过向动物体内注射生长激素,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实验。他对这些生长激素应激症已经了如指掌了。后来他发现,慢性感染和持续的情绪低落也能导致动物体内产生相同的后果。如果他给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并给它提供高盐分饮食,那它就会发展出恶性高血压的病状。如果给它提供高蛋白饮食,被注入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导致肾硬化,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肾病。如果将动物的关节暴露在湿冷的环境中,它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中最厉害的一种。若是让其吸入轻度刺激性的支气管吸入剂(这个本身没有副作用),那动物们就会因生长激素的作用而得哮喘。若是动物的结肠**,那生长激素就会火上浇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产生。
生长激素还能导致很多后果,因它而起的很多疾病我们之前却不知道原因,譬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播散性红斑狼疮以及其他一些名称夸张的病症。我们熟悉的“过敏症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与生长激素有关。
哮喘,一种生长激素应激症
通过塞雷博士的实验我们大致了解了情绪在哮喘产生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以为所有的哮喘都是由体外某种蛋白质导致的过敏现象。很遗憾,几乎没有一个哮喘病例可以证明这种联系。
几年以前,有可信迹象表明大多数哮喘病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支气管感染,它的病症会随着新感染的产生而不断加重。不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感染发生的情况下情绪导致了哮喘,这全是生长激素的功劳,而且不安的情绪还会加重哮喘。
D女士看上去应当是个幸福的女人。她生活的城市不大不小,在那里她生活得非常充实,朋友也很多。她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然而她的一个女儿嫁的老公不行,这成了她的一块心头病。而且D女士的丈夫53岁了,这是个愚蠢而蠢蠢欲动的年纪,他有了一段万分不明智的婚外情。这让D女士差点崩溃。最终,不管是发泄也好,逃避也好,D女士将心思全放在了工作上。她那天在办公室工作了很久,回到家也不忘工作,但换来的却是老板一句“工作成绩十分糟糕”的责备。那天结束后,即使她没承认,但D女士肯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身心疲惫了。接着她哮喘了。第二天,哮喘病恶化,她不得不上医院接受治疗。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她频繁出入医院,但除了暂时性的缓解,她仍未彻底痊愈。
在人前,她笑颜如花,亲切可人,看上去幸福美满。但内里,她不安、沮丧、孤独、自卑。生活好似没有尽头一般,只有工作才是她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地方,她却还是失败了。她努力去开心;这种努力值得赞赏。她的哮喘病最后成为了她最大的担忧。每发作一次她的忧郁就加深一层,最终,哮喘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难以控制。
感染刺激VS情绪压力
要想区别开因感染而突发哮喘的病人和因情绪而暴发哮喘的病人其实很简单。后者的病状要更激烈,也更难控制一些。几乎没有人会死于感染性哮喘,但我却看过有因情绪性哮喘而死的病人。
同样地,要想辨别哪些病人的风湿性关节炎是因感染而起,哪些病人的病症是因情绪而起也不难。再强调一遍,后者要更加危险。
山姆,一位农民,他一辈子都带着抑郁、低沉、自卑的情绪生活着——这些情绪都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他一辈子都在经受着生长激素应激症的困扰。山姆年轻的时候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虽不严重,也不致残,但却很折磨人。后来,他又得了哮喘,这次也不算严重,所以他还能正常工作。接着,他的血压升高,而现在他又罹患了肾硬化。你肯定会说——虽然事实也正是如此——是这些疾病让山姆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然而,本质真相却恰恰相反——正是他消极的态度造就了这些病痛。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垂体所分泌出来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不是直接对身体作用的。它可以刺激肾上腺,使其分泌出皮质酮,而皮质酮则能从很多方面对身体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过,因为皮质酮是在ACTH的刺激作用下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就将它的“功劳”归给了ACTH。
ACTH的主要作用是抑制STH,如果一个人被注射了大量的ACTH,那么肯定能彻底抑制住STH的效用——引发炎症、防御感染、呈现“生病”的状态等。这些现象都是迄今医学界最不可思议的发现。你若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不会相信。
举个例子,有位病人应该是得了严重的大叶性肺炎。他体温达到105华氏度,面部发红、嘴唇发蓝、呼吸急促、胸部刺痛。他感到疲惫无力,全身隐隐作痛;他皮肤干燥,舌苔厚重,且目光呆滞。
如果医生给他注入足量的ACTH进静脉后,不到一个小时,他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红潮退却、疼痛消失、疲惫感也无影无踪了。他可以轻松地呼吸、行走,他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胃口也打开了。他看上去根本不像得过病的人。有人可能会说,他痊愈了。
然而,发生的这一切全是因为STH的效用被抵消了,可感染源还在,没了STH的防护功能,它在我们身体里已经畅通无阻了。若是病人持续接受ACTH注射,那感染病菌就会如燎原之势蔓延至全身。即便病人感觉良好,但实际上肺脓肿或积脓症已经形成了,后果很有可能会致命。
ACTH对任何形式的感染病都能产生病状缓解效果,并且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对给肺结核患者注射ACTH额外小心的原因,因为他害怕会将病人身体里沉寂已久的感染病菌唤醒。
不过,如果接受注射的是一名生长激素应激症患者,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样并不会牵涉到感染的问题。比如,医生给一个风湿性关节炎或哮喘病患者注射了ACTH,那病人就会彻底痊愈——只要ACTH的效用在他体内能持久下去。然而,当停止给他注射ACTH后,哮喘和关节炎的病状还是会出现,这种方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ACTH可以用于所有生长激素应激症,并且确实小有成效。不过就我们目前的知识来看,ACTH的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与STH一样,ACTH的持续使用将会引发ACTH应激症。
ACTH应激实验
就我们了解,一个人患有ACTH应激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因某种STH应激症被持续注射过ACTH;二是受到情绪压力的持续影响。能够刺激ACTH产生的情绪都是那种十分偏激的不良情绪,比如一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时产生的情绪,或一个好战者强烈的不满情绪。
消化道溃疡是常见的ACTH作用的后果。在实验中,每个接受过ACTH注射的动物,无论时间长短都得了溃疡,换成人类也会是这样。溃疡是管理者的专有病种。因为能刺激ACTH分泌的情绪,一般管理者都会有。不过,这些能引发溃疡的情绪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
任何怀有攻击性不满情绪的人,都可能罹患ACTH应激症。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很嘈杂,比如说汽车工厂的机身铸造部门,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工人都患有溃疡。如果你将老鼠暴露在高噪音的环境中,它很容易就会滋生溃疡。
不过,让我们看看ACTH过量而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记住,没有内分泌系统的指引,身体本身是不会产生化学变化的(虽然它是一具十分复杂的化学体)。你也要清楚因情绪而导致的内分泌系统对化学反应的作用是极其危险,极其多样的。
塞雷博士和他的同事挑选了两组蒙特利尔的儿童。一组孩子的家庭麻烦不断,且每位成员都不幸福。另一组孩子的家庭幸福美满,他们自己也是无忧无虑的。
这两组孩子每天都在大学食堂里享受着同一种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美味套餐。营养学家在场观看他们吃饭,将这些孩子的幸福尽收眼底。除了在食堂吃饭这段时间,这些孩子仍保持着平常的习惯,像往常一样生活着。
一段时间后,来自幸福家庭的孩子体重上升,并且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孩童的平均体重。另一方面,来自悲苦家庭的孩子虽然吃的是同样的食物,体重却没能上涨多少,甚至还不到平均值。在实验期间,通过化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会刺激自己的脑垂体分泌过多的ACTH,ACTH反过来制造出皮质酮,而皮质酮会以很有意思的方式来扰乱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蛋白质是以氨基酸的形态从肠道吸收进血液中的,而ACTH将越来越多的氨基酸转变成了葡萄糖,剩下的氨基酸便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蛋白质供身体塑形了。许多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体内有时会氮平衡不协调,也就是说,尽管他们的饮食很营养,他们流失的蛋白质也比他们体内合成的多。
而家庭幸福的孩子这边就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了。他们积极地刺激了体内的脑垂体。他们体内的氨基酸转变成了大量的蛋白质。情绪压力下的孩子在观察期间还会患上各种感染病症,这是因为过量的ACTH降低了他们身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你知道的,这种能力是STH才能激发的。
慢性ACTH应激症
你看见有人常年对自己的生活万般埋怨。他们极度不满,容易难过,容易受伤,总在责怪,他们总是想要让地球只围着他们一个人转。
V女士就是这样的人。她的生活是一连串的疾病,全都是不同的ACTH应激症。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不断地发烧、感冒、脓肿。人们不懂她为什么对疾病毫无抵抗。她不喜欢她的老师,不赞成他们学校的管理方式。她总是和自己的同学吵架。她最后成了一名售货员,但却又感染了肺结核。
从疗养院出来之后,她结了婚。她的丈夫从而成了她抱怨的主要对象,大致是埋怨他没能力,不会赚钱养不起她。当我第一次见她时,她得的是溃疡,结肠的状况也非常糟糕。即使接受了最细致的治疗,她的溃疡几年来仍未痊愈。她的情绪总是起伏不定,所以即使一般情况下会同意手术的医生也拒绝给她做溃疡手术。不过几年后,溃疡手术反反复复留下的疤痕渐渐堵住了胃出口,手术已是迫在眉睫。
手术后,她复原得很慢,一直没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手术刚过,她的肺部就感染了,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长了好多脓肿,于是必须要将一部分肺移除掉。后来,她的直肠又出现了瘘管。50岁的时候,她得了全方位的骨质疏松症,疼痛难忍。没有人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下一次又会暴发什么病症。当然,她的病症使她的性情更加古怪了,不过这样说就本末倒置了。
像V女士这种人的故事最先吸引我们的是她的性格,在这些性格中情绪压力就如同他们脸上的鼻子一样凸显出来了。这些人经常会借酒消愁,逃避一时。他们很容易变成酗酒之徒,从而引发肝硬化。因为在人体富含酒精的状态下,过量的ACTH会导致肝硬化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