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关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在《图腾和禁忌》(1913)中,弗洛伊德说,“尽管如此,儿童的罪疚感完全可以解释说明这个事实:它建立在强烈的、频繁出现的死亡念头上,这些念头在潜意识中不断发起攻击。”(《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3,第87页)
[131]在第一章中,我已经指出,在这个主题上,我的观点和弗洛伊德的某些结论之间的一致性,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1930)中,他说:“压制和过渡为超我的攻击行为将转变成罪疚感。如果关于罪疚感起因的心里分析限定在本能攻击,我确信许多心理过程将暴露得更简单和更清晰。(《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1,第138页)他还说:“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形成下面的说法,当本能经历抑制后,力比多转变成某些症状,它的攻击部分变成罪疚感。”(第139页)
[132]《图腾和禁忌》(1913)(《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3,第89页)。
[133]费伦齐(Ferenczi)在他的《现实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1913),他把注意力转到单词、手势的“全能”和他们的功能之间的联系上。请同时对比亚伯拉罕的《睡梦和神经官能症排泄过程中的自恋评价》(1920)。
[134]弗洛伊德在《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病例的解释》(1909)(《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0,第241页)中,他说“怀疑”实际上是个人对自己爱的能力的怀疑,而且这样的人可能怀疑每一种不值得称道的食物。
[135]《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气质》(1913)(《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2,第324页)。
[136]参考亚伯拉罕(Abraham)《性格形成中的精神分析研究》(1925).
[137]参见第二章的内容。
[138]还有,人们仇恨能够说另外一门语言的人,觉得学习外语感觉困难,这些现象都来自最早期的渴望知识本能的挫败感。
[139]参见病例描述,厄娜(第三章)、肯尼斯(第四章)和埃尔斯(第五章)。
[140]《自我和本我》(1923)(《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9,第56页)。
[141]在一些极端的病例中,这个压力是如此的强大,它完全阻止了自我的发展。但是,即使是在更反常的病例中,压力不仅作为一个促进手段,更是作为阻碍发展的手段。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在所有发展过程中,需要这个合作因素的最佳关系(对比我的论文《自我发展中的标记形成的重要性》,1930,《克莱因文集Ⅰ》。
[142]《超越快乐原则》(1920)(《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8,第14页)。
[143]弗洛伊德视投射的起源为“一个处理内部刺激的独特方法,内部刺激引起大量不愉快情绪上升,这种方法有一个趋势:把刺激当作外部的动作,而不是当作内部的动作,因此防御机制开始行动才可能展开,以应对刺激,这是‘投射’的起源。它注定在病理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超越快乐原则》,1920,《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8,第29页)
[144]弗洛伊德这样写道:“梦境生发的焦虑在白天受到忽略,其结果是导致了创伤性精神官能症。这些梦境通过回顾的方式,竭尽所能控制刺激,梦境因此提供给我们观察神经器官的功能。虽然它不与愉快原则产生矛盾,它却是独立于愉快原则之外,而且似乎比获得愉快和逃避不愉快的目的要更原始一些。”(《超越快乐原则》,《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8,第32页)
[145]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已经看见个体发展的最早期阶段,他的自我不能完全承受他的本能焦虑和他对内化客体的惧怕,自我试图通过部分无视和否认心理现实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146]关于梦境和游戏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比此书的第一章和我的论文《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1929).
[147]德文版本的用词是“被激活”(activated),英文译者认为是“确认”一词,这个词的拼写有误(“激活”和“确认”这两个词的德文拼写相近,后者多了一个字母“s”)。——译注
[148]《愉快原则之外的部分》,《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18,第14-26页。
[149]我在此书的第九章中已经指出罪疚感是最早期活动和升华的推动力。
[150]参见第九章。
[151]《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36页)。
[152]同上,第169页。
[153]但是幼童只能在如下的情况得到安慰:他最早期的焦虑情境不占据显著地位,而且,在超我形成中,他与客体的关系在游戏中表现了出来。我多次发现,年纪较大的儿童对母亲的离开做出最早期焦虑情境的反应,在这种焦虑情境的压力下,儿童认为母亲的暂时离开是永久离开。在我的论文《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1929)中,我报道了一个六岁男孩的病例。他让我扮演一个“仙女妈妈”的角色,这个角色的任务是保护他,让他免受父母的迫害,并且,帮助他杀害父母。我还得一遍又一遍地从“仙女妈妈”马上变成“坏妈妈”,作为“仙女妈妈”,我要给他治疗野兽(父母的联合体)对他造成的致命伤害;但是,接下来我又要离开一下并且马上回来攻击他(换成“坏”妈妈的身份),他说“出门的时候是仙女妈妈,你永远都不知道她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变成了坏妈妈。”这个男孩从婴儿期就对他的妈妈有强烈的依恋,他深信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已经遭遇不测。其结果就是他刚刚才见过母亲,他马上就没有安全感了,觉得她已经去世了。
[154]在《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中,弗洛伊德说:“正如自我控制通往外部世界动作的道路一样,自我也同样控制通往意识的道路,在压制的过程中,自我在两个方面施加它的权利……”(《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95页)。另外,他说:“我描绘了一幅自我依赖本我和超我关系的图,而且自我在这两者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和焦虑。”(同上,p.95.)关于自我成长,我的理论是与这两个陈述一致的,因为这个理论表明超我和自我相互作用并且决定个体发展的整个历程。
[155]这个话题将在第十二章中完整讨论。
[156]参考福卢格尔(J.C.Flugel)《服饰心理学》(1930).
[157]同样,对于女孩子来说,书写和其他类似活动主要来自男性特质。
[158]与女性特质有关的是,男孩子的作业本代表的是他自己的身体,完成学校的作业是修复身体的尝试。
[159]参考我的论文,《儿童力比多发展中学校的角色》(1923,《克莱因文集Ⅰ》)。
[160]在我的论文《儿童力比多发展中学校的角色》中(1923),我讨论了学校里某些文章的潜意识意义,仔细检查了学习和学生生活受抑制的潜在原因。过多压抑**幻想的结果是儿童的幻想受抑制,在学习中和游戏中都如此。在潜伏期,这种抑制在儿童性格上表现明显,在《外行精神分析的问题》一文中(1926),弗洛伊德写到:“我有一个印象,在潜伏期的肇始,他们的心智被抑制,变得更笨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外表失去了魅力。”(《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215页)可以确定的是,自我保持了对本我的优越性,让个人做出极大牺牲,在那些生命阶段,当自我不能完全成功降服本我时(比如在性欲发展的第一期和第二期),自我的想象活动更完整,这样的想象一方面表达了心智不太稳定,另外一方面表达了个性非常丰富的事实。
[161]参考《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16页)。
[162]同上,第114-115页。
[163]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各种认同得到更大整合,超我的要求更统一,内化客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对比我的论文《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1929,《克莱因文集Ⅰ》)。
[164]在《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13页)中,弗洛伊德说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自我和超我在症状形成中承担了尤其重大的责任。”
[165]同上,第112页。
[166]儿童的环境也能直接影响他的神经症,我发现环境的改变造成对神经症患者有利的影响。这个因素解释儿童出现一组不同症状的事实,之前的症状非常麻烦,后来的症状不太明显。另外一个导致儿童症状消失的原因是他对客体恐惧的增加,我曾经有一个男童病例,他14岁(对比我的论文《促成抽搐症精神演变的原因》)(1925),他在学校里的功课非常好,但是他很拘束,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他的父亲离家外出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回来,并且要求他克服他的拘束心里,这个男孩处于对父亲的害怕,他努力克服自己的拘束;但是,他同时又被更严重的拘束(学习参加体育活动)所控制,他来找我做心理分析的时候,这个症状依然存在。
[167]如果我们及时注意到这些迹象,相比青春期而言,我们应该能够在儿童第一阶段观察更清楚地观察到后期疾病和发展缺失的先兆。在非常多的病例中,病人在青春期或者后期突然生病。他们在童年时期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在青春期适应良好,他们在青春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困难,而出现的困难就他们的教育环境而言当时都是可以弥补的,甚至是太容易弥补了。在幼年阶段,焦虑太强大,或者没有被恰当改善,建立在强迫机制上的青春期的稳定过程就根本不会发生。
[168]如果在潜伏期,儿童被强加了太多的要求,而且儿童太乖顺,他的性格和“自我理想”将终生保持对外界的屈从状态。一个弱小的自我是超我和自我互不调整和适应的结果,它不能执行青春期个体从客体分离的任务和建立独立内在标准的任务,所以他的人格独立将是一场失败。儿童对客体的依赖减轻与儿童青春期接受教育的要求相得益彰。在潜伏期的所有病例分析中,没有一个儿童以青春期同样的意义与客体分离,真实发生的情境是儿童的专注变弱并且矛盾,在这个人生阶段,在对客体减少依赖的时候,儿童更好地发现其他客体,因此为接下来的青春期客体分离做好准备,精神分析没有增加难度,相反却减少了儿童适应环境的难度并且最终与困难达成妥协,因为内在自由越多,儿童就能更好地应付客体分离。
[169]《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16页)。
[170]在他众多的升华中,尤其是他在智力和艺术上做出的努力,这个男孩经常使用女性克服焦虑的方式;他使用书本和练习册(他们代表身体、生育和儿童等等)抵抗他身体的破坏力量,他以女性的角度等待母亲这个对手的竞争。
[171]参见下一章讨论母亲和孩子关系的更多潜在因素。
[172]害怕变成乞丐儿童或者无家可归的孤儿的恐惧出现在每一个儿童的精神分析中,这是儿童依恋母亲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害怕失去爱的一种表现之一。
[173]在有些女性身上,我能确认一个事实,当她们完成早晨的洗漱后,与前一晚的压抑情绪相比,她们有一种精神焕发和精力旺盛的感觉,梳洗和着装代表了女性多方面的自我修复。
[174]参见第十一章。
[175]参见第九章。
[176]如果交给他的任务过于确切,他的破坏全能和建构全能的差距超出了一定限度,他的能力会受到抑制,生育和性欲发展会受到干扰。在第十二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个这样的病例。
[177]如果每日的生活充满焦虑,这就解释了神经管能症的另外一个原因:这些事情如此的麻烦,儿童根本不想去完成。
[178]《抑制、症状和焦虑》(《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48页)。
[179]《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卷20,第123页。
[180]《克莱因文集Ⅰ》,1921.
[181]《心理分析论文集》,第四版和第五版。
[182]《两性解剖学上的显著差异造成的一些心理影响》,1925,《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在论文《论阉割情结的起源》中,凯伦·霍妮(Karen Horney)也支持如下观点,即女孩的阉割情结起因于她在俄狄浦斯情境中所遭受的挫折。她渴望拥有一个阴茎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她的俄狄浦斯愿望,而非因为她想成为一个男人。她把梦寐以求的阴茎看成父亲的一部分及父亲的代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