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 奋起寒微,武功彪炳(1 / 1)

话说魏晋南北朝之乱世,正是中国历史上“高富帅”大爆发的时代。当时,各路出身高贵的帅哥“男神”,举办各种高大上的文艺沙龙,喝酒、弹琴、作诗……唉!普通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然而在东晋末年,江湖上出现了一个人,他不但屡立战功,成为国家的军事统帅,而且两次北伐,扭转了汉人文弱的悲剧形象,最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刘宋王朝。

说起刘裕的身世,与三国某皇叔倒是有几分相似,往上数20代,据说也是汉朝的王爷,而且与皇叔职业相同,是名副其实的草根。

刘裕出身卑微,还喜欢赌博,到处欠钱。有一次,刘裕输了三万钱还不起,被债主捆在拴马桩上。刘裕受此大辱,决定戒赌。当时农民起义,朝廷正在招募军队,刘裕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士兵。

①I want you:我需要你。

在那个门阀“高富帅”垄断一切的年代,士兵这种高危职业或许是草根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刘裕入伍以后,从一无所有的小兵,到唯我独尊的皇帝,一共分几步?

第一步:从小兵到将军

入伍不久,刘牢之率领北府兵与孙恩的农民军作战,刘牢之派刘裕带几十个弟兄前去侦察,结果迎面撞上数千人的农民军。

刘牢之见刘裕许久没回来,派他儿子前去接应,只见刘裕一人持刀追砍数千敌军。凭借着一发不可收拾的神力,刘裕走出了人生“逆袭”的第一步,从士兵升为将军。

第二步:从将军到最高统帅

荆楚“高富帅”桓玄掌握了东晋的朝政大权,不久,篡位称帝。刘裕表面上顺从桓玄,继续追击卢循(孙恩的妹夫)率领的农民军残部,屡立战功,桓玄也很优待他,加封他为彭城内史。

桓玄登基后逐渐不得人心,刘裕回到京口,联合其他各路军事将领,密谋复辟东晋。刘裕借口打猎,在京口城外召集部众,第二天城门一打开,他的部下就杀死了桓玄的亲信,控制了京口。

同一天,另一位义军将领控制了广陵,并率众与刘裕会合,刘裕被推举为盟主。一日之内丢失两大军事重镇,桓玄逃回荆楚,不久后被诛杀。义军复立了晋安帝。

至此,刘裕完成了第二步“逆袭”目标。在这场对决中,出身草根的刘裕完胜实力雄厚的“高富帅”桓玄。刘裕也得以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并掌握了朝政大权。

第三步:从统帅到皇帝

草根刘裕在完胜国内的“高富帅”后,将目光对准了北方五胡的“更高更富更帅”们。当时在东晋北部的中原地区,他的主要对手有三个: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南燕、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以及羌人姚氏建立的后秦。

正当刘裕与桓玄生死对决时,南燕的“大BOSS”慕容超趁机大肆掠夺淮北,于是刘裕首先将他的“洪荒之力”对准以高大、彪悍著称的鲜卑慕容氏,开始了北伐。

北伐上半场:刘裕vs南燕慕容超

义熙五年(409年)四月十一日,刘裕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晋军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出发,坐船经淮水、泗水到达山东南部,留下辎重,并派兵留守后,开始对南燕的攻势。

在晋军与南燕腹地之间,隔着一道屏障,即大岘(位于今山东沂山以东),高七十丈,上有穆陵关,峻狭处仅容一车通过。

当时,慕容超的手下建议坚守大岘天险,然后割光禾苗、迁走百姓,再切断晋军粮道。但是慕容超不以为然,决定放刘裕进来后再打。

刘裕到达山东后,身边的谋士担心南燕坚壁清野,使晋军进退两难。但犀利的刘裕一眼便看穿了鲜卑人的弱点—

一切都如刘裕所料,大岘无人看守,田野禾苗俱在,晋军可以就地取粮,于是“洪荒之力”全开,将南燕军队赶尽杀绝。

次年(410年)二月初五,晋军攻下广固城,俘虏了慕容超,灭了南燕。慕容超被押赴建康斩首。

作为楼主,悔不该不听五楼的话。

——慕容超

北伐中场休息

正当刘裕在山东大获全胜,原先被他赶到海上的卢循在广州休养了几年后,率军北上荆楚,再顺江东下,已经兵临建康。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

刘裕回建康以后,彻底平定了卢循,还诛除了刘毅等国内异己势力,消灭了割据巴蜀的谯蜀政权,政治势力空前壮大。

北伐下半场:刘裕vs后秦姚泓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第二次北伐,目标是割据今陕西以及今河南的后秦。当时后秦的“老BOSS”姚兴去世,其子姚泓继位,兄弟为了争位杀红了眼,国内大乱。

刘裕令刘穆之留守建康,派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为前锋进攻河南,一路所向披靡。一边,后秦要分散兵力抵抗赫连勃勃的骚扰;另一边,晋军水陆并进,势不可当,收复了沦陷105年之久的旧都洛阳。

正当刘裕准备进军关中,后秦再次爆发内乱。原本抵御赫连勃勃的姚恢突然枪口对内,姚泓急召各路兵马勤王。姚恢虽败,但是进一步削弱了后秦。

刘裕亲率水军进入黄河,向北魏借道。可北魏“BOSS”拓跋嗣娶了姚泓的妹妹西平公主,西平公主天天哭求拓跋嗣救援后秦,把拓跋嗣烦得不行。

拓跋嗣为了耳根清净,决定派重兵防守黄河北岸,并派数千骑兵袭扰刘裕的船队,待晋军上岸还击,骑兵便立即跑路;等晋军上船,便又来骚扰,导致刘裕的水军行进缓慢。

刘裕根据对付南燕骑兵的经验,发明了一种“却月阵”,用步兵700名、战车100辆,在岸边摆成一个新月形战阵。进攻的北魏军被却月阵中的铁槊穿成“肉串”,伤亡惨重,不得不放行。

王镇恶率领水军由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在长安北郊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攻占了长安。姚泓投降,被押赴建康斩首,后秦覆灭。

说什么都晚了。

——姚泓

刘裕北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收复失地最多的一次北伐,也成为后世南人北伐的标杆。700多年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用“气吞万里如虎”来形容刘裕的这次北伐。

可惜没过多久,留守建康的刘穆之去世,大本营空虚无靠,刘裕不得不班师东归,留下年仅11岁的次子刘义真和王镇恶等将领镇守长安。次年,诸将内讧,关中再次丢失。

刘裕回到建康后,凭借北伐军功建立的威望,于公元420年称帝,国号为“宋”。两年后,刘裕逝世,享年59岁,谥号为宋武帝。

在刘裕20年的军事生涯中,对内平息叛乱,平定孙恩、卢循起义,消灭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伐南燕、灭后秦;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的“逆袭”。

不但如此,刘裕在执政期间,扭转了魏晋以来门阀“高富帅”们垄断一切的局面:抑制土地兼并,给广大平民分田地;任人唯贤不唯门第,为出身平民的人才开辟上升渠道。

但是,刘裕也存在一些开国君主常有的通病,比如滥杀异己、猜忌功臣、重用宗室。这些做法被其子孙继承,造成树敌过多、自毁长城、宗室叛乱等弊端,最终导致刘宋王朝只存在60年就覆灭了。

另外,刘裕唯恐晋朝司马氏复辟,将其斩草除根,却使自己的后代自食其果,开启了前朝逊位之主不得善终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