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时候是要面临考验和选择的。
爱情没有那么容易。
要是每天的生活完全没有忧愁,可以每时每刻在一起,爱情就不是那么难得的一件事了。
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爱情显得很珍贵?因为它很难。
我们来读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安史之乱一爆发,安禄山一路打到潼关。潼关一破,离长安就不远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带着禁军,带着一些亲信,天不亮就往外跑。
跑到了马嵬坡,禁军不动了,将士们要杀杨国忠。“六军不发无奈何”,没有办法,唐玄宗把杨国忠杀了。将士们还是不走,必须把杨贵妃杀掉,我们才能替你去打江山,我们才能保护你。怎么办?
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结果唐玄宗让人在旁边的佛堂里面把杨贵妃给杀死了,这是他做出的选择,这也是李商隐写的《马嵬》这首诗的背景。
“海外徒闻更九州”,战国的时候有个阴阳家叫邹衍。以前大家认为中国分为九州,但邹衍认为海外还有八个类似中国这样大的大州,所以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九个像中国一样大的大州。他当然没有我们今天这种地理观念,他认为海外可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大海上有仙山。
所以李商隐在这里说的是什么呢?他针对的是白居易和陈鸿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里的描写。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里,杨贵妃死了以后,唐玄宗非常难过。有一天,从四川来了一个道士,他说我会法术。他帮助唐玄宗去寻找杨贵妃,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他通过法术来到了海外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
李商隐否定了这个存在,什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商隐说“海外徒闻更九州”。只是听说也就意味着它并不存在。他从空间上否定了杨贵妃和唐玄宗死后重逢的可能,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我觉得李商隐是一个特别勇敢的诗人,他直接否定掉。这不是童话。童话里最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李商隐说现实不是这样的,现实是她死了就是死了,没有重逢的可能。
“他生未卜此生休”,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杨贵妃还期待着两个人他生再见,她要下凡投胎,两个人来世再做夫妻。李商隐说这个也不存在。第一句是从空间上去否定,第二句从时间上否定,两个人没有来生,“他生未卜”,能确定的只有此生,只有现实。现实是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杨贵妃已经死掉了。李商隐写的是一个悲剧,写的是人生本身。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把视角转到了马嵬坡。虎旅就是禁军,柝就是打更的梆子。他是站在唐玄宗的角度来写的。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在宫里怎么会听到军队打更的声音?以前是“鸡人报晓筹”。什么叫鸡人呢?皇宫里不让养鸡,但是又要报时,于是就让人装扮成鸡的样子,早上拿着报时的竹签送到宫里。但是现在已经听不到鸡人报时了。
这一句是在写两种声音,在写宵柝,在写晓筹,李商隐也是在写时间。第一句写的是晚上,晚上睡不着,听军中打更的声音。“无复鸡人报晓筹”是早上,以前天亮了才报晓筹,晚上可以安稳睡觉。除了写声音、写时间,这里还有温度的对比,以前是温暖的,现在是冰冷的。
更强烈的一个对比是什么呢?是下面这一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很工整的对仗,但是让我们很心酸。就像电影中两个镜头剪接在一起,这边是现实,突然闪回到“当时七夕笑牵牛”,两个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个人,在七夕这天看到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人就“笑牵牛”,说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但是他们两个人要一辈子在一起。不光这辈子要在一起,还要生生世世永远做夫妻。
可是曾经那么确定的海誓山盟,在今天的马嵬坡这里变成了一个谎言。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六军不发无奈何”的时候,只能让她“宛转蛾眉马前死”。可是曾经不是这样的,曾经两个人说好了一辈子在一起的。这个对比很强烈。
“如何四纪为天子”,最后就是一声叹息。一纪十二年,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大约是四纪。“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是传说中的民间女子,她嫁到卢家,一辈子幸福快乐。
一个好的作品,它里面会混合着多种不同的声音。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来读。如果我们从杨贵妃的立场来读,我们可以听到她的哀怨,我们可以读到诗人的批判。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诗人用现实的选择来否定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在现实面前,曾经的诺言不堪一击。“不及卢家有莫愁”,用民间幸福平凡的生活否定了陪伴在天子身旁的荣耀和华贵。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个立场,从唐玄宗的立场来读,我们也可以看见一个男人为自己的懦弱而流下悔恨的泪水。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人的无奈。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他能怎么办呢?他也并不想违背当初的誓言吧。可是他必须做出选择。一个人在两难的情况下做选择是会暴露人性的。可是人性本身就是脆弱的,不可靠的。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我们会为他感到悲哀,我们会发现人的自由与人的地位是无关的。当了皇帝就什么都能做了吗?不是的。你拥有权力,你拥有天下,可你还是有不自由的地方。你连爱的自由也没有。你连保护心爱的人的能力都没有。你甚至不如普通的百姓。
这首诗里当然有批判。但是一个好的作家不会只单纯地批判,他会用一个悲悯的眼光来看待人,来看待这个世界。
一首好的诗歌,内部的声音是驳杂的。
我想李商隐在这首诗里写到的不只是单个人的问题,不只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问题。伟大的作家面对的永远不是单数的人,而是复数的人。他是面对整个人类在发问:
爱情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