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面具·(1 / 1)

昨夜星辰 高盛元 597 字 8天前

下面要读的这首诗和分别有关,我先来谈一下古诗中三种分别的状态。

第一种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很多时候,分别很容易,但是再见就很难了。因为人生是未知的,可能两个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了。“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当时很轻易地就和意中人分手了,可是现在想再见,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种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知道将来会面会很难,所以在分别的时候也格外难过。

可是最难受的是哪一种呢?是“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两个人分开的时间久了,甚至都感受不到悲伤。整个人麻木了,伤口已经愈合了,甚至都结痂了,感受不到痛苦了。

可是他真的不悲吗?他如果不悲的话,就不写了。

苏轼在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不是不想念,他只是没有每天把他的亡妻挂在嘴边。

很多时候,最深沉的思念反而是刻意的遗忘。

因为他知道,一旦提起她,心里会有很多无法克服的情绪,那些情绪会奔涌而来。所以有时候故意选择遗忘,其实也不是遗忘,而是在心里找一个最隐秘的角落,把它藏起来。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因素,一下子触发了这个机关。

苏轼其实不是不思量,只是放在心里,但是没有一天忘记她。就像“人间别久不成悲”一样,不是不成悲,只是刻意地不去想。

我们要读的诗是杜牧写的《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曾经在扬州做淮南节度府的掌书记。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扬州妓院比较多,杜牧行为又不大检点,他几乎是每天晚上都要流连在烟花巷陌里。

后来他升做监察御史,要去长安。他离开扬州的时候,他的长官牛僧孺给他饯行,对他说,你这个人什么都好,要是能改掉逛妓院的习惯就好了。

杜牧说我没有,都是谣传。

牛僧孺说我怕你晚上出去不安全,所以每天都派了保镖在后面保护你,你每天晚上出行的时间、地点我都有记录,我拿给你看一下。

结果杜牧看见这些记录,非常惭愧。

杜牧离开扬州去长安之前,给他喜欢的一个妓女写了两首赠别的诗,我们读其中的一首。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一个很多情的人,一个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悲哀的人,他有时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冷冰冰的。

分别的时候,难道没有什么话要和对方说吗?

因为要说得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就像一个无情的人一样,坐在那里,沉默着,戴着一个冷漠的面具。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没有心,它有的只是蜡芯。可是诗人给蜡芯一种人的特征。蜡烛滴蜡油,看起来就好像在流泪一样。

可是流泪的不是蜡烛。我们之前讲过“移情”,是因为诗人有情,他看蜡烛才会觉得它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