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读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他写的是什么呢?他写一次短暂的相遇。地点是“画楼西畔桂堂东”,时间是昨夜。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他们的会面已经结束了。他回去,天亮之后写了这首诗。在这首诗里,他回忆起昨天晚上他们相遇的美好场面。
“身无彩凤双飞翼”,可以有很多理解。你可以理解成,他现在没有翅膀,不能像鸟一样飞到她的面前。你也可以理解成,两个人没有办法双宿双飞。但总之,两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被阻隔。
“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古人认为犀牛的角是灵异的,因为犀牛的角中间有一条白线,贯通了前后两端。心有灵犀的意思,就是两个人的心意是相通的。
一个是“身无”,一个是“心有”。一个是肉体,一个是心灵。李商隐其实是用后者否定了前者,用心意的相通否定了肉体上的相遇、身体上的靠近。
爱情是什么?爱情很多时候和身体无关。它甚至有时候和语言无关。爱情超越了身体,超越了语言。不是说一句“我爱你”、“我喜欢你”,就是表达爱情了。我借助顾城的一首小诗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门前》节选
这首诗写得很干净。这两个人显然是互相爱慕的关系,但是他们是有距离的。两个人扶着门边站着,不需要说话,我看你一眼,你看我一眼,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说什么。
爱情有时候是有距离的,但同时爱情又超越了距离。这就是李商隐写的这种感觉。
他接下来回忆昨天晚上相遇的具体情境。
“隔座送钩春酒暖”,“送钩”是一种游戏。参加宴会的人分成两队,一队的人手里边有一个钩,这个钩就在他们中间互相传送,但不知道藏在谁的手里面。另外的一队人需要猜钩在哪里。一方猜中了的话,另一方就要喝酒。
“分曹射覆蜡灯红”,“射覆”也是一种游戏。“曹”就是队,“分曹”就是分成两队。射覆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射就是猜。覆,就是拿器皿把东西盖在下面。一队的人拿器皿把东西盖在下面,另外一队的人猜器皿下面是什么。猜中了,另一方喝酒。猜不中,猜的人喝酒。还有一种解释,射覆就是行酒令,也就是猜谜。一队的人出一个谜面,另外一队的人猜谜底。这两个游戏都是和猜有关。
这是一个无比热闹的晚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大家都在这里玩得很开心。参加这场宴会的有诗人自己,还有他所爱慕的那个对象。那个对象可能就在人群中,她可能和李商隐分到了一队里,可能和李商隐不在一队里。因为很多特殊的原因,两个人的爱情是不能公开的。两个人没有办法表明自己的心迹,可能还需要用一些行为来掩饰他们之间的关系。
其他人都沉醉在游戏里,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游戏可能没有那么有趣。在人声喧闹中,两个人感受到爱而不能的缺憾。他可能猜到了钩就在她手里,但是如果猜中了,她就要喝酒了,所以故意猜不中,自己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春酒暖”、“蜡灯红”,温度是热的,色调是暖的,但是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冷,会为这两个人感到难过。爱在他们这里成了秘密,成了一个需要互相保守的秘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天亮了,宴会散了,要去上班了。“嗟”是叹息的意思,兰台就是秘书省,李商隐当时二十六七岁,在秘书省做校书郎。
到了早上卯时,鼓咚咚咚响了,他听到鼓声就要去上班了。他感觉自己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蓬草被风吹起,吹到哪里算哪里,是无根的,是不确定的。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像“转蓬”呢?因为他心里有一种失落感。
我们回到这首诗的第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风”,他用了两遍“昨夜”,这是在强调。昨夜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昨夜的星辰、昨夜的风对他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可是并不是说天上的星辰和夜晚的风那么重要。就像“人面桃花相映红”,不是桃花开得好看诗人才要写它,而是桃花旁边站着一个美丽的女子,桃花是因为她的存在而显得美丽。
而星辰和风,是因为我们的相遇而显得重要。
我觉得这首诗里面写得最好的一句就是“昨夜星辰昨夜风”。他不断地去回味这个晚上。尽管对他来说,爱只能作为一种秘密而存在着,爱是无根的、不能落地的,他心里有一种失落。
但同时,昨夜的星辰和昨夜的风在他的心里,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