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讲说过,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好,而且擅长写边塞诗。除了边塞诗,他的闺怨诗、宫怨诗还有送别诗也都写得很好。我们来读他的这首《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奉帚平明金殿开”,奉就是捧,捧着笤帚。平明,大早上太阳刚刚出来。早上金殿一开,班婕妤就拿着笤帚开始扫地了。但是她以前不需要做这些的。她以前地有人扫,茶有人端,水有人送,还有人给她扇风。但是她现在要扫地。这里写一个人被冷落的状态。
她一笤帚一笤帚把地上的尘土扫起来。她也好像地上的尘埃一样。
“暂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不是在写团扇,他在写这个被遗忘的人。为什么是“暂将”?因为已经到秋天了。秋风一起,团扇就没有用了,所以只能暂时拿着它。她走来走去,四顾徘徊,无所依凭。她想,你马上就要没有用了,我也和你一样没有用了,所以“暂将团扇共徘徊”。这里用的是我们上面讲过的典故,班婕妤写的那首《团扇诗》。
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读出失落、怅惘,但是王昌龄没有把这些情绪放在文字表面。
“玉颜不及寒鸦色”,寒鸦就是秋天的乌鸦。玉颜就是像玉一样的美貌。玉是晶莹的、透明的,形容这个人很漂亮。可是她这么漂亮的一个人,却比不上一只乌鸦。这个对比很强烈。为什么她会比不上这只乌鸦呢?
因为它“犹带昭阳日影来”。
因为它是从昭阳殿飞过来的,因为它尚且能感受到昭阳殿日光的照耀。
这里的日光,当然不仅仅是说太阳的光了,就像“春风不度玉门关”里的春风,是说什么呢?皇帝的恩泽。
不是她不够漂亮,不是她的身份不够高贵。那是什么让她觉得自己连一只乌鸦都比不上呢?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宠爱。
王昌龄没有一句写她的怨,她的不甘,她的不平和委屈。他写的是什么?他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比不上一只丑陋的乌鸦。这首诗停在这里,但是给我们很强烈的触动。
这首诗的怨是压在文字下面的,是压在这个女性心底的。我们甚至能体会到她一次一次把心里的怨强按下去的努力。
她看着乌鸦从昭阳殿的方向飞来,心里百感交集。
戴叔伦的《昭君词》和这首《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写法类似:
汉家宫阙梦中归,几度毡房泪湿衣。
惆怅不如边雁影,秋风犹得向南飞。
这里写的是出塞和亲的王昭君。为什么自己“不如边雁影”呢?因为它们到了秋天,还可以向南飞。而自己这一生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惆怅不如边雁影”和“玉颜不及寒鸦色”一样,用的都是对比。人和鸟,毫无可比性,但是放在一起,写人连一只鸟都不如,可以想见人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