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的故事·(1 / 1)

昨夜星辰 高盛元 1128 字 8天前

我先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发生在汉代,都和女性有关,也和皇帝有关。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陈阿娇。汉武帝刘彻还是少年的时候,他的姑母长公主刘嫖把他抱在膝上。长公主说:“想娶媳妇吗?”刘彻说:“想。”长公主指着家里的女孩子说:“喜欢哪一个呢?”刘彻一个一个看过去,都说不好。

长公主最后指着自己的女儿说:“你看阿娇好不好呀?”

刘彻一看,高兴坏了。刘彻说:“哎呀,要是将来能娶到阿娇姐姐做我妻子,我一定要给她造一座金屋,让她住在里面。”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屋藏娇”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汉武故事》里,可信度不是很高。

后来刘彻当皇帝了,阿娇就成了皇后。

《汉书·外戚传》记载:“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

陈皇后慢慢被冷落了,一来她自己恃宠而骄,二来她膝下没有子嗣,三来皇帝开始宠幸卫子夫。

在这种情况下,她想重新夺回皇帝的心。她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她请人来作法,使用“媚道”,利用巫术诅咒后宫其他女性,希望这样能夺回汉武帝对她的宠爱。

结果事发了。事发以后汉武帝很生气。汉武帝把陈皇后赶到长门宫,让她永远不要回来了。后来长门宫就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被抛弃、被冷落的符号。

但是陈皇后还没有完全灰心。她找到整个大汉帝国最会写文章的人——司马相如。她拿出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让司马相如替她写一篇文章。于是司马相如就写了一篇赋,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长门赋》。这篇赋写得很华丽、很动人、很曲折,写她晚上如何如何睡不着觉,如何如何思念皇上,如何如何地哀伤、孤独。

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最早收录了这篇赋。这篇赋前面还有一个小序,记录了写作的原因: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按照序里的说法,陈皇后因为这篇文章,重新获得了汉武帝的宠幸。但是具体的事实是什么样的呢?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女人的故事。

第二个女人长得很漂亮,但是皇帝不知道她漂亮。这个人就是王昭君。为什么皇帝不知道她漂亮?皇帝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女性,因为太多了,他选不过来。怎么办呢?他找画师给后宫的每一个女人画像,每天拿出这些画像来挑选。

于是,后宫里的女性为了获得皇帝的宠爱,纷纷去贿赂画师。

但是王昭君对自己的长相比较自信。她从来不去贿赂画师。画师就把她画得比较丑。她也从来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

后来匈奴过来和亲。汉元帝就从后宫的女人中挑选了一个嫁到匈奴去。挑中的那个人就是王昭君。

结果汉元帝一看到王昭君,后悔了。但是后悔也没办法,已经答应了匈奴,不能改了。

当然了,这个故事里有很多虚构的成分。《汉书》是正史,但是里面对王昭君的记载非常少。在《汉书》里,王昭君仅仅是作为一个与匈奴和亲的对象出现的。

唐代的诗人们在使用昭君这个典故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依照《汉书》里的一点记载来进行创作的。他们吸收了很多前代笔记小说、野史杂录里和王昭君有关的故事。

和王昭君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名叫作青冢。王昭君死了之后,就葬在今天内蒙古。传说当地的草都是白色的,可能因为气候比较寒冷。但只有王昭君的墓上,年年长的都是青草,所以叫青冢。杜甫写过一组《咏怀古迹》,其中一首是写王昭君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第三个女人,是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她很漂亮,而且很贤惠。

《汉书》记载,有一次,汉成帝到后宫,他让班婕妤和他一起坐在辇上。但是班婕妤拒绝了。她说:“我看古代的画像,贤君身边坐着的都是有才能的大臣,只有那些昏庸的君主身边坐着的才是他们喜爱的妃嫔。现在皇上让我坐在辇上,是想效仿他们吗?”汉成帝觉得她说得很对,就作罢了。

因为这件事,班婕妤得到了太后的称赞。这就是所谓的“却辇之德”。

后来汉成帝认识了一对姐妹,姐姐叫赵飞燕,妹妹叫赵合德。赵飞燕,人如其名,身轻如燕,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当然这里也有传说的成分。

她们姐妹俩受到了汉成帝的宠爱。但是有宠爱的,就有被冷落的。后宫非常复杂。赵飞燕为了排挤皇后,诬陷皇后和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汉书·外戚传》)。结果皇帝听信了,皇后就被废掉。

这个事情牵连到班婕妤。拷问班婕妤的时候,班婕妤回答说:

“如果鬼神有知,我这么做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鬼神不会听。如果鬼神无知,向它们祷告诅咒其他人又有什么用呢?”

汉成帝听了,赦免了班婕妤,还赏赐她黄金百斤。

但是这件事以后,班婕妤感受到了危险的信号。她怕迟早有一天自己会受到赵飞燕和赵合德的陷害。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她主动说要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

班婕妤写过一首诗,叫《怨歌行》,也叫《团扇诗》。秋风一起,天就凉了。天凉了,扇子就没有用了。“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用被人遗弃的扇子,来写她自己。

和她相关联的有两个地名。一个是长信宫,住在长信宫意味着被冷落。另外一个是昭阳殿。昭阳殿是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住的地方。昭阳殿,象征的是荣耀和宠爱。

有了上面三个故事作为基础,我们再来读宫怨诗,就变得容易多了。你会发现,长门、长信、昭阳这些地名在唐代的宫怨诗里反复出现,通过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而陈皇后、王昭君、班婕妤,则是宫怨诗里出现最多的三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