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重制度建设好成事(1 / 1)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译:孟子说:“天下清明太平,便去实行所信奉的道;天下混乱黑暗,就为道而献身;没有听说过牺牲道去迁就人的。”

未有以道而殉乎人者,如果把这里的道理解成制度的话,意思即是人必须服从于制度,而不能让制度迁就人。这是成事必不可少的原则,也是领导者必须注重的。作为领导者,应当注重制度建设。体制建好了,也才有了做事业的根本。

隋文帝杨坚在建国伊始便注重体制的建设:在中央,设置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三师官衔为正一品,在名义上是皇帝的老师,与皇帝坐而论道,但不置官署,没有什么实权,仅是赐予德高望重大臣的荣誉官衔。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也是正一品,三公虽置僚属,有参议国家大事的权力,但一般不设;即使设置,也不单设,而是给某些重臣的加官。五省,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秘书省管理图书历法,内侍省是宦官机构,这二省在政权中不占重要地位,真正的权力中枢是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内史省协助皇帝决策军国大政,门下省负责审核大政方针,认为不妥的,可以驳回,尚书省主持日常政务,在尚书省之下,设吏、礼、兵、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民部)、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二台为御史台、都水台。御史台职司监察,都水台掌管舟楫、河渠。九寺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分司各项事务。十二府为军事机构,各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

完善法律,制定、颁布了《开皇律》:这部新律是苏威、牛弘等人修订的。苏威是武功(今属陕西)人,牛弘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两人都博闻强记,精通律令。开皇三年(583年),杨坚把制定新律的重任交给他们,他们广泛、汲取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经验,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完成了一代法典《开皇律》。

在赋役上,分租、调、力役: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三石,叫做“租”;种桑养蚕地区每年交绢缎一匹、绵二两,种麻织布地区每年交布一端、麻三斤,叫做“调”。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一个月,叫做“力役”。开皇三年(583年),成年的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服役时间从一个月减为20天,调绢从一匹减为二丈。到开皇十年,规定成年男子的力役,从50岁以后可以交纳布帛代替,称为“庸”。

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每个成年男子(18~60岁)给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成年女子给露田40亩。露田死后归还政府,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奴婢也像平民一样分田,亲王的奴隶受田限300人,一般地主不得超过60人。每头耕牛给露田60亩,限4牛。自亲王至都督,给永业田100顷至40亩不等。京官自一品至九品,给职分田自五顷至一顷不等,作为俸禄。

在户籍管理上,推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的体貌相核对,检验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输籍定样”是根据各户资产划分户等,根据户等制定税额,写成定簿。每年五月,县令派人核查,重新制定“定簿”。

这些措施、制度的推行,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如此,杨坚时厘定的体制,承上启下,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地方的州县二级制,刑法上的《开皇律》,经济上的均田制,对唐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皇朝都有重大影响。

杨坚登基的时候,地方上有州201个,郡508个,县1124个。每个州管辖的郡,仅2个或3个;每个郡也只管辖2个或3个县。州、郡、县都分九等,一般都有两套职官,一套是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州除刺史外,还有长史、司马等;另一套是由刺史聘任的,如州都、祭酒从事等。郡也是这样,除太守、丞由中央任命外,还有一大批由太守聘任的僚佐。县也是如此。这样,州、郡、县官员十分庞大,如第一等州额定官员多达323人。造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开皇三年(583年),杨坚下令裁省郡一级行政单位,实行州、县二级制,又合并了一些州县,并下令废除州县长官聘任的僚佐。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简化了政令推行的程序。由于杨坚注重制度的建设,使各项事物都有了制度上的保证,隋朝开国初年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

○建立一个好制度

制度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一根标杆,没有好制度,一切都会形同虚设。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但是怎么开发这个辽阔的大陆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送犯人的工作。最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所以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一位议员想到了制度,那些私人船主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因为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来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有些运送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犯人还是同样的犯人,船主还是那些船主,制度的改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在任何组织里,都需要规章制度。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甚至要比多用几个管理人员还顶用。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事前都要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再制定规则,这样才有意义。若徒具冠冕堂皇的条文,而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则无异于一纸空文。

因此,在规则之外,还要另定一项处罚违规者的条文,以约束他人遵守。

规则制定的目的是对一些职责不明的事项,定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它时间性很强,同时也是为适应时代环境而定出来的,绝非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从出台的那一天就开始老化,因为一个组织和它的成员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套规章制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发挥好作用。当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规则本身也必须随之变化。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本组织的规则,发现不切实际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时纠正,不断改革,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着的。这样的规则是活的规则,只有活的规则才有意义。

总之,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定,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组织的进步不断改变的,而不应该一成不变。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要善于用规则管理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