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施其职,各行其道(1 / 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第十二》)

译:齐景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好啊!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君像个君样,臣像个臣样,意即君臣各行其道,因为就具体的人生而论,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的过程,也是他在社会舞台上从事社会某一职分、扮演某一角色的过程。正鉴于此,明确他在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职分和角色内涵,知道他怎样恰到好处地成功演出,这就是具有通晓积分的智慧。

秦王嬴政在君臣关系上表现出了由他而始的传统智慧,这种智慧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君执圆,臣处方。”在君臣关系上,君主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自然而然运转,甚至何时日月星辰、何时雷电风云都由君主一手掌握,意即他执掌全国号令,将号令当做生命;臣下要像万物期承阳光雨露那样按时令节气自然生长发育,臣下还要端平正直,执行号令,雷厉风行。按照他的理论,只有君臣上下各安执分,各守本职,官僚机器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君王才能有序地治理国家,使国家昌盛。否则,职分颠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会乾坤颠倒,导致混乱局面出现。这种理论今天看来当然是十分平常,甚或是陈旧的,说的好听点是质朴的,然而能最初认识到并加以总结,却殊非人杰莫为。

嬴政让君臣通晓职分的内容包括:君主设立官职要公正无私、不让有罪的臣子有隐私蒙蔽其上、不把自己的子孙安排在高位而让坦**正直的臣下担负重任。平心而论,这三个主要方面,即在当今社会,真正做到也是很难的。

关于设立官职公正无私——在这一点上嬴政绝不含糊。在他一统天下之时,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智谋,嬴政在使用人才上做到了量才而用。如任李斯为客卿,拜尉缭为都尉等,让他们到国家的核心权力机构中来,参与战争的重大决策。而对身边那帮亲近的臣子,虽然君臣关系亲密,却没有因私而得到重用。可见嬴政统治时期,在设立官职、任用官员上十分公正。

及至一统天下之后,国家的核心权力机构仍在由嬴政领导的一批有才之士的手中控制,如宰相王绾、李斯等,均为才华卓著之士。这也表明了作为一国之主的嬴政在设立官职上的公正和无私。设立官职能够做到公正无私,就能保证国家机器的廉洁与高效运转,就能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政治集团,从秦一统天下后的情况看,的确如此。

人君钓得天下,有三种权衡操在手中;倘若以厚禄等礼贤士,就操有使贤士尽之智能的权衡;以重赏鼓励士兵,就操有便士兵趋难赴死的权衡;以高爵授予臣僚,就操有使臣僚尽忠执守的权衡。从统一后政治管理的情况看,秦皇嬴政就操有这样的权衡:他一方面对贤才委以重职,授予高爵,另一方面又严格地控制他们,绝不让他们蒙蔽皇帝,犯上作乱。有了这样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他的统治下,秦廷上下的确没有人敢擅越职权,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也更没有人敢按独立意志和人格、兴趣及愿望去行动。

始皇嬴政通晓职分的第三个方面,体现在他与以往和后世的君王不同,即从不把子孙安排在高位。嬴政把太子以下的皇子们放在与普通平民相等的位置上,这点比历代君主都要崇高。始皇嬴政深悉君臣之道,身在帝位,便谋帝政,仅在这一点上就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帝王。始皇嬴政约束下臣,天下之事都由他来决断,绝不允许任何官僚超出本分而胡作非为。这一方面他的作为又与儒家思想相合,对于他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这当然大有好处。

一个人应该精诚地恪守专一,诚信地保持中道。作为帝王,当然应该恪守作为帝王的游戏规则,没规矩哪能成方圆?有鉴于此,始皇嬴政在帝位上始终恪尽职守,从不越轨。他认为,立国之本,在于天下人包括他都能恪尽职守。只有天下人都能恪尽职守,一个君主才能治好国家、成就大事。作为君主是如此,作为平民百姓亦是如此。古代史官周任有言:“陈力就列,不能则止。”这里说的还是传统道德,就是说为官为民者都应该恪守本分,对于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去勉强,要安于本职工作,切勿越轨。

始皇嬴政要求人臣通晓职分,在于教育他们安分守己,不做无谓的事。在封建专制社会,人们的职分变动的机遇极少,自以为有才未必有才,想当官做不成官,不想升迁偏偏升迁的事是正常存在。官少而民多,僧多而粥少,处在这种专制体制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论古与今,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一部分要靠努力,更重要的是与客观环境相适应。

嬴政注重人的职分的确立,为此他在朝中明确立下了君臣之规,而且严格要求君守君道,臣守臣道。这既打碎了许多不安分守己之人的白日美梦,削弱了社会上的许多不安定因素,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更为后代君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封建君臣的社会活动规则。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秦王朝的大一统帝国,就是在严格的运行规则中创建并不断加强的。就成功的君臣之道来说,嬴政可谓历代君主之第一人。

○制定规则时注重纪律约束

成为有纪委的工作团队的一部分,成员会感到舒畅,因为在那样的团队中,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行为清楚、对待成员态度公正。管理者也能因培养了有纪律的工作团队而获益,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业绩和行为表现问题相对较少,而职业道德和工作效率却要高得多。

尽管“纪律”一词常带有消极含义,一支有纪律的工作团队可实在是组织的一件财产。管理者该不断检查自己对成员强调纪律的态度,努力实施正确的而不是惩罚性的纪律约束。要提高成员的纪律性意味着通过培训、督导和规范成员,使他们在工作中呈现适当的良好行为。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公正的成员纪律约束制度,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则,一套针对违反规则行为的有效惩罚办法,还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主管人员,他们须对相关问题有正确的理解。

(1)宣布工作场所纪律。成员要做到符合组织行为和工作表现标准,就必须知道这些标准是什么。

对新成员应先给一份成员手册,其中包括他们要遵守的规章纪律。对成员进行忠心培训时,主管应当向他们解释规章纪律及必须遵守的理由,以及违反了规章纪律时会有什么特别后果。

要全面讲清有关规章和设立规章的理由,最好在每个方面都强调一下要求,明确解释一下什么是违反规章、违章发生时会有什么纪律的惩罚。

(2)建立严格的纪律约束制度。严格的纪律制度须给其成员足够的时间和帮助,以纠正他们的行为。只有在各种纠正措施都已用遍而成员仍拒绝遵守某项规章时才可实行惩罚措施。严格的纪律制度必须增加成员和成员的沟通,保证使受罚成员得到公平待遇。与此同时,严格的纪律制度会有助于你解决问题、保留成员、积累必要的资料,使你的个人决定更加公正。

一般地说,严格的纪律制度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询问、口头警告、书面警告、严厉训斥、暂停工作和开除。这意味着对细小过错或第一次犯错,其上司可用询问和督导方式以帮助成员改正不当行为。在许多情况下,这一方法在促使成员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工作规章上是成功的。如果发生的问题未能得到纠正,主管可以进行到纪律约束程序的第二步——给成员一个口头警告,在警告中,主管可以指出成员未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问题,重申一下改正的必要性,警告他再不服从规章将招致更严肃的纪律约束行动。如果成员的不当行为仍一如既往,或者成员最初的违纪行为就很严重,那么纪律约束的下一步就该是书面警告了。书面警告可以告诉违纪成员违反了哪条纪律、组织希望他的行为有怎样的改变、如果不服从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后果等。严厉训斥的任务通常由更高层管理人员来担任,这是一份正式通告,成员于是又会收到一份有关其问题和组织期望其改正行为的书面通告,上面会有一个严厉的警告,即如果问题再不得到纠正,他就有可能被开除。

严格的纪律制度应鼓励领导者与违纪成员一同努力,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组织这一方面来说,这一制度必须得到公正的执行,这就是说,也须给组织充分的机会来纠正不良行为,同时须给予足够的警告促使其明白下一步的纪律处分是什么。

(3)培训主管掌握纪律约束的方法。要培养有纪律的工作团队,主管往往是关键,因为他与组织接触最多,是组织中的第一线权威。主管也是最了解违纪是怎么回事的人,并且是负责纪律约束过程的每一步的人。他如何处理问题会影响到违纪者是得到行为纠正还是得到惩罚。而受过良好培训的主管对实现严格纪律至关重要,所以发展主管用纪律管束雇员方面的技能是管理者的一大责任。一个称职的主管起码应具备以下技能:能够为下属提供有效帮助;看问题客观全面,不带成见或偏见;行为必须前后一致,有一贯性;善于与人谈话,善于与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