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礼行君臣之道(1 / 1)

孟子曰:“……无礼仪,则上下乱。”(《孟子·尽心下》)

译:孟子说:“没有礼仪制度,那上下关系就会混乱。”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定要正确处理好君臣关系,让下属明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对当奖,做错则罚,如此上下级关系才能和谐,国家也才能安定团结。礼作为一种规范,可以用来明确君臣之间的差别,有了这种差别,君的威严得以体现,而臣的“本分”之事也得以明确。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他不仅要求自己的名号要和别人不一样,甚至是印章、用具、衣饰、车马也要与众不同,要超过以往所有的国君,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有利于统治的等级制度,有利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在规定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后,秦始皇又规定了专用的器物。按他的观点,如果平民用的器物都和他相同,根本分不出高低贵贱,怎可显示始皇帝的威仪,而天下人又怎会尊重他呢?于是,嬴政在规定自己专用的属物之上也不无霸气。

首先,他将“玉玺”规定为皇帝专用,玉玺也就是玉刻制的印章。在秦之前,平民百姓都可以以金玉为空,上面有龙虎兽钮,根本不存在等级之分。而始皇嬴政规定,玉单为皇帝所独有,臣民自此就不得以玉治印,也不得称之为玺了。

按照嬴政崇尚的水德之法则,他为自己准备了“乘舆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块“传国玉玺”,这块玉玺稀世珍有,是始皇帝换得的一块蓝田美玉,并由李斯刻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世之宝。可惜的是这块玉玺至今仍下落不明,否则一定是无价之宝了。很显然,当时这样的无价之宝,平民百姓是根本无法得到的,更不用说拥有了,这就说明嬴政是从根本上就规定了他与平民的天壤之别。在自己的大印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完全是为表示他的皇权是上天授予的,是神授之物。既然是神授之物,就得有特别的专崇,由于“玺”字与“死”同音,嬴政干脆将玺改为宝,并下令不准臣民的印章也称为宝。

除了宝印之外,嬴政对服饰、车马等的要求也与众不同。在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之时,由于礼法崩溃,周天子地位日渐低下,诸侯和卿大夫“竞修奇丽之服,饰以舆马文络玉缨象镰金鞍以相夸”。嬴政攻灭六国之后,自然不容许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再继续下去,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以分尊卑,标识等级,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

其实,嬴政自当皇帝之后,所带的通天冠就与众不同。此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直下,以铁为卷梁,前有卷筒。这种冠及其他皇帝的服装,臣民们绝对不能穿,否则,等待的必是极刑无疑。另外,皇帝的一切服饰佩挂,臣民们也不得仿造,甚至是冠帽前所垂的流苏数都不能和皇帝的一样。

除了服饰不得与皇帝相同之外,臣民的住宅规模、门前狮子装饰物,等等,一切家居用品,都不得与皇帝相同。否则也只有一个死。所以,正是从秦始皇开始,天子的一切吃、喝、器皿等制式都变成了法律,存在于国法之中,平常人稍有疏忽而仿之,都将被绳之以法。

在车马的配置上,嬴政追求的仍是超然于臣民之上。嬴政一生曾经五次巡游天下,他出游时,仅属车队伍就有八十一乘。其中皇帝坐的车由六匹马所驾,饰以美艳绝伦的金装饰,叫金银车。而皇帝的属车则都是皂盖朱里,车顶及其他部位全部绘上色泽艳丽的变形蒙龙凤,卷云纹,而车子的小部件则镶以按花金银为饰,豪华气派无人能比。

从目前出土的秦始皇所用御铜车马来看,嬴政的车属可谓豪华之极,内部物品简直可以与一辆现在的名牌汽车相媲美。皇帝所用车辆不但要和常人不同,连驾车的马匹都有被修整得十分漂亮的马鬃。在外侧右骏马的头上,还有一种带璎珞的饰物,叫做左囊,它既能够为御官指示前进的方向,方便向左转弯,又可为始皇帝的车驾增添气势。嬴政把自己的一切都弄成最尊贵的等级,未必不是下臣们的安排,但要指出的是,他正是通过这种等级差别来显示君王之威仪,从而来维护国法所规定的种种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都得以有效实施,由此可以说,他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以身垂范。可以说,从成为始皇帝的第一天起,始皇嬴政制定了自己的特定称谓,制定了尊君朝仪,严格了避讳制,废除谥法,规定了天子服饰、车马、器物等级。这一系列的举措其实就是政治作为,都在证明,秦始皇想达到一个天下人都“尊君”、“畏君”的目的,他要远远高居于众人之上,要间隔出他与千百万常人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来,给自己确立一个超人的地位。在无人敢仰视的尊严之中寻找一个新生出的大帝国的治理之路。

○把“身份”从人堆里凸显出来

领导跟下属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在公共场合里与下属相处,别人应该一眼就能瞧出谁是下属,谁是上司。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领导就是失败的。

虽然你不必过于矜持,但要让你的下属起码意识到,你是上司。这样,即使是活泼、轻佻的下属也不至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点肆意开玩笑。他在你面前会小心谨慎,会看你的脸色行事。

领导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造成下属对你的尊敬之意,会为你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下属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领导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在私下里跟下属讲话要亲切自然,不能让下属过于紧张,以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见。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面对许多下属演讲,作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领导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

跟下属交谈,即使下属一方处于主动,上司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可以明确给予否定,如果意识到下属意见的确是对组织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用“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等语句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下属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领导也可以利用时间从容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领导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行为是无声的语言。很多下属与上司直接交谈、交往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你往往是远远地看到你的一举一动,或通过其他一些材料,下属们会根据每一个较小的事情来判断你。

当你显示自己的身份时,每一个细节都会映入下属的脑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向下属们传达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领导的身份权威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聪明的领导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