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谨慎行事切莫张扬(1 /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论语·乡党第十》)

译:孔子在家乡,容貌温和、谦顺,好像不大会说话似的。但在宗庙或朝廷时,就要详问、明辨;显得很健谈,只是很谨慎罢了。

孔子居家乡时,对乡亲、同宗、同族人所表现的谦恭、随和态度:既没有“智者”自居的架子,也没有什么忘乎所以,鄙夷乡亲的“忘本”情态。这同那些所谓“衣锦还乡”者所表观的傲慢、妄自尊大等,那真有如天壤之别了。而在宗庙、朝廷等大典、大礼、大政之所在就不是这态度,而是说话明白、不含糊,又健谈、明辨是非,只是很谨慎罢了!有时候谨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

闻雷变色,必为胆小之人。果真吗?刘备为了表面上不让曹操看出共争天下之心,格外谨慎,平时不敢露出半点心比天高的“蛛丝马迹”。在酒席间,听到曹操的豪言壮语,刘备惊声失色,手中的筷子一下掉了下来,此时,恰好雷声大作,于是刘备骗曰:“吓死我了,这个雷真响……”这实为他巧妙做人的一大技巧。刘备未当蜀主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厚着脸皮寄附曹操门下,过着那种小心谨慎、委曲求全的日子。当然,刘皇叔是不甘于此种生活的,但他毕竟是男子汉大丈夫,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知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之古训。

一代枭雄曹操自然识得刘备是一个人物。因此,对于刘备这个人物,曹操自是倍加“关注”,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他不时派人去刺探有关刘备的消息,看那位有着双耳垂肩、双手过膝“异相”的刘备到底在干什么,是否在养精蓄锐,准备反戈一击,以使自己不利。

刘备岂有不明曹操心思之理。对于曹操的各种考察,刘备心惊肉跳,于是乎,刘备终日闭门谢客,终日泡在菜园,锄草、捉虫、浇大粪,干得十分起劲,给人一种平庸和胸无大志的印象。但曹操仍不相信,仍对刘备心存疑虑。因为他认为刘备绝非鼠辈,绝非“池中物”,绝不可能甘于那种浑浑噩噩、平淡无奇的生活。曹操认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成天泡在菜园里,只不过是想做戏给他看,只不过是想麻痹他。

因此,心有疑虑的曹操想当面试探一下刘备到底是何等人物,以求去掉悬在自己心上的那块石头。他相信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试探能力。于是,他便把刘备邀到府上。其时正是梅子成熟季节,一幕“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千古绝唱便在曹操和刘备之间上演开来。

曹操在凉亭之中设宴招待刘备,二人纵谈古今,海阔天空。曹操是存心试探,刘备则是有意回避。二人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尤其对于刘备而言,更是如此。一旦曹操试探出刘备是“终非池中物”的“飞龙”,是“天下英雄”,那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杀之而后快,以绝后患。刘备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总是小心谨慎,沉着应答,不显山、不露水,紧守自己的心灵之门,竭力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形象,以释曹操心中之疑。

三杯酒下肚,曹操酒意上来,顿显豪气冲天状,硬要和刘备纵论天下大势,纵论天下英雄。

“刘使君,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不知使君以为谁是真正的英雄?”曹操问。

刘备暗自心惊,曹操和我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不是明摆着要套我的话吗?可千万别上了他的当。因此,刘备腆着脸略微想了一想,扳着手指,把什么袁绍、刘表、吕布、张绣、刘璋、孙策、韩遂等一一罗列给曹操,就是不提自己。

曹操则对刘备所列之人极为蔑视:

“这些人不过是些鼠目寸光之辈、胸无大志之徒,如何担当得起英雄二字!”

刘备不知如何回答。正兀自怔怔出神之际,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更似一声晴天霹雳,惊得他手中的筷子脱手落地。你道他如何不惊不怕,以往委曲求全过日子不就是要装出一副胸无大志之徒的模样,好保存实力,以图大业么?如今却被曹操拉上了“英雄榜”。而且被曹操视做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英雄,这对他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须知“一山不容二虎”乃千古之训啊。大难临头之际,你叫他如何不惊不怕。

曹操看到筷子从刘备手中落地,不禁疑惑起来,不知刘备在搞什么名堂。

恰好这时老天帮忙,风云变幻的夏日突然响了一个惊雷,刘备抓住这一“天赐良机”,赧然笑笑向曹操解释:

“吓死我了!这个雷真响,居然吓得我连筷子都丢了……”

曹操信以为真,以为这样一个连惊雷都惊恐的胆小之人,将来还能成什么气候不成,因此,对刘备不屑一顾,变得蔑视起来。刘备因而也就过了这一生死关。

○通过谦让来消除矛盾

宽厚谦让,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谦让来消除矛盾,减少摩擦,最终达到成功。“忍”曾被误解过,有人以为它是意志软弱、缺乏斗志的表现。看来,这实在只是肤浅的理解。忍别人难忍之事,实在是已在精神境界上超出了一般人,恰恰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忍”字心上一把刀,说明在造这个字时,中国人已对忍字理解得十分准确。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在一个充满忍让精神的环境中,少生多少闲气,少作多少争斗,人际关系是多么宽松平和。

牙齿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柔软,所以能完好保存。柔软不一定不能胜过刚硬,弱小的东西往往能战胜强大的东西。喜好与人争斗一定会受到伤害,而逞一时之勇吃亏就在眼前,做各种事情,一个根本的态度,就是忍让。宽厚和忍让有相通之处,但比忍让更富理性精神。没有宽容就没有宽松。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无论你坐到多么高的位置,没有宽厚待人,你仍然会遭受决策失误的内心痛苦。

在为官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夺,有些摩擦,直接与利益分配有关。“吃亏是福”,这句话充满了人情练达,又合乎辩证法。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这是用辩证法的道理说明了福埋藏着祸,祸又隐藏着福。那么,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不就很好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