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欲速反而不达(1 / 1)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子夏做莒父县县长,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只顾小利。想求速成,反达不到目的;只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这是孔子告诫一切为政者:应该有远大的眼光,着眼于长远的大目标,切不可急功好利,只求短期行为。可以说,这是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从政原则:它既能为所有执政者所借鉴,也能为有志于成就大事业的领导者参考和自勉!

有些领导者,快速求成,轻举妄动,故失大胜之机,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利”字当头。这些人常常是把眼光盯在结果上,而不把眼光放在行为上。清帝乾隆则不同,他是站在高处,远望大地,想心中之事,成心中之事,因为他知道:“求治不可太速,一时未可轻举。”

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八日,在进剿廓尔喀的过程中,随着敌方情形的陆续传来,乾隆感到有必要对进军的目的作些调整,也就是:能灭其国,固为大胜,万一不行,也可以乘胜见好就收,允降班师。于是,乾隆采用了“不可强为,柔中带刚”这一策略。

福康安、海兰察率领官兵为远征西边征讨廓尔喀,在“午则云雾四合、大雨如注,山巅气寒凛,夜则成冰雪”的恶劣天气下,艰苦行进。沿途林深箐密,路径险峻,东觉岭两崖壁立,中隔热横河,水深流急,官兵只能缘径侧行。士兵们光着脚走在石子上,多被尖石刺伤,还有的被蚂蝗啃啮,两脚肿烂。尽管如此,福康安、海兰察仍设计突袭,屡战屡胜,将军成德一路也连战连胜。清军先后攻克了东觉岭、雅克赛拉、博尔东拉、雍鸦、噶勒拉、堆补木等处,深入廓尔喀境内七百余里,杀敌四千,廓尔喀境内的碉卡木城纷纷被攻克。

后来随着清军不断深入腹地,来势凶猛,周边各部又不稳,廓尔喀执政王叔巴都尔萨野便下定决心“乞降”。其实,早在清兵攻克东觉岭,进兵雍鸦时,巴都尔萨野便送出并委托上年俘虏的清军士兵王刚、第巴塘迈呈递了一封禀帖,内称红教喇嘛沙玛尔巴已病故,乞求降顺,但被福康安拒绝。后来,七月初双方大战于集木集后,国王拉特纳巴都尔再次遣大头人恳请乞降,交送所掠取的扎什伦布寺西藏财物及西藏噶布伦所立年交元宝三百锭,作为聂拉木三处“地租”的文约,并且献上祸首沙玛尔巴的首级。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审时度势,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他说,西藏境内气候骤冷,特别是九月份以后冰雪就会封山,今年气节较早,预计九月中旬就极可能有雪霰,如果不及早撤兵,那么粮草一旦稍有不继,便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进则不能直捣贼巢;退则又被大雪所阻隔,如果那样,处境将十分危险。

考虑到这些因素,乾隆特地指示福康安要就近筹酌,如果实在很难进取,就不妨据实奏明,受降了结此事。

看到福康安呈报的廓尔喀国王的“乞降”奏折后,乾隆见好就收,立即下谕,允其“降顺”,并命福康安等立即撤兵回到内地,以遵守信用。乾隆随即封赏了有功人员,授福康安为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加赐一等轻车都尉与其子德麟,晋升二等公,海兰察为一等公,其余人员均逐级晋职升官。

五十七年九月二十日,经清军领队大臣珠尔杭阿的带领,廓尔喀贡使到扎什伦布寺谢罪。班禅对廓尔喀贡使说,你部落自恃强横,滋扰佛门静地,仰蒙大皇帝发兵进剿,你们也能及早悔过,归降后,唯当永远恭顺,不可再犯。班禅赏赐给使者一些银物,使者及随行人员备受感动,“均各感悦”。

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廓尔喀使者如期抵京,呈献表文和贡品,毕恭毕敬。正月初八、十三、十九等日,乾隆赐宴为廓尔喀使者接风洗尘,并随即封拉特纳巴都尔为廓尔喀国王。

从停兵议和修贡以后,廓尔喀国王遣派使者五年一贡,双方关系密切融洽,经常有贸易上的友好往来,边境从此安宁祥和。

乾隆在进剿廓尔喀连胜之际却痛下决心,当机立断,放弃了过去欲征服廓尔喀并将其国分给各部土司的方针,改变态度,以“受降完事”。这一智变是可取的,也是非常及时、正确的。

在远征廓尔喀之战中,实际上清军已经遭受重创,乾隆从福康安先前陆续呈报军情的奏折中已经看出,行军之艰难,打仗之艰苦,以及将士伤亡之惨痛等情况,他敏感地意识到,不及时收兵则前功尽弃,不仅无法收场,而且可能全军覆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果断收兵,在看似成功不远的关键时刻,及时议和允贡,的确是有常人少有的深远眼光的。

○避免过早卷入晋升竞争

你要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冲动地把自己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也不要过早地卷入晋升竞争之中,否则将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利。

过早地卷入晋升之争,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中国有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总是希望自己的对立面越少越好,自己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好。所以,谁要是先出头,无疑会首先遭到攻击。其实,我们不妨看看所有竞争的过程,实际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淘汰制。也就是说,它是通过不断的淘汰来实现的,而这种淘汰又往往是以某种不太公平的方式进行的。它不像在体育比赛中那样有一定的分组,而且,即使有一定的名额分配,也还有一个机遇的问题。如果能够越晚进行这个程序,往往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过早地卷入晋升之争,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被动境地。如果你过早地卷入晋升之争,就会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也同时显出了自己的缺陷,以至于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被动境地。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在竞争初期总是十分谨慎地保护自己,做到尽可能地不露声色。这样,便可以使自己较好地避免在竞争中受到别人及对手的“攻击”。正如兵书上所说的那样,自己在明处、对手在暗处,此为大忌也。相反,尽可能地忍让、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便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作用,可以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获得竞争中的主动权。

过早地卷入晋升之争,会使自己的行为陷入被动。如果你过早地卷人晋升之争,就不容易了解整个竞争情况,使自己后面的行为陷入被动。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判断,觉得自己的条件在各方面,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有取胜的可能,于是,便当仁不让地冲上前去。其实,我们很可能并不真正了解所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俗话说,“真人不露相”,说不定在你身边就的确有高人呢。如果这样,你的判断只能使你难堪。聪明的人在这种竞争中总是要首先仔细地反复考察,对比自己与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自己该如何办。可在一开始,别人常常并不会表现得十分充分,这样你在一种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就不能不带有相当的偶然性,也潜伏着危机。冷静的态度常常可以使我们作出一些比较客观的判断。而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次竞争中并不能有把握取胜,或者不可能取胜,那当然就可以暂时潇洒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