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要让已尽的努力化为乌有(1 / 1)

子夏曰:“贤贤易色。”(《论语·学而第一》)

译:子夏说:“尊重贤人,不重女色。”

当我们认真审视历史时,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执政者们,几乎同女子都有一段异乎寻常的情缘。夏桀之于妹喜,殷纣之于妲己,周幽之于褒姒,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件了,英雄自古爱美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一位执政者来说,面对着权力和美人,究竟是孰取孰舍呢?

聪明的领导者两者可得而兼之,而不聪明的领导者则会顾此失彼,甚至到最后是两者皆失。

赵武灵王,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雄主了。他生在战国后期,因倡导胡服骑射而名垂史册。原来中国古代打仗,最初用的是车战。战车四马双轮,每辆车连驭手共三人,交战双方一次出动战车数百辆,远则弓箭相射,近则戈矛相击。这种战法,运转不灵,调动不便,用于有大道通衢的平原则可,遇到山林河川,可就无用武之地了。而当时西北的游牧民族,全用的是骑马射箭的战法,驰骋快速,高下灵活,来则如疾风骤雨,去则如大海落潮,攻势凌厉远胜于车战。

赵国的西北边,便紧邻着楼烦、林胡这两个以能骑善射著称的胡人占领区。每当秋高马肥之际,胡人千万骑滚滚南下,攻城池,掳财宝,抢庄稼,掠妇女;待到赵国的战车翻山越岭地赶到,他们早已满载而归,跑得无影无踪。赵国人大受其苦,边境年年不得安宁。

武灵王可不是一个甘于受人欺侮的软弱之辈,他眼光远大,气魄宏伟,执政之后,决心要改变这种挨打受气的局面,于是决心废止车战,仿效胡人,改用骑射;为了骑马上下方便,射击伸缩自如,他还决定改变中原地区宽袍大袖的传统服装,而穿起短上装、窄袖口、束皮带、裹裤腿、着长靴的胡人服装。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

武灵王躬自实行,他从此弃掉华贵的冕旒衮服,身着皮衣长靴,如同一位普通的将领,率领一支新建的骑师,在赵国都城邯郸西郊一带岗峦起伏的山野间奔逐驰射。不到一年,赵国的实力大增。他乘胜出击,国土扩展数百里,直达西北云中、九原(今蒙古乌兰巴托一带),不只胡人再也不敢南下,连周边的秦、魏、韩强邻也都侧目而视了。

像武灵王这样一位敢于废祖宗之规,破世俗之见,取异族之长,补自己之短,大胆改革,功绩卓著的君王,不只应该彪炳于赵国的史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一位英雄人物。可惜的是,他治国有道,治内失策,在处理国内大政时,犯下了一个大错误,最后竟死于臣下之手。而这个失策,却是由于一个女人。大夫吴广说他有女儿,名叫孟姚,长得十分貌美,而且弹得一手好琴。武灵王大喜,即命召入宫中,收为夫人,这便是赵惠后。

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武灵王自从有了孟姚之后,便令她终日陪侍,流连声色,连那征讨之事也置诸脑后了。不到一年,孟姚便为他生了个儿子,这便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赵何。武灵王爱屋及乌,因宠爱孟姚,把个小赵何也视同掌上名珠。十年以后,干脆将君位也传给这个连太子名分也没有的小赵何,而自称“主父”,意即太上皇,并令李兑为新君的太傅。

原太子赵章自然不甘心,在其相国田不礼的怂恿下,在主父的夏日行宫沙丘宫发动政变,不料李兑早有预防,一举将其粉碎。赵章兵败,逃到主父所住的宫中,李兑一直追到宫中,当着主父的面,将赵章杀死。他因害怕主父会因此而治他之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发兵将主父的行宫紧紧包围,一连几个月也不撤围,主父粮尽食绝,不得不爬树探巢捉鸟而食,最后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可叹这一代雄主,改革巨人,赵国因他而强大,千古战史因他而为之一变,只因迷恋女色,传位失策,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岂不令人慨叹!

○用自律和意志约束自己

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如果对欲望和需求不加以约束和克制,欲望就会自我膨胀。食欲、性欲是人的两大最基本的欲望,是人作为自然界一部分所体现的自然属性;人还有权欲、名利欲、占有欲、贪欲,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膨胀,其结果是相当有害的。

性欲膨胀不加克制,害处很多。不少官吏不就是在“美人计”或“美男计”下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吗?对于一般人来讲,不控制自己的性欲,违背道德,其结果也常常落得家庭破裂、名誉扫地、得不偿失。

权欲对人的**很大。因为权力常常是不法者以权谋私的工具,权力能让他八面威风,众人臣服,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对人的**当然很大。对权欲不加控制,为了升官发财,结党营私、买官卖官、出卖自己的良心、违法犯罪,其结果不是人头落地,也是锒铛入狱。

欲望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利欲,诸如什么“利欲熏心”、“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物质利益是考验人的试金石,面对钱财人们往往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上至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都与物质利益紧密相联,而对于利欲若不加以克制,危害更大。为了获利,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或是为了私欲,背信弃义,不择手段。其后果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

除了上述的欲望,人还有自惰性心理以及消极心态,这些都将影响到你的成功。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在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就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就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你不想冒着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强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一般情况下,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联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较强。加强自律也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

自律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变成这样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对自我的一次次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律,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的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