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
译:孔子说:“吃着粗饭,喝着生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亦就在这里面了。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空中的浮云一样。”
有“如浮云”的坦**胸怀和豁达宽宏的心志,而后能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情趣。有这淡泊、怡然自乐的情趣,也必然能超然物外,有如浮云的心志,从而更加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信仰、理想和事业。
不管是沉居下僚还是身践高位,领导者“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得意时飞扬跋扈,逆境中则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注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能做到顺而不骄,败而不馁,则显示出一种雍容宽广、能做大事的气度,这种气度足以让你逢凶化吉。
在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对宠辱问题把握得最好的宰相,李泌当算做一位。他处在安史之乱及其以后的混乱时代,为唐王朝的安定上言上策,立下了殊功。但他贵而不骄,急流勇退,恰当地把握住了一个宠臣、功臣的应有分寸,善始善终,圆满地走完了自己政治的一生。
李泌少时聪慧,被张九龄视为“小友”;成年后,精于《易》,天宝年间,玄宗命其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李泌不肯接受,玄宗只好让他与太子为布衣之交。当时李泌年长于太子,其才学又深为太子钦服,因此,常称之为“先生”,两人私交甚笃。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肃宗皇帝。后来,李泌因赋诗讥讽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无法容身,遂归隐颍阳。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至蜀中,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永宁西南),统领平乱大计,李泌也赶到灵武。对于他的到来,肃宗十分欢喜。
面对如此殊遇,李泌并不志满气骄,而是竭心尽力,辅助肃宗,在平定乱军、收复两京以及朝纲建设上,都建有不可替代之功,实际上是肃宗、代宗两朝的开朝元勋。
平定安史之乱后,肃宗返回长安,李泌不贪恋恩宠与富贵,向肃宗提出要退隐山林,他说:“臣今报德足矣,复为闲人,何乐如之!”肃宗则言:“朕与先生累年同忧患,今方相同娱乐,奈何遽欲去乎!”李泌陈述道:“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肃宗问:“何谓也?”李泌答道:“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可以说,李泌的这五不可留,还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更是三项必去的理由。身受宠荣,能冷眼相对,不沉迷其中,这是难得的政治家气度。
肃宗无可奈何,只好听其归隐嵩山。代宗李俶即位后,又将他召至朝中,将他安置在蓬莱殿书阁中,依然恩宠有加。但此时,李泌却居安思危,感受到了他与代宗之间的微妙变化。当李俶为太子时,局势动**,其皇储之位也不稳定,因此,他视李泌为师长,百般倚重,而李泌也尽心辅佐,几次救其于危颠。现在,他是一国之君,对于往昔的这位师长、勋旧固然有道不尽的恩宠,但也有种种道不明的不安与不自如。
这时,朝中有一位专权的宰相元载,这位宰相大人,与李泌是截然相反的人物。他凭借代宗的宠任,志气骄逸,洋洋自得,自认为有文才武略,古今莫及。他专擅朝政,弄权舞智,僭侈无度。
就是这位元载,见李泌如此被信用,十分忌妒,与其同党不断攻击李泌。在李泌重回朝中的第三年,代宗对李泌道:“元载不容卿,朕今匿卿于魏少游所,俟朕决意除载,当有信报卿,可束装来。”于是,代宗任命李泌为江西观察使的判官,这与李泌在朝中的地位可谓天上地下,太不相称,但李泌还是愉快地远赴江西。
李泌到江西后七年,也就是大历十二年,代宗方罢元载相,以图谋不轨诛元载及其全家。元载倚宠专权,下场可悲。一年以后,大历十三年年末,代宗方召李泌入朝。
李泌到长安刚刚安顿下来,朝中新任宰相常衮即上言对其攻击。所以,第二年初,代宗便任命李泌为澧州刺史,澧州是偏远州郡,对于这一明显带有贬谪含义的任命,李泌未发一言,还是再次离开长安,走马上任,以后,李泌又改任杭州刺史。就这样,这位多次拒任宰相的政治家,在疏远与排斥中,常年在外流连,远离朝政。但李泌从来心灰意冷,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澧州、杭州,他都勤于政务,“皆有风绩”。
至德宗在奉天(今沈阳)被围,又将李泌召至,不久,被任宰相,但李泌还是平心待物,淡泊自然,真正体现了宠辱不惊的宰相气度。可以说,这种宠辱不惊的气度既是追随者入门的第一课,又是领导者须终生修炼的必修课。没有谁会永远只行顺风船,总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从容的心态让你笑看云涌云散,你也才能在这风云挟裹中走得更远。
名利是一剂强心针,名利更是一株毒人草,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得失者,无不落入名与利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陷入其中。凡此人等,内既无方,外亦不圆。从这一意义上说,淡泊名利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让领导者逢凶化吉的大智慧。
○摆正心态做对事
梁启超曾有这么两句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世界上虽沧桑难料,我心事定,无论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所有的伟人,都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地控制局势,取得成就。冷静的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人们只要不是处在激怒、疯狂的状况下,都能保持自制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健康、正常的心态,不仅平时给生活带来幸福、稳定,而且能在大难临头时,帮助你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保持冷静的心态,就是时常让自己保持心情舒畅,找到一个心态平衡的支点,这样冷静就会慢慢地、慢慢地走近你。
除了冷静,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很高的领导境界。有人曾这样问苏格拉底:“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您皱眉?您的心情怎么总是这样好呢?”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领导的一种境界。“跌倒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懂得站起来时手里能够抓到一把沙子”。任何一次成功都不过是为官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它来源于平实,归终于平实。平和的心态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所无法替代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领导者学会平和自己的心态对身心健康乃至事业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