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
译:孟子说:“等待文王出现才奋发有为的,是普通民众。至于英雄豪杰那样的人,即使没有文王,也能奋发有为。”
有远见卓识的为臣者由于站得高、看得远,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带领大多数人去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作为领导者,能做到不墨守成规、敢为天下先,对于开创一片新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公元前356年,商鞅正式开始变法。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新法规定:生产粮食、布帛产量高于一般者,免除劳役和赋税,经营工商业或游手好闲而贫穷的人,则全家罚做官奴。鼓励其他诸侯国的流民到秦国开荒,拨给土地、房宅,三代免除劳役和兵役,只缴纳粮草。为了刺激生产,最大限度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还规定兄弟成年必须分家,各立门户,否则罚缴双倍赋税。为了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商鞅否定世卿世禄制度,建立新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凡是没有为国家建立军功的旧贵族,不能列入宗室贵族的属籍,不得继续享受贵族特权,不得无功受禄。商鞅的军功爵制,使“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人的政治地位、官职要由军功来决定,这对旧贵族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公元前408年,秦简公实行“初税禾”,即根据土地面积征收租税。献公即位后,又进行一系列改革。加速了秦国封建化进程。
商鞅为了强国利民,在上述改革的基础上,在秦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封建制的改革。他以法令的形式,彻底废除井田制。具体做法是:把原来井田制下大田和份地间的田界即阡陌封疆统统破除,土地收归国有,国家政府再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将土地授予农民;授定之后,重新设置田界,即阡陌封疆,不许私自移动。商鞅“坏井田”,实行授田制,促使了农民阶级的形成,发展了生产。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他废井田、开阡陌,推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从而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根本变革,有力地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长足发展,使秦国很快成为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了改革成功,商鞅不顾个人安危,与反对派进行了不懈斗争。
变法之初,仅首都反对变法的人就达数千,太子犯法更是最高层次的最有威胁性的犯罪。太子驷有两个老师,一个叫公子虔,一个叫公孙贾,这两个人也是贵族。由于商鞅的变法自然也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这两人对此早已耿耿于怀。“小不忍则乱大谋”,便把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天天在太子面前说商鞅的坏话。特别是说到商鞅大权在握,正在收买民心、图谋不轨时,太子感到自己将来的国君地位受到了威胁。在两位老师的怂恿下,经过深思熟虑,太子把所见所闻归纳了一遍,在秦孝公面前狠狠地告了商鞅一状。于是,太子出面攻击新法,要求秦孝公处置商鞅的举动,顿时在朝廷引起大哗。秦孝公听了十分恼火,把儿子训斥了一顿,然后交给商鞅依法处治。
大良造府,灯火通明。商鞅时而在案几前踱步,时而伏案深思:太子犯法,按法律应当腰斩。可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大王。哪有臣下治大王罪的道理。可是,如果这次不处理,将来谁都攻击新法,非但朝廷的威信会一落千丈,新法也有夭折的危险。商鞅明白,这是对能否坚持变法、在人民中树立威信的严峻考验!如果“王子犯法”不能“与民同罪”,那谈何变法?谈何威信?更谈何富国强兵、成就霸业?思来想去,商鞅决定执行法令。但考虑到犯法者身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负法律责任,所以下令将公子虔处以杖刑,公孙贾黥面,以示天下。这虽然并未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至少打破了奴隶制时代的那种“刑不上大夫”的旧礼制,受到百姓的称赞,使新法在秦国得到普遍推行,人人遵法守纪,甚至“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可见变法之彻底和深入人心。后来,公子虔又一次犯法,商鞅毫不留情地依法割掉了他的鼻子。
改革是革故鼎新,新旧势力之间的反复较量是必不可免的,只有满怀必胜信心和具有献身精神的勇士。才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夺取最后的胜利。
商鞅为使变法成功,采取高压手段对待反对变法之人。但他排斥异己是为公而不是为私,是为了变法大业而非为了个人谋利。宁毁自己一人而成就秦国之强盛,从这一点上来看,商鞅是一个“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为了事业而能奉献一切的卓越领导。
○执着于高尚的追求
也正因为商鞅从政为官站在了追求的高度,在以后的改革过程中他排除一切阻力,将改革进行得非常彻底和有效,他自己也一路高升。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从远大目标高瞻远瞩地往下看,眼前的困难变得微不足道;以同样的观点,你会发现很容易定下更高的目标,也对自己提高要求,更经得起挫败。你了解到今天的锻炼对你的成功是多么必要,你就会泰然处之,它们是来日成大器的垫脚石。
一个人的追求是高尚还是平庸,这对他的职业生涯甚至一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是高尚的,那么,从他高尚追求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业绩了,而把这些辉煌的业绩聚集在一起,便可以使人生放出灿烂的光辉。比较一下高尚的追求与平庸的追求对人生的影响,所能提出的结论是非常清楚的:为官一场,要想避免灰暗的人生而实现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超越,就必须执著于高尚的追求,至于那些平庸的追求,还是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