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第九》)
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实在是没有知识呀!有乡下人来问我,我心中空空,只是从他所疑问的正反两个方面来盘问他,尽量问到使他自己能开悟通晓。”
这种循循然善诱人的态度,其实,也正是把解决疑难的钥匙交给并教会求问的人,真可说是善教者了!领导者要想澄清事实、改变上级领导的成见,不能用硬辩争论的说话方式,那样的话只能碰个头破血流。善于说服的人总是先顺其意,于时机成熟时再亮出自己的真实主张,这样以顺着别人思路的方式入手,达到把他引导至自己的思路上的目的。
齐威王能够虚心听取各种批评和建议,善于识别忠奸,赏功罚罪,积极发展生产,一时被楚、魏、赵、韩、燕五国公推为霸主。
国家一强,讲奉承话的人就多了。齐威王听得有点飘飘然,对于那些不同的意见可就有点听不进去了。当时的相国名叫邹忌,看到齐威王刚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了,很是着急,就想找个机会把这毛病及早给他指出来。
一天早晨,邹忌起来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拿镜子照了照,看到自己模样蛮不错:匀称的身材,端正的脸膛,白净的皮肤,心里挺得意,就问他妻子:“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呀?”妻子笑着说:“当然是您漂亮啦,徐公哪儿比得上您啊!”徐公是当时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妻子的话,又问侍妾:“你看,我跟徐公比起来,哪个漂亮啊?”侍妾回答说:“徐公哪能跟您比啊!您比他好看多啦!”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去问他:“人家说我比徐公还漂亮,您看是这样吗?”客人说:“一点不错,您比徐公可漂亮多了!”第二天,徐公来拜访。邹忌把徐公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感到自己的确不如徐公漂亮,偷偷照照镜子,再看看徐公,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
晚上,邹忌躺在**心里折腾开了:“我明明不如徐公长得好,为什么妻子、侍妾和客人硬说我比他漂亮呢?”想来想上,最后悟出来一番道理。
第二天一早,他就上朝去了,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给威王听。威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为什么他们都硬说你比徐公漂亮呢?”邹忌说:“我昨儿夜里想了好久才明白过来:妻子说我美,因为她对我有偏爱;侍妾说我美,因为她怕我不高兴;客人说我美,那是因为他有事情求我。他们都是为了讨好我啊!”威王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听了别人的好话,得考虑考虑,不然就很容易受蒙蔽,分不清是非。”
邹忌接着转入正题,严肃地说:“大王,我看您受的蒙蔽比我还深呢。”威王把脸一沉,问:“你这话什么意思?”邹忌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这个意思很明白。我妻子、侍妾、客人,为了讨好我而蒙蔽了我。如今,齐国有上千里地方,一百多个城镇,王宫里的美女、侍从莫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大臣莫不害怕大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大王。他们为了巴结大王,在您跟前尽说些好听话。由此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是很深的啊!”
威王恍然大悟地说:“啊,先生说得实在好极了!”他愉快地采纳了意见,宣布全国的人随时都可以向他进言。
邹忌正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由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事,巧妙地引到纳谏的正题上来,使齐威王得以顿悟。
领导者说服上级领导,如果用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方式,一方面地位尊卑的差别不允许这样做,另一方面直言快语也不容易使人接受。而以小喻大,从生动形象的具体事情说开去,听者就会自然地领会你的意图,接受你要阐明的道理。
○用技巧劝说上司改正缺点和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上司绝非圣人。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也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作为下属要正确对待上司的这些缺点和过失。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提出批评,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要达到既使上级领导改正缺点,又不伤上下级感情的目的,就要讲究批评的技巧,把握批评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否则将会是事与愿违。
(1)对上司的错误要具体分析
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也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去纠正对方的错误,却是一件难事,而要不要去纠正自己上司的过错,是一件很不好处理的事情。如果听之任之,不去指出,很可能会给组织以及自己本身带来不利的损失,也很可能会事后遭到上司的责怪,认为这种下属不行,不具备当参谋的能力;如果给予纠正,又往往会伤害上司的自尊心,也可能给上司造成一种狂妄自大的印象。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这里,首先影响你判断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你和上司的关系如何?是较为熟悉和知己的关系,还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或泛泛之交?是长期相处,还仅仅是短时间的来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二,你对上司的工作作风与个人性格的了解。他是一个专断的人,还是一个比较民主的人?他平时对别人的建议与意见的态度如何?他是一个性格豁达的人,还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爱记仇,并容不得不同意见的人?等等。这也是决定行为取向的重要尺度。
第三,视上司所犯的错误的性质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如果只是一般工作方式和个人性格,或生活上的小事情,大可不必多言,随它去好了;而假如是关系到组织利益的重要事情,而且与上司本人及组织都有关,则应该子以纠正。
(2)通过暗示让上司自己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当我们发现上司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时,不能急于“曝光”。而要通过某些象征性的符号、表情和动作等让上司感到自己可能是出现了某种错误,从而发现并改正。这对上司来说也是一种极好地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更好地树立自己威信、体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在自己知道上司有了纰漏之后,主动地上前告诉他,并予以纠正,这无异于剥夺了对方自我发现、自己改正的主动权和机会。这样,他能高兴吗?
(3)下属对上司的批评要讲究具体方式
一般来说,上司对下属的批评指责可以公开一些,直接一些,显露一些;而下属对上司的批评则应当讲究方式、方法、地点、场合及时机。这样做不光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维护上司威信和尊严的需要。
要尽量以间接方式而不是以直接方式去进行批评,比如用借古喻今,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方式,不直接针对所议之事,用比喻和暗示的方式表达批评意思。对于那些容易发生冲突或过分让上级领导失面子的事情,采用这种方式,效果较好。
而如果你发现了上司的缺点后,对上司进行批评时(特别是当上司不是一个开明的上司时),不讲方式、方法、地点、场合及时机,就有可能让上司多了一块心病而加以提防,甚至内心十分反感。处在这种角色上,你的晋升可以说是没有多大的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