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看对人,做对事(1 / 1)

子曰:“可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孔子说:“可以同他交谈而没有同他谈,这是失去人材;不可以同他交谈而同他交谈,这是浪费语言。聪明的人,既不失去人材,也不浪费语言。”

政治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群体的事业;从政的人不可能是独来独往的大侠,他需要有盟友,助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盟友的从政者将一事无成。这就给政坛上的诸公带来一个难题,谁可以成为与之联手的盟友?可以成为盟友而没有成为盟友的,这叫“失人”;不可以成为盟友而谬托知己,这叫“失言”。失人,诚然可惜,而失言则更可怕。对牛弹琴,那是浪费语言;而对狼弹琴,则会被狼吃掉。那不是浪费语言,而是自掘坟墓。你将一个狼式的人物视为知己,倾心交谈,他却搞小汇报,将你出卖,这才是失言的真正悲哀。

王安石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但,他却不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改革有许多失误,其中最重要的失误便是用人。

王安石用人最大的失误是他重用了吕惠卿。吕惠卿得以进入朝廷的决策机关,完全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他向宋神宗推荐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独惠卿而已。”简直就是千古一人。他对吕惠卿的重用非同一般,他变法的绝大部分主张措施,都是与吕惠卿谋划,文件材料也出自吕惠卿之手。两人关系至为密切,以至当时有人将王安石比为孔子,而将吕惠卿比作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可对吕惠卿的人品,当时许多人已有着透彻的认识,司马光对宋神宗说:“惠卿险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俱惠卿所为也。”连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都看出吕惠卿奸佞的本质,曾劝哥哥“远佞人”。

可这些话王安石一点也听不进去,他将吕惠卿视为自己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一刻也离不开。当他由于变法遇到了难于克服的重重阻力,不得不辞职时,他所推荐的接班人便是吕惠卿。当时有人便预料到,一旦吕惠卿得志,一定会背叛王安石。果然,他一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唯恐王安石东山再起,妨碍了他的前程,便竭尽全力倾陷王安石,或者建议将王安石调出朝廷,出任地方官,或者制造冤假错案,将王安石的弟弟牵连进来,以阻止王安石复职。

然而,吕惠卿未能得逞,仅仅过了十个月,王安石便复职了。重新相逢政坛,当年这一对情同父子、义如师生的人,如今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吕惠卿被驱出朝廷。于是这个小人,便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仇恨,对王安石进行倾陷,甚至不惜使用告密这种极其卑劣的手段。当年他们交往密切时,往来书信,无话不谈,毫无避讳。看来,王安石这个人并无城府,而吕惠卿却老谋深算,他将王安石的这些书信全都保留下来,现在这些信派上用场了。王安石在一封信有一句话:“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他将这封信掐头去尾,只摘出这句话,上奏皇帝。这句话如果上纲上线,就有欺君之罪,王安石因此而得罪,又一次被免除宰相之职,从此脱离了政坛,隐居于南京的半山园。晚年,他经常在自己的书房里,反复写着“福建子”三个字,因为吕惠卿是福建人,“盖恨为惠卿所陷,恨为惠卿所误也”。

吕惠卿的这一手,虽然扳倒了王安石,可从此也将他自己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苏辙在一封奏疏中斥责这种行为道:“此犬彘之所不为,而惠卿为之,曾不愧耻。”他的这种作为,连他的同党都觉得可怕。后来宋哲宗执政以后,变法派又得了势,他的同党章悖为宰相,他谋求复职,遭到昔日同伙的一致反对,章悖写信给他说:“若朝论中有九人以为不可,悖犹可着力,今十人则以为不可,悖无如之何。”这个人臭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比起后世的告密卖友者来说,吕惠卿可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他出卖王安石的不过是一句话;而后世政治运动中,有人在出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的前辈时,竟将数年往来书信,汇编成册,全部上交。宋神宗看来并不赞许这种做法,他虽因此而罢黜了王安石,却未见他对吕惠卿有任何褒奖。而后世的最高掌权者公然号召、诱导、提倡这种出卖,甚至作为一种国策,使人不由得不再一次感叹世风之日下,人心之浅薄。所以领导者还要有识透人的一双慧眼,看对人,才能做对事。

○不要被小人欺骗

常有那么一帮人,专以“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还具有相当技巧,拍起马屁来不显山、不露水,让你浑然不觉,不知不觉中上了他的当,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的确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头脑的领导,把升迁的制度变成了党派之分,谁对他毕恭毕敬、阿谀奉承,就等于佩服他,因而他就对这种人恩宠有加,大加赞赏和关爱。无疑,这种“领导人风范”更助长了阿谀之风的盛行。

但是,明智的领导则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中这个圈套,也许他反而会对喜欢拍马屁奉承的那些下属感到十分鄙视和厌恶。

而你自己,首先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之辞,哪些又是阿谀奉承之辞;在阿谀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人又是企图通过奉承领导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哪些奉承之辞中含有可吸取的内容,哪些奉承话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等等,诸如此类。

领导者对付阿谀奉承者,以下三方面权作参考。

对待专门溜须拍马、奉承领导而毫无其他能力可言的人,方法最简单,请君走人就是了。

对于能力一般而有些奉承爱好的员工,最好给他找个合适的位子,让他闲呆着算了。

这类人不好简单辞掉,因为他还有一定能力。可也不能委以重任,因为他不仅能力平庸,还爱溜须拍马,委以重任的话,迟早会坏了大事。在组织中要做到人尽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而且,这类人有的时候还为数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这类人应批评教育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改正起来也一定不容易。在这个时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态度,争取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认识,改正他的毛病。

对于那些确有较强能力却也喜好溜须拍马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对待,因为这些人可是些巨量型“炸弹”,弄不好会造成极大的麻烦。

对待这种人,首先你要依据他们实际能力而委以相应的职务。起码在他们的眼中,你不能成为不识才的领导者。这影响着他们干工作的热情,而且也带动着一批人。

也许有些较有能力的人,他们看不到这类人的阿谀奉承,而只看到了他们的才华,并同时盯着你的行动。如果你不能给有奉承喜好的这类人以相应职务,其他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有能力者就会离你而去。尽管这些人看问题不够全面,但他们确实走了,无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