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第七》)
译: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就不出头露面。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您如果统率三军,将跟谁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去和老虎搏斗,没有船只却要淌水过大河,这样做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同他共事的。我要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谨慎认真,善于谋划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一事当前,需要决策,需要处理,你是什么态度?是意气用事,是轻举妄动,是得过且过,是鲁莽行事,是想当然,还是凭感觉?孔子的态度是,“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它反映了孔子对待事业的敬畏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危机意识。一说危机,人们就想到胆小怕事,就想到谨小慎微,就想到畏首畏尾,就想到畏缩保守,实际上,这是对危机的误读和错解。“临事而惧”不是害怕而是重视,不是不敢冒风险而是不盲目弄险,如果不现实,硬充好汉,自己就要受害了。
西汉景帝时,窦婴担任大将军之职,是朝廷中百官之首。做这样的高官,巴结他的人很多,窦婴也十分得意。朝中大将灌夫为人耿直,是个典型的武夫,他不仅不去讨好自己的顶头上司,反在私下里说:“人们都是势利眼,太无耻了,正人君子是不会这样的。”
灌夫是个十足的正人君子,他对上不巴结,对下却是恭敬尊重,不敢有一点怠慢。当别人都赞赏他这一点时,有位朋友却表示了忧虑,他说:“在朝廷做官,就要不违朝廷的规矩。现在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你顶撞上司,反而讨好下属,这哪里是晋升之道呢?你不识时务,反以为荣,早晚必惹大祸。”但灌夫对此仍是持反对意见。
后来窦婴被免职,孝景皇后的弟弟田蚡当上了丞相。田蚡是个十足的小人,灌夫十分看不起他。
百官开始巴结田蚡,灌夫却和窦婴来往密切。窦婴十分感动,说:“我得势时,你从不和我交往,现在你不去趋炎附势,可见你为人的君子品德。”
田蚡骄横,对灌夫的耿直早有不满,他时刻想整治灌夫。
一次,在酒宴上灌夫和田蚡发生了冲突,田蚡借机将他关进大牢。窦婴为了救灌夫,四处奔走,也被田蚡诬陷。结果,灌夫和窦婴一起遇害。
这件事以田蚡大胜收场,人们为灌夫、窦婴悲伤的同时,不能不为他们的无智而痛惜。可以说,灌夫和窦婴是死在有勇无谋上,假如他们机智一些,不使蛮力,结局就会完全不同了。在对敌斗争中,勇气要有,智谋更不可缺。和狡诈过人的对手相抗,就要有超过他们的智计才有胜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把握,就不要轻易出击,而要耐心筹划。
唐高祖李渊起兵造反时,当时的晋阳县令刘文静积极响应,立下不少功劳。裴寂是刘文静的朋友,刘文静和他无话不谈,还多次向李渊夸奖裴寂的才能。
唐朝建立后,论功行赏,不想刘文静的官职远在裴寂之下。刘文静心中恼怒,于是平日多了许多牢骚。
有人劝刘文静说:“你虽有才干,却缺少处事的谋略。你每次都和皇上力争,自认有理便不谦让,皇上会喜欢你吗?而那裴寂却很会做人,他事事都恭颂皇上,讨皇上欢心,难怪他要位居你之上了。
刘文静不服气,说:“我为国尽忠,怎会无故讨好皇上呢?裴寂这样阿谀奉承,是个奸诈小人,我一定要除掉他。”
于是,刘文静面见李渊时,经常指出裴寂的错失,他还动情地说:“亲贤臣远小人,这样国运才能长久,皇上不可再受小人蒙蔽了。裴寂只会讨取皇上欢心,而不干实事,这哪里是忠臣所为呢?”
面对刘文静的进攻,裴寂完全采取了另一种应对方式,他不直接攻击刘文静,反装出一副委屈忍让的样子,说:“刘文静功劳实在太大,他瞧不起我是应该的,我并不恨他。我只是担心,他如此居功自傲,恐怕连皇上都不敬畏了,这就是大患了。”
他说的正是李渊最忌讳的事,李渊马上对刘文静厌恶起来。他开始极力为裴寂辩护,对刘文静总是不留情面地斥责。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饮酒时,忍不住又破口大骂裴寂。一时性起,他竟拔出刀子,砍击屋中木柱。刘文静一位失宠的小妾把他的牢骚话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为了邀功领赏,竟向朝廷诬告他谋反。裴寂受命审理此案,他趁机劝说李渊杀了刘文静,以绝后患。于是,李渊也不听刘文静申辩,就下令将他处死。刘文静死得虽冤,但他行事莽撞,不讲谋略却是祸首。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自乱阵脚,结果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反击得手。这其实也是一种缺少智慧的必然结局。
○不要喜怒哀乐尽形于色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领导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根本没有那种心如止水的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领导者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作出错误的决策。
“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领导者。
这种性格至少有三大优点:
(1)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下属,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2)在对外交涉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风度。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亮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3)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的领导者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