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君子上达,时时求进(1 / 1)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第十四》)

译:孔子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通达于仁义;小人日日沉沦向下,通达于财利。”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要不得的是无所作为,甘为平庸。在有关人的命运、生死富贵的事情上,若不主动进取,勇于进攻,只能一生平庸。只要雄心不死,大志不灭,每日自省,时时求进,个人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秦国的丞相李斯未发迹时,在其家乡上蔡县衙当差。做为小吏,李斯被人呼来唤去,受了不少屈辱。

李斯胸有大志,不满现状,他常对别人发牢骚说:“做人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像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天,李斯去茅厕方便,看见茅厕中的老鼠又瘦又小。他又在仓库中见到了老鼠,不同的是,这里的老鼠却个个膘肥体胖。

李斯于是受到了启发:老鼠有胖有瘦,只因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有尊有卑,只在于人们的地位高低有别。老鼠本没什么区别,人也没有本质的差异,如此反差强烈,全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有大有小啊。

于是,李斯暗怪自己不求上进,贪图眼前小利。他又悔又恨,辞去了小官,拜荀子为师,开始学习帝王之术了。

学业完成后,李斯准备到秦国去发展,他对荀子说:“我听人说,抓住机会就要拼命干。现在是大国争霸时期,游说的人才十分宝贵,这正是我大显身手、主动出击的天赐良机。秦国准备吞并天下,称帝而治,我也要出人头地,摆脱贫穷。处在卑贱的地位而不想有所作为,那就同禽兽只知吃肉一样,只是长着人的相貌会走路罢了。所以,没有比卑贱更大的耻辱了,没有比穷困更大的悲哀了!长期身处卑贱,陷入困苦,还要指责现实,不大胆追求名利,这不是有志者所为。”

李斯来到秦国,想方设法当上了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家臣。他多次面见吕不韦,陈述自己的见解,赢得了吕不韦的信任,任命他做了宫廷侍从官。

李斯的目的是游说秦王嬴政,他利用宫廷侍从官的身份对嬴政说:“没本事的人总是失去机会,而成就大业的人习惯主动进攻,不给他人可乘之机。大王如能志在一统天下,现在就该采取行动了。”

李斯被任命为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秦王还采纳了他的计策,离间六国的君臣关系。李斯从此谏言不断,秦王越来越喜欢他,于是又提拔李斯当上了客卿。

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以修建灌溉水渠来耗费秦国人力物力,使其不能东侵。这个阴谋被发觉后,秦王大怒,发布了逐客令,把侨居秦国的外国宾客一律驱逐出境,身为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之中。

春风得意的李斯听闻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心中十分焦虑。眼看自己大好的前程将要被断送,他实不甘心。

李斯想来想去,他决定与其听天由命,不如主动上书力争。倘若成功,不仅自己官位得以保全,而且一定会受到秦王的赏识,获取更大的官职。

接着,李斯就行动起来,上书反对逐客令。结果,秦王听从了他的意见,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他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李斯又高升为丞相。

李斯的功名荣耀,都是他主动争取而来,绝没有侥幸可言。他曾深受贫贱之耻,由此感悟到不受人欺,只能发愤振作,努力向上。西汉时的大臣朱买臣,他早年家中贫穷,只能以卖柴为生。

朱买臣十分好学,担柴路上,他也是朗声诵书。

妻子见日子越过越穷,她感到毫无希望了,她对朱买臣说:“你已年过四十,跟着你只能受苦,这辈子只能饿死,还谈什么富贵呢?”

妻子离他而去,朱买臣更加凄凉。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读书也更加勤奋了。

几年之后,朱买臣跟随年终上报政绩的官吏来到长安,遇见同县老乡严助。严助正受皇帝宠信,他把朱买臣推荐给武帝。朱买臣在武帝面前尽展所学,武帝认为他是大才,于是任命他为中大夫。其实,每个成功者的身后都有一部奋斗史,只是有的鲜为人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