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历经磨炼,方能举大事(1 /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所以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实到那个人,一定要先苦痛他的心性志向,操劳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肌体,穷困他的身子,使他的行为不能称心如意,用这些来动撼他的心意,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成大事需要忍受困境的折磨,换句话说,必须要有忍受人生遭遇的胆量,才能挺过难关,图谋大事,想想越王勾践为了报亡国之耻,被囚禁吴国整整三年。这三年中,他受尽了屈辱折磨,尝尽了亡国的辛酸,所以动心忍性,最终报了自己的亡国之仇。苦难对领导者来说有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经历了苦难的折磨才会更加意志坚定,为以后图大事奠定基础。

张良,字子房。父亲去世的时候,张良年纪尚小,还不到做官的年龄,等到张良大了之后,韩国已经灭亡,因此张良在韩国并没有担任过官职,虽然如此,张良依旧立下誓言,立志为韩国复仇。张家世代为相,是个很有权势的世家,据史书载:在张良成人时,家僮仍有三百人。但张良生活非常俭朴,弟弟不幸夭亡,张良为弟弟操办丧事时却不愿有丝毫的浪费,省下钱财的目的就是为了寻访刺客刺杀秦始皇。后来,他花重金求得一位大力士,在秦王出巡时,大力士用飞椎击碎了一辆龙车,可惜车上坐的不是秦始皇本人。

刺杀行动失败之后,张良隐藏在下邳,读兵书、交朋友,苦苦等待时机。张良及其朋友们本身的文化素质较高,军事斗争经验丰富,好多都是出身将门,有的则是出身政治世家。在古今社会中,无论政治斗争也罢,军事斗争也罢,说到底,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同这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军事、政治方面的人才结合起来,起义军的斗争胜利才能得以保证。

这为他以后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张良在下邳居住的时候,经常到民间去体察世情,看一下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天,张良无事可做,信步走到一座小桥上观风景,没有注意到有一满头白发、身穿粗布衣服的老者慢慢走上桥来,当他经过张良身边时,有意无意之间把鞋掉在桥下。

然后,老者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很快把鞋取了回来,要递给老者,老者不接,却坐了下来把脚抬起来,对张良说:“给我穿上!”

张良竟然恭恭敬敬蹲下身子,把鞋给老者穿上。老者看张良这么谦恭,很满意,穿上鞋以后,对张良笑了一下,一个字都没说,起身走了。

由于老者的行为太反常了,张良开始觉得老者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但又不能确定,就远远地在老者身后随行。走了一段路之后,老者转回身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我老人家有心栽培你,五天以后,天明的时候,你来这里等我。”

过了五天,天刚刚亮,张良依照约定出现在桥头上,没想到,老者已经在那里等他了。老者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与长辈相约,你却来这么晚,太没礼貌了!五天后你再来吧。”过了五天,鸡叫头遍,张良就急忙出门,赶到桥头,老者却比上一次到的时间还早,一见张良,他就生气地质问:“你又来晚了,回去吧,再过五天再来!”张良暗自惭愧,什么话也说不出,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又过了五天,张良根本不敢入睡,在深更半夜就来到桥头等候老者。过了好大一会儿,老者姗姗而来,看见张良已到,就高兴地说:“跟老者约会,这样子就对了。”老者说完之后,拿出一本书对张良说:“你要努力学习这本书,如果能够掌握它,你会成为王者之师,十年必有大成,可以佐王兴国。”说完转身不见了踪影。

天亮后,张良仔细翻看这本书,发现竟然是《太公兵法》,这是周公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时的兵书,他觉得这是上天在点化他,赶快跪下,拜谢苍天。从此后,他就日夜研读,不敢丝毫懈怠,直到烂熟于心,此后,张良遇到刘邦,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纵观张良一生,生活颇为坎坷,一个世代为相的富家子弟能够放弃荣华富贵甘于隐居乡下,以图大业,所以凡是有胆量敢于磨炼自己的人,一定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不吃苦,不磨炼自己的胆量、意志和品性,也是无法拯救自己的。

○有志者在磨难中奋起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名门贵族走马灯般地替换,家运三代不衰便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满清的八旗子弟是最好的例子,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多么骁勇彪悍,但成了寄生的统治阶层后仅一百年,八旗子弟就退化了,清朝的灭亡也随之不可避免地来临。

相反,苦难、逆境,甚至生理缺陷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是如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压力能够刺激生活,压力使我们振作,使我们生存。春秋之际的吴越之争,吴王夫差骄奢**逸、纵情享乐,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击败。

许多西方人士对于顺、逆境的看法与中国古人也是大同小异。艾科卡说:“人类中最伟大者和最优秀者,皆孕育于贫困这所学校中。”清末名臣曾国藩严格治家,自身节俭,并对子女不断地磨炼,终使子弟成材,大儿子更是成为中西皆通的名臣。

“自古英雄多磨难”,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只有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因为当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越过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战胜险阻,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所以,置身逆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该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加倍积极乐观的精神来支配目前的环境,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在前面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