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积极的心态应对难题(1 / 1)

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是没有去做,不是不能够做到。

应对成功之路上的难题,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困难是任何人想求大胜的障碍,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需要自我挑战。操纵胜局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需要在逆境中迎接挑战,才能显出领导者的卓越风采。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遇到了重重障碍。首先是国力有限,限制了蜀军员额。黄初二年(公元221)蜀国户口20万,如果达到魏军的规模,例如建立40万军队,每户需征兵2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各家如果没有劳动力从事生产,国家、百姓和军队都将无法生存。蜀国以有限的人口既要出兵保持北伐军的数量,又要留有劳力生产粮食,供应蜀军作战,深感压力巨大。蜀军数量注定处于劣势,即使保持十几万,兵源、军粮也都捉襟见肘。

其次是地形和运输上难处很大。地形上的难处,造成边界利守不利于进攻。蜀、魏边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边界南为蜀国汉中,北为魏国关中,中间隔着秦岭谷道。秦岭谷道通常南北宽470至660里,渺无人烟,极其难行。边界西段是汉中、梓潼同魏国武都、阴平的边界,也是山地和高原地形。越过边界,必须穿越漫长而艰险的山路,这成了北伐后勤保障的巨大障碍。蜀军北伐的后勤保障任务艰巨,军粮立足于从国内运输。由于边界山地道路漫长、艰险,供应几万、十几万人的军粮,大约要动员与军队同样数量的民夫,肩背车运,翻山越岭,穿过秦岭谷道,运抵魏境。民夫运输中自身食用耗费巨大,军粮运到前线大打折扣。如此高的人力动员率和军粮损耗率,是难以承受的。

显然,蜀军北伐是以小国之军攻大国之军于易守之地。诸葛亮企图克服上述重重困难,把蜀军打造为小而强的军队,去争取胜利。他展开全面的战争准备,以便增强国力军力,适应战争的需要。

政治上,他确立大权独揽的体制,恢复联吴抗魏的国策,协调统治集团内刘备北方故旧人士、荆州人士和益州人士之间的关系,厉行法治。经过努力,蜀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政治之清明,治理之井然,在三国中首屈一指。

经济上,他实行先农后战的政策,对自耕农先“存恤”,后役使;重视水利灌溉工程。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都安堰(今都江堰)看做“农本,国之所资”,北伐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加强盐铁业管理,采用新能源天然气煮盐提高出盐率,大力发展丝织业,促进商业。

军事上,他平定南中叛乱,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个不安定的南中变为出兵出物资的大后方。他任命张裔为司金中郎将,主持兵器打造,装备修缮。同时,抓紧军队治理,加强蜀军纪律性,大力抓紧讲习武事,提高蜀军技术、战术水平。

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决心实施北伐。首先,要进驻汉中。汉中离成都远,距敌人近,以该地为前进基地,有利于就近做战前准备。诸葛亮到汉中后,距成都一千数百里,日常事务无法遥制,蜀国必然形成两个权力中心。为了协调二者,诸葛亮召集会议,讨论部署,安排人事。一切就绪,向后主告别。诸葛亮深知后主才能平庸,不辨忠奸,最不放心。他恳切地写了一道出师的表章,递了上去。诸葛亮临别依依,几乎不能自持。

诸葛亮北伐期间,三国进入鼎立初期。魏、吴都转入战略防御。魏国决定先求文治,后求武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偃武修文,休养人民,恢复生产,增长国力,招怀远方,对吴、蜀予以忍耐,仅采取守势战略;等到国力增强,具备了条件时,再议统一。东吴主张发挥独有的江防和水军优势,并依靠同蜀国的联盟,依托长江,实行重点守备,将魏军阻止于长江以北。唯有蜀国取攻势战略。这体现了诸葛亮培养起来的独特作风,永不服输,处境越是不利,越是敢于在逆境中迎接挑战。

○培养积极心态

在这一世上,唯一最重要的只有一个人——你自己,在你的身上,时时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

这一看不见的法宝会产生两种惊人的力量:它既能让你获得成功、名利,也能让这些东西远离于你,或剥夺一切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的东西。在这两种力量中,前者——积极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并且逗留于此,尽享人生的快乐与美好;后者——消极心态——则可使你在整个一生中都处于一种底层的地位,困苦与不幸一直缠身。还有一种情况,当某些人已经到达顶峰的时候,也许会让后者将他们从顶峰拖滑而下,跌入低谷。

因此,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来说,心态真可谓太重要了。

既然如此,那么你是选择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如果你不选择前者,并且紧紧地抓住它的话,后者就会自动送上门来,二者之间没有任何折中和妥协。那么,你必须在两者中选择其一。

如果你对积极心态的力量持一种否定与排斥的想法,那说明一点,你并不完全真正了解积极心态力量的本质。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不让自己沉溺其中。积极心态要求你在生活中的一时一事中学会积极地思想,积极思想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使我们在面临恶劣的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结果。换句话说,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即使举步维艰,仍有所指望。事实也证明,当你往好的一面看时,你便有可能获得成功。

态度可能是决定你取得成功的能力大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己犯嘀咕,觉得自己能力不大,成功没有希望,就不但会失去开发自己能力的欲望,而且会抵消你的精力,降低应付环境的本领,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为什么积极的心态会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呢?其实,积极的心态并不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无中生有,而是一切都有迹可循,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积极心态既然有这么大的“魔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呢?下面的方法我们不妨可以借鉴,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中所亲历过的。

1.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的那些与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

2.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借着帮助他人得到同样好处的方法,去追寻你的目标。

3.确定你需要资源之后,便制订如何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然而所订的计划不要太过度,也不要不足,别认为自己要求得太少,记住,贪婪是使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4.使你自己了解一点,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抱持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的处境中都能发现与挫折等值的积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