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顺势自然,按规律办事(1 / 1)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孟子·离娄下》)

译:禹治理洪水,就是让水能顺势自然地流淌。如果聪明人顺势自然地去发展,那样聪明就会发扬光大了。天非常高,星辰非常遥远,只要能清楚它们的运行规律,一千年以后的冬至日,也可以坐着推算出来。”

按规律办事似乎是天经地义,可是当局者迷,有时候看不清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重农抑商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君主都遵循的治国方针。但重农抑商政策若走上极端,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聪明的领导者在面对先祖一贯走“重农抑商”极端之路的历史传统时,应该采取一种折中策略,能以“重农而不抑商”为治国方针。这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

秦国重农抑商是一种既定国策,早在商鞅变法之时,就将“重农抑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种政策也是符合当时实际条件的,在统一天下之前,秦国需要供养庞大的军队,既是为统一需要,也是为防止遭受别国侵略。所以对粮食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秦王嬴政在当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同时限制商业的发展。他甚至采用暴力的手段把商人的地位降到与罪犯同级,多次将有商业牵连的商人亲友征发到边疆戍边。例如在公元前214年,嬴政就将很多从商之人迁往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谪戍。

六国统一后,已经消除了战争,社会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对于这种转变,嬴政有了不同于过去的认识。

此时他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巩固个人皇位,而这需要发展经济,用繁荣来实现稳定。这种对时局看法的改变,始皇嬴政无疑是有的。新兴的帝国想要在战争的破坏中复苏,除了农业的发展之外,商业也会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也就在这时,嬴政审时度势地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他开始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转变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在建立秦朝之后,嬴政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如销毁天下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修筑阿房宫、咸阳宫、废除土地国有制,使土地成为一种商品可以买卖等。

这一系列举措无一不牵涉到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如毁兵器而铸铜人,就需要天下众多手工业者的介入;而兴修宫殿则需要大量匠人和商人流通之商品的介入:土地可以买卖,更是刺激了商业流通流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正是由于手工业的兴起,始皇嬴政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而且在这些部门当中有制陶、刻玉、造器等多种分工。尤其是在冶铁业上,始皇嬴政第一次设立了专职职官——铁官。当时科技进步已经由黄铜转入黑铁时代,作为更加锐利的武器制作的需要,在销毁铜兵器之后,秦朝的兵器已经转而以铁为主,所以帝国的冶铁业更加发达。

始皇嬴政不仅发展了手工业,还对其他行业的精英进行奖赏和鼓励,这无疑更刺激了手工业的迅猛发展。如嬴政因造皇陵需用大量水银,而巴蜀一个叫清的妇女因经营祖传汞矿而致富。为表彰清的业绩,始皇嬴政专门为清建造了一座“女怀清台”。

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对于统一后的商业发展,嬴政并没有采取抑制的手段,而是顺应商业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它的发展势头。如秦时有个叫保的贩卖牲畜和丝织品的商人,财富多得要用山谷为单位来计算。嬴政为此下诏令,让保的地位与封君相当,并赐予定时与朝臣一起上朝面见皇帝的殊荣。

总的来说,始皇嬴政推行的既重农、也兴商的政策方针,与商鞅变法之后的抑商、贬商情形大不相同。这反映出始皇嬴政不墨守成规,而是看清时势,力求与社会发展具体需要和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务实精神。很自然,这应该是任何一个领导者以及经营者必须具有的精神。

○因势而辅术

“施之既得其势,而行之又不可以无术。”是说:在实施大政方针上一定要符合各地的形势特点,但在具体做法上又不能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然的话,“徒讲其政,不察其势”,就好比在适合步兵作战的地方改用车战和骑兵,在适合弓箭作战的地方改用长戟之类的兵器一样。“徒察其势,而不得其术”,就好比士兵不练习作战的方法,作战的器械不精良、不锋利一样,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

察势,目的在于从总体上了解全局,以及全局中各局部之间的关联,全局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走势。在察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进行创造性的造势:或巧妙地诱导原有形势演变为一种符合时代和民众情境、又能顺利实现领导者期望目标的形势,或一反原有形势而行之,创建一种全新的指向领导期望目标的形势。

用术,实际上是完成所营造之势在能量释放过程中走向领导期望目标的一系列运动状态。

态与势不能分,术与势则不可离。

领导者在进行时局发展态势决断时,切不可只讲其术而不察其势,也切不可只察其势而不用其术。

所以古人论述道:“夫能匡世辅政之臣,必先明于盛衰之道,通于成败之数(也可写为‘术’),审于治乱之势,达于用舍之宜,然后临机而不惑,见疑而能断,为王者之佐,未有不由斯者矣。”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做为君王的辅佐重臣,没有不首先从这里做起的。

不过,在行将结束“领导态势决断力”这一段落之时,我们必须强调:术无论多么重要,它也是导致势运动变化的具体方法和做法;态无论多么重要,它也是势在运动变化中的不同表现而已。

所以,领导人在进行时局发展的态势运筹与决断时,千万不可避重就轻,千万不可忽略察势、造势、任势的首要作用和高屋建瓴作用。只专注于状态,只研究具体的策术,如同下棋,是初学者的作为;主要专注于形势,主要用心于造势,才是下棋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