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视”与“信”:朋友圈变“直播”圈(1 / 1)

我们身边的微信

微信,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可以通过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微信营销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微信的用户数量就达到了庞大的1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发展堪称恐怖,毫无疑问,微信已经成了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聊天工具,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微信已经慢慢地从高收入群体走向大众化,几年之后,或许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场景,中国智能手机软件市场上微信屹然占据了霸主地位,就类似于如今电脑聊天工具中的QQ地位一样,无法撼动。

悄然兴起的微信营销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伴随着微信的火热,微信营销作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发展起来。认为微信营销具有优势的传统观点是怎样的?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微信深度运营,成为企业最忠实的粉丝群体;微信里产生的用户口碑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形成“事件营销”。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餐饮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电商行业、婚庆行业、酒店行业、服务行业等众多行业都视微信为掌中宝。

微信营销弊端已现

曾经有媒体这样比喻,“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之所以有这句话,是因为人们认为微信的用户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区别于微博、博客存在很多无关粉丝,不能真真实实地带来客户;而且微信具有很强的互动及时性,无论人在哪里,只要带着手机,就能够很轻松地同你未来的客户进行很好的互动。

殊不知,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说微信营销目标针对性更高,但是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却也不少,例如僵尸粉、隐私等。很多营销大师常常会把“微博粉丝虽然多,但是会有僵尸粉,而微信就可以杜绝这个问题”作为吹捧微信的理由,实际上呢?微信虽然是基于手机的真实信息,可一旦人们加了你的微信同时也可以取消啊,一旦过了新鲜感,谁都可以取消谁;人们关注你是因为他们想了解你,一旦你对人们没有意义,或者说没有价值,人们就会抛弃你。可能一个信息推送不当,就会造成粉丝快速消失。其实现实很残酷,因为对于微信来说也只不过是个应用而已。

所以说,营销大师们口中的微信只不过是个吸粉工具罢了,前提还是你真的能吸引来粉丝。如果你连吸粉的个中玄机都没道破,那么所谓的微信营销基本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了。微信是吸粉工具,那么微信营销从何赢利呢?粉丝的转化率很重要。粉丝也好,流量也罢,能变现才是王道,而让这一切变现的重要因素都在传播内容上,没有好的内容,你顶多只能把人引来,却无法把人留住。

微信做不到的那些事,让微视帮你实现

鉴于微信营销的粉丝转化率低,变现不高,更加突显出微视营销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碎片化趋势严重,对于视频来说,人们很难将一部长达90分钟的影片分秒不落地看完,而微视作为短视频的代表恰恰解决了这一麻烦,短短8秒或者短短几分钟,内容又充满了搞笑、创意等看点,就算连续向用户推送几条,在强大的视觉冲击下,也不会令用户感到厌烦,从而避免粉丝的流失。

相比于微信,微视能容纳更丰富的信息,易于品牌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效果;更易于嫁接创意,使营销本身成为一个优质内容,避免营销副作用产生;WiFi环境下自动循环播放的功能大大增强了用户印象;视频的模仿效应,使优质内容易激起用户的深度参与热情,形成热门标签话题;分享性使视频传播力更为广泛,极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最后一点也是最值得说的一点是相较传统视频广告,它的制作成本更低。

早在2013年的10月29日,也就是微视刚刚上线一个月的时候,微视与微信的深度整合就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除了双方账号打通外,微信最新升级的加号功能在会话窗口里对应用进行整合,将微视列入第一默认应用进行推荐。在微信的好友会话里,用户点击“应用”还可将微视分享给好友,支持拍摄和选择已有微视两种方式。无疑,与微信账号打通,更加丰富了微信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