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之树总要植根于一定的土壤。如果说有关性格塑造的知识,是性格成长的阳光和空气,那么,性格成长最根本的需要是土壤。
性格之树健康成长的土壤是什么?
我们一起从下面的故事中来寻找答案。你听——
“该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希望以后大胆点,与同学打成一片。”这是我的学生时代老师在期末评语栏中,给我写得最多的一段话。是的,从小我就特胆小,不善与人交往,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我都会满脸通红、语无伦次。这一性格一直伴我到参加工作,常常困扰着我。可如今,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上进心强,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
我的性格是怎么转变的呢?这还得从我平生仅有的那两次演讲经历说起。
我参加的第一次演讲,是在2004年单位组织的“安全在我心中”演讲赛。一直都为自己的性格所困扰的我,渴望能突破自己性格的缺陷,于是我满怀**报了名。对于演讲一窍不通的我,幼稚地认为只要能把演讲稿写好,上台用普通话读一遍就完事,所以全然没花心思去准备演讲。匆匆提前一个月写好演讲稿后,就搁在了一边,懒得去理睬它。
直到演讲那天,看到前几位演讲者抑扬顿挫,慷慨淋漓,声情并茂,我才知道演讲远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心情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来时的镇定**然无存,“怦怦”乱跳的心像揣了一只兔子。轮到我演讲了,只好硬着头皮,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上演讲台,低着头像小学生念课文一样匆匆念完稿子。观众的哗然与不屑,令羞怯难耐的我恨不得在地板上挖洞钻进去。
失败的第一次演讲,没有令我一蹶不振,反而激起我那久未铿锵的心,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练好演讲,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不服输的我找来《演讲实用口才技巧》、《演讲写作技巧》等书籍仔细研究琢磨。学习研究之后,我才知道演讲除了要有一篇好的演讲稿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演讲者有一副好口才。为了练就一副伶牙俐齿和改变胆怯性格,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车间班组的各种活动,并主动与工友们交流思想,和他们打成一片,潜移默化间我的性格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很快,我就能够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了。
成功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我不断的提高中,终于迎来了单位2006年“二次创业”演讲赛。这次,单位要求更加严格,参赛者必须先写好演讲稿,交政工办审核合格后方能参赛。有半年通讯员经历的我写的《“二创”让青年肩负重任》与另外6名员工的作品获得了参赛资格。然后,在半个月的准备期间,我吸取第一次演讲失败的教训,先用上3天的时间,把那两千多字的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接着再用两天的时间,在稿子里用特殊符号注明语句的轻重,节奏的快慢,并牢记于心。最后剩下的时间里,就是面对着镜子练习演讲,尽量做到语音错落有致,抑扬顿挫,与肢体动作有机配合。
短暂的半个月准备匆匆而过。准备充分的我,在比赛那天显得出奇的冷静,面对那几位演讲高手我没有丝毫的胆怯。当我雍容大方登上讲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把我这两年来准备好的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了评委和观众面前。遗憾的是,我这次演讲还是以微弱的分差未能获奖,但是,我心里一点没有了第一次演讲后的那种失落感。
虽然这是两次不太成功的演讲,但是,整个活动过程却让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我,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自信,改变了我那胆小懦弱、孤僻、不合群的性格,让我的性格更健康地发展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性格之树健康成长的土壤,是人的生活实践,是人的活动。离开实践活动,性格之树就成了无本之木。所以,积极地参加有助于性格成长的实践活动,勇于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是性格自我塑造的第一条途径。没有什么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你要重塑自己的性格,关键的不是心向往之,而是让自己投身于有关的活动。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
有助于性格塑造的活动无穷无尽。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生产劳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娱乐休闲,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经历,感受,体验,都会成为注入性格之树的营养,都会有助于性格的自我塑造。我们就不去逐一讨论了,这里侧重来谈谈体育活动对于性格自我重塑的作用。
下面的活动经历,不少青少年朋友都会似曾相识。你听——
或许是童年的不幸,或许是缺乏母爱,在小学和初中时,我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缺乏自信。在高一时,大部分同学都来自乡下,周末一般都不回家。所以每逢周末,闲来无事,同学们便邀我到球场上玩。对从未摸过篮球的我来说,抓球就像抓母鸡,笨手笨脚。还好,同学们倒也没嫌弃我。想不到打了几次后,我还真喜欢上了篮球,那种冲锋陷阵、不屈不挠的感觉非常刺激,深深地吸引着我。
高二时,我们几个对篮球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天都要打一会儿,才算过瘾。我们打球并不是为了比输赢,纯粹是为了娱乐,经常打着打着就哈哈大笑。打累了,笑累了,就坐在台阶上吹吹凉风,喝口水,接着再打,一直到精疲力竭为止。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高考日益临近,就这样每天也要忙中偷闲,约上几个同学到操场上打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冲个冷水澡,再静下心学习。那种感觉真爽,学习效率很高,可以说过目不忘。
篮球运动,对我来说,真是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饭量大增,精神饱满,更让人惊喜的是我的性格得到了改变,比以前活泼开朗多了,能够自信地面对生活。
这个年轻人的故事,验证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塑造健全性格有特殊的功效。为了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塑造性格,下面是为你准备的一套塑造性格的体育活动参考方案。
1.紧张性格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的人要克服性格缺陷,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活动。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如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处。
2.胆怯性格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的人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拳击、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活动项目。这些活动要求人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
3.孤僻性格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的人应少从事个人化的运动,多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团队运动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能增强自身活力和与人合作精神,逐渐改变孤僻性格。
4.多疑性格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的人可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任何多疑、犹豫、动摇都将导致失败。
5.急躁性格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的人可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散步、游泳及骑自行车、射击等运动强度不高的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