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
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开始由于同学间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于是,他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感到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因此常与同学和老师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到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扬言否则要上告,要伺机报复。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是敌意。由于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多发生在男性身上。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的作用,这样的人遇事偏激,固执己见,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好嫉妒,好记恨,习惯抱怨、指责别人,过多、过高要求别人,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对挫折失败过于敏感,又常常归咎于别人,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特别重要,拒绝接受批评,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们遇到批评容易争辩,常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中,寻找多疑偏见的所谓根据,对他人中性或善意的行为,也会歪曲甚至怀有敌意,人际关系不好。
具体说来,偏执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通过说理或事实来改变自己的想法。
符合上述项目中的3项,就可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
那么,怎样矫正偏执型人格呢?
一是心理换位法。
在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走进宾馆和酒店的电梯,迎面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请问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等。经过一再启发,仍不能说出另外的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答案:“镜子的作用是,为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就是这样,许多简单的道理,似乎我们往往没能想到。这是因为,我们考虑问题时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所以,主动破除自我中心,学会心理换位,凡事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化解偏执型人格。
二是暗示调节法。
这样自我暗示:“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他人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他人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他人感到自己不容商量,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他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他人的意见,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他人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万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轻视他人的意见,而要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相信他人,没有人整天与自己过不去,自己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因此,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
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对这种自我暗示,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进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就会较好。
三是化解敌意法。
偏执型人格的人,容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所以,每当自己出现对他人有敌意的观念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每当自己出现对他人有不信任的观念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如果是,自己就要警醒自己,世界还是好人多,同学、老师、朋友,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第一,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第二,要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真诚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第三,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第四,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
四是观念改造法。
偏执型人格所以偏激固执,是由于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所以,通过自我分析改造非理性观念,可以阻止偏执行为。下面举例说明。
先列出非理性观念,比如:
1.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2.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3.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4.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然后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比如:
1.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2.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3.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4.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五是交友训练法。
如果有了良好的人际环境,那么,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有所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所以,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全感。
交友训练的要领是:
第一,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必须拿出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所以要真诚相见,以真诚赢得真诚。
第二,主动给予,提供帮助。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样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进友谊。
第三,志同道合,促进相容。一般情况下的交往,不能光是性情相投,还应该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是,对于偏执型人格的人,交友的初期,还是要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的相似,有助于心理相容,有助于和谐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也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是融洽关系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