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矫正你的强迫型人格(1 / 1)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

一个女孩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扰:

我是一个17岁的中学女孩,我在班上一直比较出色,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诚实可靠、知识渊博的小才女;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他们的得意门生和称心的帮手;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乖乖女。可是,就是这些,给我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每天都担心这,担心那,怕考试分考少了,同学们看不起;怕说话说错了,伤了同学们。每天我都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的学习下降了,我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了,想过自杀。可我又不忍伤害爸爸妈妈,他们就我一个孩子,对我期望特别大。可是我现在的成绩……上次模拟考试全校第56名,同学们老师们都惊呆了!曾经有冲刺重点高中能力的我,连普通高中都没有了希望。我该怎么办呀?

我们从女孩的身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强迫型人格特征。

强迫型人格,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追求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生活中,这样的人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他们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他们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他们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却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定。他们的情感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

具体说来,强迫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要求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回避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符合上述项目中的3项,就可以诊断为强迫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有研究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往往容易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也出现强迫型人格。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那么,怎样矫正强迫型人格呢?

一是认知调节法。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如果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于是,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可是,珍珠也不复存在了。结果,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矫正强迫型人格,先要从认识上来解决,真正领悟到:人生没有完美,生活总有不如意,成功总是相对的,第一更是不可能永恒,只要努力了就足以**,心理上就已是成功。比如面对考试,就需要别太拿它当回事,来点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洒脱些,豪爽些。对待学业,对待生活,都应该有平常心。因为我们是凡人,不是神仙。

二是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纠正起来就需要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是能够学会听其自然的。

三是当头棒喝法。

强迫型人格的人,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志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棒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禅师常以大棒惊吓弟子,使执迷不悟的弟子顿然开悟,而临济禅师则以一些问题问弟子,弟子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属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的冲击,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棒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在必要时“棒喝”一下。比如,当一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结束,这时帮助者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