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合金”是怎样”成的(1 / 1)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想到这样的问题:究竟性格是遗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

我们不能这样进行简单的概括。因为,不论说遗传决定还是说环境决定,一来这样的说法都是片面的,二来这样的说法都是机械的,都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还是环境,都不能单方面机械地决定性格,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性格是遗传与环境的“合金”。

那么,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什么力量炼就了性格这样的“合金”?

我们先看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李毅是一个出名的轮滑玩家。他的外号特别经典,几乎都是葛优主演的电影里的人物,诸如严守一、黎叔。这响当当的名字连带着“有一说一,我叫严守一”、“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之类的经典台词深入人心,让李毅在桂林的轮滑群里可谓“德高望重”。

其实,李毅真正开始玩轮滑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多的时间。谈起玩轮滑的原因,李毅笑笑说:“是为了减肥。”李毅一年多练习轮滑的时间还真没白费,至少现在减肥初见成效。但李毅坦言,轮滑带给自己的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轮滑改变了我的性格。”

读书的时候,老师给李毅的评价基本上是“该生性格比较内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遇见陌生人就脸红”。可当你看到李毅侃侃而谈的时候,实在无法看出丝毫曾经内向的痕迹。他自己说:“玩轮滑后,自己的性格也开朗多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要缘于一次偶遇。去年的某一天,李毅看见一少年穿着轮滑鞋,很潇洒的往自己面前“唰”地一闪而过。“好酷啊!”自此,李毅就开始着迷似地喜欢上这种“酷酷”的轮滑运动。去年6月的时候,李毅买了一双轮滑鞋,整个暑假都在玩自己的直排轮,进行基础的轮滑练习,与其他的轮滑玩家交流,最后一起“刷街”。在不断的与“溜友”交谈的过程中,李毅的性格开始变得活跃,遇见陌生人也不再脸红了。

李毅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能够炼就性格“合金”的力量是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活动对性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地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地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就会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科技工作者的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的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情感丰富;医务工作者的耐心细致,慈善同情等。

在实践活动中,人是活动的主体。由此可以说,是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塑造着自己的性格。正如布特曼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弗兰西斯·培根的话更为中肯:“性格决定命运,而人是自己的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

这是为什么?首先,环境的各种影响,只有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人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去行动。同时,随着人年龄的增大,后天的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先天的遗传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这是因为,一个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而日益增强,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守纪、负责等性格特征,都是接受与领会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渐将这一要求转变为对自己的内部要求的过程的产物。

总之,虽然影响性格的因素很多,但是,任何遗传因素和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最终,人的性格“合金”要在实践活动中炼就。所以,作为日益成熟的青少年,如果把自己的性格完全归因于遗传和环境,是对自我的不负责任。性格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塑造的。每个人都在自己塑造着自己的性格。正是从这个意义说,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和设计师。

我们是实践活动的主人,我们应有的态度是:我的性格我做主,我的命运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