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笔迹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真的是这样吗?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前不久,英国国家档案馆首次展出了一些政治家、君主帝王和哲学家的笔迹。笔迹学家由此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丘吉尔的字体比较小,而且很潦草,这表明这位战时的首相做事果断,不会墨守陈规。19世纪的作家狄更斯的字体很大,有点龙飞凤舞的架势,这表明他比较自负。马克思的字间距很小,这说明他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这些笔迹包括,马克思在1874年撰写的论文,亨利八世与第一任妻子凯瑟琳在16世纪离婚时的文件,20世纪40年代丘吉尔发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电报上的签名。
近些年来,国外兴起了笔迹学热,这门学科主张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笔迹,来了解人的性格。因为,笔迹像人体语言一样,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自然流露。有的笔迹学家认为,通过对一个人字体的分析,可以了解他是否诚实,擅长什么工作等。美国已经有上千家公司,在解决一些公司事务时用笔迹分析法。德国、瑞士、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许多公司,在缉拿罪犯、诊断疾病、选拔人员时,要分析其笔迹,在美国还有“国际笔迹学会”组织。
近年来,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笔迹学”已被公认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少名牌大学已把它定为选修课。一些学者在继承古代“笔相学”及西欧现代笔迹学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又从生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书法艺术等不同角度,对笔迹和书写活动加以探索和研究,提出笔迹的心理分析的观点。笔迹心理分析的有关理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在西方,笔迹分析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招聘、升学、择业、司法鉴定等方面均可见其踪迹。比如,美国已有300多家公司聘请了笔迹学家担任顾问。他们认为,通过笔迹分析,可了解应聘者心理状态,把笔迹分析法应用于公司的招聘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可使员工做适合于自己性格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另外,美国的许多医院也借助笔迹,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因为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比如,病人书写时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心理辅导。
通过笔迹了解人的性格的思想,在中国很早就有。比如,中国自古有“字如其人”、“心手相应”、“相人不如相字”的说法。目前,国内有人著书介绍国外的笔迹学,同时也试图建立中文的笔迹学,寻求中文笔迹与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进行笔迹分析呢?
有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文笔迹与性格的关系:字体的结构、书写时的速度与力度、字体的大小与走向、字行的间距和间架、笔画的刚柔粗细等。
就字体的结构而言,结构严谨的字体,表明执笔人做事谨慎,办事周全,责任心强;结构松散的字体,表明执笔人为人不稳重,做事粗心大意,缺乏耐性,生性随便,不拘小节等。
就书写速度而言,书写的速度快,表示执笔人富于进取精神,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做事缺乏耐力,性急,脾气暴躁等;如果书写速度不紧不慢,表明执笔人处事从容不迫,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与人易于相处,擅长交际;书写速度缓慢,说明执笔人思想周全,做事谨慎,对事情认真负责,耐受力强等。
就书写时的力度而言,落笔过重,表示执笔人主观性强,凡事独断专行,喜欢我行我素,意志坚定;落笔过轻,表示执笔人做事缺乏信心,有谋无勇,独立性差,意志薄弱,性格内向,怯弱怕羞;落笔均匀,表示执笔人沉着,有信心,乐于助人,有自制力;字体刚健,表示执笔人怕羞,有自卑感,个性温和,依赖性强等。
还有人把笔迹特征分为如下五类。
第一类笔迹的特征:一般来说,字体很大,笔压很弱,字形呈曲线方式,颇能表现自己的癖性,右肩呈上升的倾向。这种人的性格——善与人来往,社交性很丰富,颇有思想,待人亲切。
第二类笔迹的特征:角端是直线形的字,字面的角呈锐角,笔压很强,每个字都是独立的,字与字的大小或间隔颇不整齐,并具有自己的癖性,笔迹方面没有顺向,一般来说,字体比较小。这种人的性格——非社交性,理性,认真型,但缺少温暖,对于自己的事情很敏感,怕羞,但对于别人表现得很钝感,漠不关心。
第三类笔迹的特征:直线形的字,但跟第二类不同,这是很规则而平凡的形状,不含有自己的癖性,每个字都是独立的笔迹,而且显得很亲切,每次写的形状都相同,笔压极强。这种人的性格——深思熟虑、谨慎、工作认真,但速度不快,意志坚强,热衷于每件事物,说话方式很呆板,没有幽默感,偶尔表现出很强烈的兴奋,行动也很激烈。
第四类笔迹的特征:直线角的小字,颇具有自己的癖性,尤其有不少萎缩及破裂似的形体,每个字都有不少独立的笔迹,很少有连起来的字,笔压很强,字的角度不安定,没有字的顺向。这种人的性格——胆子小,神经质,对于事物缺乏自信,也没有决断力,对于别人的言语与态度非常关心。
第五类笔迹的特征:字体大小与格纸大小无关,呈曲线形状,有时候也呈直线形状,颇具有自己的癖性,呈现规则形状,大小、形状、角度与笔压等都很不安定,顺向很明显,这是他们的特征。这种人的性格——虚荣心强,自我中心主义,常常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话题的中心人物,有时候说话很过分,无法理解对方的立场,缺乏同情心与协调性,容易受到暗示,容易歇斯底里。
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20年,他藏有4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的书写者,往往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画过重的人比较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凡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倡百和,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
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往往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
凡是字体丰润,笔画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又忠于职守的人;而在字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又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
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又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
凡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里行间起伏不平的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
字体大小也是性格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人;字体写得过小的人,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紧凑的人,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性格。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的两位专家,于1964年进行了笔迹学与人的性格之间关系的研究。被试者是4个年级的上百名大学生,实验中研究了他们的钢笔字。通过对21种字迹变量的相关分析,研究了字体的大小、字的潦草和字的境界这三种字迹因素,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第一,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字迹越潦草,执笔人的性格就越外向;反之,就越内向。第二,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字体越大,执笔人的性格越内向,反之,就越外向。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新兴的笔迹学呢?
第一,对笔迹学不要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笔迹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因为,一个人的书写活动也是一种行为,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它必然受到一个人性格特征的制约,也就是说,笔迹与人的性格的确是有关系的。比如,一个平时写字一笔一画,字体结构严谨的人,往往做事谨慎,有事业心;而一个平时写字字体结构松散字迹潦草的人,往往表现出粗心大意、缺乏耐性的特点。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与有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可见,笔迹学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对笔迹学不要盲目地生搬硬套。虽然笔迹与人的性格有关,但是这种关系是什么,也就是说,笔迹的哪些特点反映人的性格特征,笔迹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于这些比较深入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笔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笔迹与人的性格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笔迹完全相同的人,而要找出笔迹与人的性格的关系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目前,笔迹学虽然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并未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同,不少心理学家甚至对笔迹学采取否定的态度。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要轻易根据一些笔迹学书上的标准,给自己或别人对号入座,以免造成对自己或他人性格特征的错误理解。如果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最可靠的方法还是心理测验。本书的最后一章,就提供了一些有关性格的心理测验。如果必要,还可以请专业人员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