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人关注起人的血型与性格的关系,有些公司还把血型作为招聘员工的条件。据报道,杭州的两家金融机构只招收O型血和B型血的人;北京某公司以百万年薪聘请销售总监和销售经理,除了学历、能力等诸多高要求之外,“血型为O型或B型”也赫然列入了应聘条件中。对此,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解释是,血型为O型或B型的人,性格比较稳定,具有亲和力,这是高级销售人才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以上做法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血型与性格有直接联系。
那么,究竟这样的看法有道理吗?
血型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于1902年发现的。根据血液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同物质,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几十种亚型。
1927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提出了“血型性格学”,认为在血型和性格之间明显存在联系。古川竹二对1245人进行了调查,在《心理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一文。他认为,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格:A型血的人性情温和,老实,多疑虑,怕羞,顺从,喜欢依靠他人,易冲动;B型血的人敏感,擅长社交,多言,好管闲事;AB型血的人外表像A型血的人,内心则像B型血的人;O型血的人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有胆识。
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万等人在《人类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对美国密西西比州的 547名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紧张程度”的性格指标与血型存在相关关系:AB型血的人最紧张,其次是O型血的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稍后也在同一本杂志上发表了对323名澳大利亚白人的调查结果。他们承认,这次未发现“温顺—坚强”的性格指标与血型有关,但“从众—自行其是”、“散漫—自律”、“焦虑”等性格指标却和血型明显相关:AB型血的人,比A型或B型血的人更自行其是,A型血的人,比O型和B型血的人更散漫,比O型血的人更焦虑。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血型与性格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根据许多严肃的心理学调查,以及对性格与基因关系的理解,倾向于否定血型与性格之间的联系。一些介绍“血型性格学”的论文或书籍,往往会列出血型与性格相关的统计结果,但这些统计结果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因为,一来基础研究工作及资料积累不充分,同一种性格或行为特征未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进行研究,没有足够的结果以相互印证;再有,未经研究的性格与行为特征还有许多,比如豁达或狭隘,果断或寡断,热情或冷漠等。
事实上,不少心理学家都研究过血型和性格的关系,发现没有关联,即使有的一些微弱关联,也是实验对象受血型文化影响导致的“自我实现”——相信自己所属血型应该有什么样的性格,不知不觉地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型从来就没有优劣之分。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血型性格学”违背了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大多数遗传学家认为,影响性格的遗传因素极其复杂,涉及到众多基因的相互作用。
此外,血型决定性格的学说完全否定了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如果血型真能决定性格,那么,朋友之间就不再是性情相投,而是血型相合;职业不再是兴趣所向,而是血型所示……
事实上,性格是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合金,人在后天环境中的生活实践起决定作用。而血型是先天决定的,应该说,即使血型对性格有影响,这种影响也是不大的。血型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而定型的,凡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有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的称为O型。也就是说,血型分类完全是以生理特征为标准,与决定性格的心理特征无关。
所以,截至目前,国际学术界,包括“血型性格学”的起源地日本的学术界,都断然否定血型决定性格的说法。这是根据许多由真正的心理学家所做的调查,以及对性格与基因的关系的理解,而得出的结论。
那么,鉴于目前对血型与性格之间的研究状况,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
第一,不能盲目接受。截至目前,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搞清楚。所以,我们不可轻信一些书上对血型与性格、交往、职业、婚姻关系的描述。近些年来,我国翻译出版了国外的一些有关血型和个性的著作,其中日本学者能见正比古的著作颇具代表性,如《血型与人生》、《血型与人际关系》、《血型与爱情》等。此外,还翻译了由铃木芳正编写的有关血型和性格的书籍。对于这些书,我们可以读,但是不能对它的内容盲目接受,更不能用书上的标准把自己或他人对号入座,否则是十分有害的。后面这幅很有讽刺意味的漫画,也许对盲目相信血型决定性格的人有一种警醒作用!
第二,不全盘否定。由于国外有关血型与性格、交往、职业、婚姻关系的书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结果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也不必对它们全盘否定。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终将会揭示血型与性格等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