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健康的体魄,我们都渴望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有赖于健康的心理。近年来,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致病因素是心理因素。这个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性格。
如果告诉你,我们的某种疾病与性格有关,你信不信?性格和疾病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某种性格比较容易罹患某种疾病,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性格与疾病关系的角度,心理学上把人的性格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为了防治疾病,为了营造健康,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来认识这四种性格。
第一种类型:A型性格
A型性格是美国旧金山哈佛布鲁恩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两位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与罗森曼在1959研究提出来的。他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具有A型性格的人易得冠心病。所以,后来有人把A型性格,叫做“冠心病易感性格”。总体来说,A型性格主要表现为两大心理行为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据说历史上第一个有详细记载的冠心病病例,是18世纪的一位外科医生的。他就具有典型的A型性格:他虽然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术高超,但是他好激动,易发怒,讲话不留情面,对人近乎粗暴。最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死于激动的争论中。
A型性格的人,为什么易患冠心病呢?
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研究后认为,具有A型性格的人办事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他们干起活来不知道休息,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健康状况,从而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当中。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所以极易发生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导致血脂增高等。如果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人长期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就极容易形成冠心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性格和疾病的关系,做了更细致地分析。现在已有切实证据表明,在A型性格的人中,最容易导致心血管病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愤怒”和“敌对”这两种心理因素。这两种心理因素同时出现,才会给心脏带来破坏作用,任意一个单独因素都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和他的生活质量下降、病情复发甚至死亡有着密切联系。
下面是A型性格的主要特征:
1.有力求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有较高但不切实际的抱负,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具有时间紧迫感。
2.生活、工作或学习呈快节奏,整天忙碌不停,与“从容不迫”无缘。
3.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期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4.走路、骑车或驾车时,爱高速行驶和超车,经常闯红灯。
5.好胜心过强,热衷于竞争,渴望在竞争中取胜。
6.有同时做几件事的习惯。
7.喜欢参加有时间限制的复杂活动。
8.一切活动都力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
9.思维活跃,反应灵敏。
10.易冲动,好发脾气。
下面是A型性格的自我调节对策:
1.淡化功名观念,淡化竞争意识,淡化求胜动机。
2.经常自我心理暗示:不可能总是我第一。
3.制订计划时注意放松进度,放慢工作节奏。
4.学会放松,多增加户外运动,听听音乐。
5.强制性地规定休息时间,或强制性休假。
第二种类型:B型性格
B型性格的人往往表现为满足现状,从容不迫,不喜欢竞争。这样的人开会讨论时往往一言不发或极少发言,人生事业多数甘居中下游。可以说,B型性格与A型性格正好相反。所以,这样的人发病率就相对很低。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性格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是B型性格的人的2~3倍;而在冠心病患者当中,A型性格的比例更是高达70.9%。北美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A型性格的人是B型性格的人的2~4倍。如此看来,虽然B型性格绝非完美的性格,但是,从健康角度说,是比较理想的性格类型。
下面是B型性格的主要特征:
1.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不好争强。
2.做事喜欢节奏舒缓,从容不迫。
3.心地坦然,不易激动,内心经常处于平静状态。
4.待人随和,温和宽容,容易相处,善于自我调节。
第三种类型:C型性格
C型性格,是大多数癌症病人的一种普遍性格特征。这样的人好忍气吞声,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负性情绪体验过多。中国人当中具有比较典型的C型性格特征的,是一些带有较强传统意识的中年人。他们容易处于一种消极情绪体验中,不仅不释放这种消极情绪,反而拼命地压抑与忍耐。这样的人大多孤僻抑郁,好生闷气,朋友少,经常尽其所能以取悦于周围的人,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精神濒于崩溃,癌症便降临其身。因而被专家以癌的英文名第一个字母C命名为C型性格,又被称为“癌症易感性格”。
C型性格的人为什么容易得癌症呢?专家认为,人体的免疫机能是对抗癌细胞分裂繁殖的重要保护屏障。在健康人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可能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这些癌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将它破坏或者消灭,所以没有发展成为癌症。C型性格会严重妨碍体内的免疫机能,使这种机能不能充分发挥抗癌的作用,因而容易患癌症。
下面是C型性格的主要特征:
1.童年时期形成的压抑和内心痛苦不愿向外表达。
2.过分忍耐和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强行压制自己的情绪。
3.愤怒不向外发泄而强行抑制。
4.强行压抑内心的痛苦,是“将眼泪往肚子里咽”的人。
下面是C型性格的自我调整对策:
1.学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自得其乐,增强自信心。
2.要克服回避矛盾和过分忍耐的缺点。
3.学会自控,及时调整内心的压抑和转移痛苦情绪。
4.及时疏导和发泄自己的委屈和苦恼,及时调整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5.经常自我暗示:一定能摆脱痛苦,相信自己可以动员潜在的力量战胜癌症。
6.学会忘却,忘却烦恼,忘却痛苦,一切重新开始。
第四种类型:D型性格
D型性格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国外学者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有一群病人很特别,这群人康复起来速度慢,而且特别容易再次发作,且死亡率比其他病人高。于是,研究后在1996年提出了“D型性格”的概念。
D型性格的人经常感到烦躁、紧张,无缘无故的担心,而且,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冲突迭起。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社会交际能力的退缩,他们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跟他人交往,即使交往也往往有很多顾虑。D型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浓厚的消极情感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退缩倾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心脏病起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单纯是暂时的消极情感,而是慢性的心理忧伤。这类人常常陷于忧伤与孤独,同时压抑自己的忧伤与孤独,比较沉默寡言。这种忧伤与压抑,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的压力,时间一长极容易出现心血管类疾病。因而,D型性格又称为“忧伤症性格”。
下面是D型性格的主要特征:
1.缺乏自信心,有不安全感。
2.沉默寡言,待人冷淡。
3.孤僻,爱独处,不合群。
4.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
下面是D型性格的自我调节策略:
1.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适当养养小宠物。
2.增加自信心,逐步学会心情开朗和自得其乐。
3.改变离群独处的生活习惯,增进人际交往,争取参加各种群体活动,如跳舞、打拳、做操和各种游戏。
4.逐渐培养一种和几种兴趣和爱好,如练书法、绘画、养鸟、种花、钓鱼等。
5.向亲人和最信任的人倾诉自己内心的压抑和苦恼,达到心理的平衡。
6.音乐疗法:不同的音乐节奏、旋律和不同的音调,可使人忘却烦恼,逐渐感到轻松和高兴起来。
7.愉快疗法:笑可使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经常看喜剧和相声可使人笑口常开,身心安宁,增加安全感。
8.自我控制法:每天记录使自己情绪消极和忧伤的事,每周总结一次,逐渐做到自我控制,逐渐减少记录的内容,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自我奖励一次。
以上,我们了解了四种典型性格与某种疾病的关系。此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不少疾病与不良性格有关。
1.高血压的易感性格:好高骛远,容易激动,多疑敏感,爱生闷气,心中常有被压抑的感觉。
2.溃疡病的易感性格:依赖性强,情绪不稳,易受挫折,压抑愤怒,患得患失,雄心勃勃,但又怕失败,经常体验到强烈的自我冲突感。
3.哮喘的易感性格:过分依赖,幼稚,盼望得到别人的照顾,担心与亲人分离。
4.偏头痛的易感性格:追求尽善尽美,做事固执死板,谨小慎微,嫉妒心强。
5.结肠炎的易感性格:抑郁,羞怯,软弱,较聪明,女性多好哭。
6.关节炎的易感性格:家庭关系不太和睦,有自卑感,心态孤独。
7.湿疹的易感性格:冷淡,内向,喜怒不形于色,经常克制自己的情感。
说到这里,你也许有所担心:哎呀,我就有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格,太可怕了。
其实,你不用过分担心害怕。因为,性格与疾病有一个复杂的关系,不是某种性格直接就决定了某种疾病。上面说的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格”,只是说某种性格容易罹患某种疾病,绝不是说某种性格必定罹患某种疾病,也就是说,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格对相应的疾病来说,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非直接的决定因素。比如,并不是所有具有A型性格的人,都会患上心血管疾病。不良性格不是像细菌或病毒那样侵入体内,很快就直接导致症状,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作用,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良性格造成人体应激反应的频繁发生,引起内分泌紊乱,招致内分泌器官功能下降或病理变化,就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这样说来,就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格,就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整,重塑自己的性格特征,防止疾病发生,营造健康人生。我们前面说的弗里德曼,是研究A型性格的专家,有趣的是,他本人也是一个典型的A型性格者。原先,他工作十分勤奋,好胜心强,办事情速度快,效率高,从不妥协,缺乏耐心。他一直以A型性格的工作精神,去研究A型性格,以A型性格的方式,去劝说别人改变A型性格,结果他自己也患了冠心病。此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性格。据说,他后来已经变成一个具有B型性格特征的人了。他善于享受生活的乐趣,工作有节奏,爱好广泛,喜欢音乐、戏剧、文学等。此后,冠心病再也没有复发,他的身体一直很好。
看来,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都要有意识地改善性格特征。所谓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性格,摒弃消极成分,增加积极成分,扬长避短,把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重塑一个自我,使自我与社会及环境充分适应,从而换来身心的健康。比如,你如果比较内向,习惯封闭自我,发生内心矛盾或情绪紧张时习惯于独处闷坐,进而陷入压抑和焦虑。现在,你已意识到这种性格对健康有害,就不妨自我改变一下,到朋友那里去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及时宣泄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开朗起来,积极的性格成分逐渐占据优势,你也就拥有了健康,进而拥有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