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几乎所有器官都有细菌的存在,而大肠是人体内细菌最多的部位。
生活在大肠中的细菌不计其数,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借助剩余的脂肪酸(脂肪酸被大肠吸收之后多余的部分),迅速生长。这种细菌20分钟左右就繁殖一次,增长速度之快,十分惊人。
人体大肠内细菌的能量,是通过转化小肠内的废弃物获取的。这些废弃物是人类自身无法分解转化为能量的。这些细菌在吸收了足够的营养之后,会选择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宿主。这就是我们喝酸奶有助于消化的原因。
生存在大肠中的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不能分解的物质,说明这些细菌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酶和新陈代谢通道。凭借这个通道,它们能够继续将遗留的有机化合物一一分解。
而大肠内是没有氧气的,所以生活在大肠内的细菌几乎都是厌氧性细菌,它们讨厌有氧气的环境,能够在无氧环境中生存。
这些细菌与人类不一样,不需要通过呼出和呼入氧气来维持机体,而是通过把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小的脂肪酸分子和二氧化碳,以此获得能量。在分解的过程中,可以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这些合成的维生素数量,比它们自身需要的数量要多得多,细菌吸收部分维生素之后,剩下的维生素便全部提供给了我们人类。整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酵。这些发酵和分解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我们的身体状况的改变而变化。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经过发酵,那些原本人类无法吸收的物质,就可以被分解转化为便于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对于人们强健体魄、充沛精力,助益甚大。
细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各自既独立又互相影响。随着宿主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发生变化,细菌也会做出相应调整。即使是我们某一次摄入的食物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也会影响到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它们会敏锐地感觉到外部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虽然大肠内的细菌数量不少,但其实,细菌想要侵入人体大肠并非易事。因为大肠位于人体的消化道的后面,细菌要冲破重重“阻碍”,“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那里。
要想进入大肠,细菌首先要进入我们的口腔。口腔内有少量的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就好像是守门天将,会毫不留情地杀死许多细菌。幸存下来的细菌继续前行,来到胃部。胃里有着大量胃酸和霉素,是人类消化食物的主要地方之一。在这里,又一批细菌不幸"遇难"。留存的细菌们勇往直前,经过小肠。一路上,人类的免疫系统会大肆斩杀“冲关”的细菌。这样,经过生死考验,最后到达大肠的细菌已经所剩无几了,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
到达大肠之后,细菌也不能高枕无忧,它们将面临更多问题。首先,它们要忍受人体对它们的侵害;其次,要面临其他细菌的竞争,因为人体内的营养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少量的细菌才能存活。
此外,细菌想要入主人体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被人体认可,只有那些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细菌才会被人体接受。这些有益细菌,大都可以产生一种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细菌素”。“细菌素”是一种抗菌化合物,可以帮助人类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增强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