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霏霏”的冬天,我们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得像只粽子;蛇、青蛙、熊等动物,会选择冬眠;猫、狗有厚厚的皮毛可以保暖。但是昆虫既没有羽毛,又没有皮毛,它们怎么度过寒冬呢?
过冬是一场残酷的“考试”,“体弱多病”的昆虫会被严寒淘汰,只有“身强力壮”的昆虫才能活下来。
活下来的昆虫里,有的靠迁徙过冬。比如,蝗虫、蝴蝶,它们不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天冷了,它们会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地飞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那些没有迁徙本领的昆虫怎么办?
它们会给自己“盖房子”。天冷了,就躲在自己温暖的小窝里避风。冬天来临之际,袋蛾就不停地吐丝做“口袋”,最后做成一个不怕风不怕雨的“口袋”,躲在袋中过冬。在做好的“口袋”外面,它还用丝粘上枯叶、小树枝等装饰一下,以防天敌袭击,并把“口袋”用丝吊在树枝上,然后退化成蛹,钻进“口袋”过冬。
有些昆虫还会“找房子”,躲在石缝里、老树皮下休眠。天牛拥有一张天生的利嘴,它会在树干上挖出一条“隧道”,把它的子孙们藏进“隧道”过冬;蚊子会偷偷溜进人们温暖的房间里,躲在阴暗的角落度过整个冬天。
有些昆虫还会跟别人借温暖,抱团取暖过冬,像蜜蜂就会在蜂窝里拥挤在一起过冬。
还有的昆虫天生就有御寒的“衣服”,像七星瓢虫,有厚厚的外壳,它们在缝隙里或者枯枝残叶中就能过冬。
无论昆虫以哪种方式过冬,它们都要在秋季把自己喂胖,在体内储备很多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分,排掉身体内的大部分水分,这样它们就能长期受冻挨饿,度过漫长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