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北周帝国的灭亡(1 / 1)

北周帝国能成为北方霸主,归功于宇文家族的三个能人,一个是奠基人宇文泰,一个是守护者宇文护,最后一个就是让北周帝国攀上巅峰的宇文邕。在灭掉北齐帝国、统一北中国的第二年(578年),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继位,这是宇文泰家族出产的唯一一个暴虐荒**的人,他做皇帝,北周帝国注定走向灭亡路。

宇文邕的家教极严,尤其对太子宇文赟。宇文邕在世时,宇文赟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在东宫几乎被憋疯。这种性情被压制到极限的人,一旦有机会释放,那必定是灾难性的。宇文赟熟读历史,却没有从历史中汲取到好的东西,他看到前赵皇帝刘聪有“三后并立”的史迹,于是决心打破纪录,把五个妙龄美女同时封为皇后,是为“五后并立”。

宇文赟似乎是王莽的转世,喜欢乱改名字和复古。他自称为天,其居所称为天台,姓高改为姓姜,谥号高祖的人一律改为长祖。刘邦于是成了汉长祖,高欢、高洋等北齐帝国的领导人则成了长欢、长洋。他特别喜欢戴古典儒家所制定的通天冠,让群臣都穿戴汉朝衣冠。

王莽当年复古改名时,还有光明的灵魂在,宇文赟却没有半点,他大肆装饰宫殿,对臣子滥施刑罚,把宇文家族的顶梁柱宇文宪杀掉,自毁长城。他和当初的高纬杀斛律光还不一样,高纬是毁坏帝国的长城,宇文赟则是毁坏了宇文家族的长城。

公元580年,宇文赟因常常饮酒而患病,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竟然一病不起,临死前他叮嘱太子宇文阐(北周静帝):“一定要好好做,不要学我。”

在他病榻前一言不发的随国公杨坚看着他渐渐闭上眼睛、失去呼吸,杨坚站起来拍着哭泣不止的只有七岁的宇文阐的肩膀说:“别怕,有我呢!”

宇文阐抽泣着回头看杨坚,他看到了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不由得惊恐失声道:“我怕的就是你啊!”

宇文阐恐惧杨坚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杨坚出身于北中国世家大族弘农杨氏。这个家族早在东汉时期就名满天下。祖上出过一个超有良知的人,叫杨震,杨震做大官时,有人趁夜给他送来黄金,杨震根本不缺钱,所以严词拒绝。送礼人说:“现在是黑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声色俱厉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

于是,杨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光辉的一席,我们称他为“四知先生”,儒家修身法则之一的“慎独”被杨震发扬光大。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来,杨家始终有人在各个帝国内做大官。

公元543年,宇文泰在邙山之战中被高欢打残,为了重振军力,宇文泰不分胡汉,由各世家大族的领袖亲选乡亲参军,然后恢复鲜卑人的八部制,设置“八柱国将军”(其中宇文泰为柱国之首,元欣仅挂名,不统领兵),这六个柱国将军每人统兵八千人,共有四万八千兵,成为宇文泰的亲兵,这些亲兵被称为“府兵”,杨忠由于迅速招收了八千人,所以成为八柱国之一。杨忠死后,杨坚继承,但宇文邕对杨坚一直不放心。因为有人说,杨坚的相貌很符合帝王标准,而且杨坚行事作风也颇有领袖风范。宇文邕几次要对他下手,都被他从容不迫地躲避过去。

宇文邕临死前还想到杨坚,于是把家族的灵魂人物宇文宪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宇文赟居然把家族的灵魂干掉了。

宇文赟对杨坚也没任何好感,可问题是他对五位皇后之一的杨丽华有大大的兴趣,而杨丽华恰好是杨坚的女儿。每当他对杨坚起杀心时,杨丽华就拆散头发,大哭大闹,把他闹得心**神迷,最后,杀杨坚的计划全部胎死腹中。

杨坚始终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对于宇文家族的猜忌始终保持低调,人类都喜欢拯救弱者,喜欢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杨坚本有能力辩解和反抗,却选择逆来顺受,这种老子所谓的“柔弱”表现让他赢取了一部分人的关爱。首都行政长官郑译和宇文赟的宠臣刘昉是关爱杨坚的人,同时也是杨坚的粉丝。

他们认为,杨坚是为数不多的有实力的八柱国之一,而且老谋深算,北周帝国已开始走下坡路,只有能人才能力挽狂澜。两人把更大的荣华富贵押到杨坚身上,坚定地做他的支持者。

宇文赟去世后,郑译和杨昉把杨坚推到宰相的位子上,总揽北周帝国朝政,杨坚终于露出他隐藏多年的面孔,开始对宇文家族实施清洗。他先是把各地有实力的藩王全部骗到长安,软禁之后紧锣密鼓地寻找证据,最后终于找到这些藩王都要谋反的证据,将其全部杀害。

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坚决反对杨坚的滥杀和独揽朝政,起兵清君侧。杨坚用武力对付他,派遣效忠于自己的北周帝国名将韦孝宽将尉迟迥击败,公元581年,杨坚在北周帝国已无对手。于是在一番迅速而不匆忙的准备后,阴历二月,杨坚命令宇文阐把皇位禅让给他,杨坚建立新帝国,这就是大隋帝国,杨坚就是隋文帝。

北周帝国灭亡,寿命二十四年。南北朝的北朝时代结束,大隋帝国冉冉升起,当大隋皇帝杨坚高坐龙椅俯瞰他的天下时,他脸上挂着高贵的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这是不动声色的高度自信的微笑。他所建立的帝国是自南北中国分裂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人口四千万,五十一万绝对效忠于他的精锐士兵,相比之下,南中国人口仅两百万的南陈帝国,十万心怀鬼胎的士兵,根本不值一提。

若干年前苻坚、拓跋焘没有完成的统一中国的心愿,现在杨坚决心完成。即位第二年,杨坚派熟悉南方环境的大将长孙览从寿春(今安徽淮南寿春镇)水陆并进,对南陈帝国发动进攻。

南陈帝国风声鹤唳。南陈是南朝四帝国中唯一没有出现过暴君的帝国,陈霸先建帝国时已五十三岁,几十年的战场生活让他遍体鳞伤,仅在位三年就一病而死。陈霸先唯一的儿子陈昌年纪太小,于是皇位传给了侄子陈蒨(陈文帝)。陈蒨性情沉稳,良知光明,在位七年,用道家思想恢复国力,使得南中国从侯景之乱的悲惨中苏醒。

公元566年,明主陈蒨去世,太子陈伯宗(陈废帝)继位,大权却控制在他叔叔陈顼手中。陈顼不甘心做幕后老板,公元569年,他羽翼丰满,机会成熟,于是废掉陈伯宗,自立为帝。陈顼(陈宣帝)即位后立即大展身手,先是想和北齐联合打北周,但热脸贴上冷屁股,于是愤怒地转头和北周合作打北齐。北周灭掉北齐时,陈顼认为收复失地的机会到来,于是趁北周在消化北齐,突然出兵收复失去多年的寿阳,可惜,南陈帝国的军力太弱,又遇到正在巅峰的北周兵团,所以寿阳到手还没有焐热就又被夺走。

这次失败对陈顼而言是个重大打击,从此他拒绝听到“北伐”或是“收复失地”的话,然而他并没有沉沦,他继续在国内努力发展经济,使南陈帝国越来越富有。

杨坚南下的公元582年,陈顼病逝,皇太子陈叔宝继位,南陈帝国看到了终点。杨坚这次南征,有点虚张声势的意思,听说陈顼去世,他立即发布告示说:“我们是仁义之师,要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礼不伐丧’的古训。”于是,这场南征就地取消。

南陈帝国新上任的皇帝陈叔宝激动地对臣子们说:“杨坚这厮虽是蛮人,却懂得传统文化的精髓,真让我感动。”

陈叔宝显然在自作多情,杨坚之所以不伐南陈帝国,不是因为什么“礼不伐丧”的古训,而是因为他有更重大的事需要处理。这件事就是隋帝国屁股后面的突厥汗国。

突厥源于中亚,中国南北分裂时,它开始慢慢从中亚向东移动,并且在柔然汗国身后偷偷崛起,柔然汗国让北魏头痛不已,突厥也让柔然汗国头痛不已。双方不停地发生战斗,公元552年,突厥兵团在领导人阿史那土门的指挥下,摧毁柔然汗国,并于同年建突厥汗国。崛起的突厥汗国比柔然汗国要强悍十倍,北周宇文家族和北齐高欢家族根本没有力量和它抗衡,只能给它进贡。突厥领导人常常自夸说:“我在南方有两个孝子贤孙,我想要什么,他们就必须送来什么。”

突厥汗国的强悍可见一斑。这是杨坚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南陈帝国要大几百倍。杨坚用头脑对付突厥汗国,首先,继续执行北周帝国对突厥汗国的政策,进贡大批金银财宝和美女;其次是把皇族的女儿嫁给突厥贵族,这是西汉帝国对付强敌的高招之一;再次,派出无数间谍到突厥汗国去挑拨离间,突厥汗国的国体有致命缺陷,它内部有无数可汗,这些多如牛毛的可汗虽名义上受最大可汗的领导,却拥有绝对效忠于自己的部落和军队,等于是一个国家内有无数个领导人,杨坚发现了这个弱点,积极开展挑拨离间工作;最后,杨坚默默准备对突厥汗国的反击工作,积攒粮食,训练骑兵。

在稳住突厥汗国后,杨坚才踏踏实实地把精力转向南中国的南陈帝国。但在对南陈帝国发动总攻之前,杨坚没有忘掉那个北周帝国的尾巴国西梁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