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南北朝终于结束(1 / 1)

萧詧被北周帝国扶持建立西梁帝国后,始终受到北周帝国的掣肘,很不开心。公元562年,他带着屈辱,背发毒疮去世,太子萧岿继位。人在受控制而不能自己的情况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最后会迁移到身体上,萧詧的死就是证明。萧岿在位二十三年,由于在位期间,北周已强悍到无人可及的地步,所以西梁作为它的尾巴国自然没有任何风险。

公元581年,杨坚消灭北周帝国,萧岿上表恭喜杨坚。杨坚竟然没有给任何回复,这让萧岿心神不宁,四年后,他病逝,他的儿子萧琮继位。萧琮是萧家培养出来的开拓型的领导,他文武双全,魄力十足,敢作敢当,如果他提前十年登基,西梁帝国不知会是什么样。

遗憾的是,萧琮遇到的是盖世君主杨坚,用一弹丸之地去对抗庞大的北中国,无异于以卵击石。公元587年,西梁帝国收到杨坚的一封信,信中要他们的领导人萧琮到长安来面圣。

萧琮一清二楚,这不是面圣,而是面见他的帝国不可能拒绝的敌人。他有自知之明,但他的叔叔萧岩没有。这个井底之蛙一般的人对他说:“你一去就回不来,不如联络南方的南陈帝国和杨坚三分天下。”萧琮苦笑,没有讲话。

萧琮抵达长安后,杨坚用隆重的仪式欢迎他,可就在和杨坚把酒言欢时,他的叔叔萧岩突然叛变,投降于南陈帝国,杨坚借机取消西梁帝国,但仍然把萧琮当成重要人物看待,而没有把他当成俘虏。

现在,整个中国只剩下了北方的隋帝国和南方的南陈帝国。

公元588年阴历十月,杨坚集结五十一万八千人,在寿阳设置统一中国临时指挥所,次子杨广为总司令,大臣杨素等四人为副总司令,正式向南陈帝国宣战。

南陈皇帝陈叔宝的皇位来之不易,他的弟弟陈叔陵一直觊觎皇位,皇帝老爹陈顼生病期间,陈叔陵想发动政变,废掉陈叔宝的太子位。但陈叔宝傻人有傻福,一直活到老爹陈顼去世。在老爹病榻前接受遗产时,陈叔陵也在旁边,他命令自己的卫士拿一把剑来,想当场砍了陈叔宝。可卫士不知什么原因,居然给他拿来一把木剑。陈叔宝躲过一劫。

在给老爹陈顼守灵期间,陈叔陵多次走到陈叔宝身后,想用祭祀礼器砸死他,但陈叔宝每次都侥幸躲过。等他服丧完毕,陈叔陵已因为谋杀他而累成了狗,陈叔宝马上反击,可谓精准狠地把老弟杀掉,坐上龙椅的那天,他长出一口气说:“这回终于可以安枕无忧地享乐了。”

他的享乐和暴君享乐不同,他奢侈无度,喜欢美女美酒,但不残暴。他有文人气质,所以喜欢装文人,附庸风雅。自上任以来,他从不关心国家大事,最关心的就是两个小老婆,张丽华和孔女士。

他在建康得知隋兵团南征后,狂笑不止,他淡定地对臣下们说:“建康乃王气所在,几百年来,多少北人来,结果还不是都滚蛋了,难道杨坚这老儿不知道吗?”

酒肉宰相孔范跺着脚大笑说:“是啊是啊,他们北方人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

陈叔宝和孔范表演完这段艺术水准很高的相声后,就向隋帝国宣战。这种勇气,恐怕只有在神话的主人公身上才能见到。陈叔宝却将其变成现实。

让他惊讶的是,建康城的百姓听说北方政权正准备渡长江,立即关起门来烧香祷告,他们不是诅咒隋兵团不能过江,而是祈祷隋兵团快点过江。陈叔宝就问宰相孔范:“这是什么缘故?”

孔范支支吾吾半天,才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历来正义都被人误解,但水落终会石出。”

陈叔宝只能相信他的胡言乱语。南陈帝国的士兵更是无心应战,陈叔宝上台后,他们的军饷就不见踪影,整个帝国腐烂透顶。

这些事情,龟缩在深宫中的陈叔宝不知道。他只知道一件事:长江是隔绝南北的神圣之物,就是鸟要飞过来,没有他陈叔宝的允许,也不可能。

隋帝国大将韩擒虎和陈叔宝不一样,他坚信事在人为,于是趁着一个大雾迷茫的夜晚,强行渡江。韩擒虎以为肯定会遇到顽强抵抗,谁知根本没有任何有效抵抗,而且还遇到了很多南方的带路党。

当隋兵团渡过长江的消息传到陈叔宝那里时,他根本不信:“他们长翅膀了吗?难道他们会飞?”宰相孔范更是大摇其头,说:“这是造谣,人怎么能渡过长江?!”

而当隋帝国兵团大部已渡江,开始向建康城发动攻击时,陈叔宝这才从那场大梦中惊醒。他想到守建康的大将任蛮奴,失魂落魄地问左右:“任将军呢?”

左右告诉他:“任将军早就投降了,而且还当了带路党。”

陈叔宝惨叫一声,随着他的惨叫,隋兵团攻陷建康外城。陈叔宝站起来就要跑,大臣们拦住他说:“外城虽陷,还有内城,您冷静点,等下一个消息啊。”

陈叔宝像猫被踩到尾巴一样叫起来说:“你们不要扯淡,刀兵不是儿戏。我自有妙计。”

他的妙计果然妙,跑回后宫,搂着美女张丽华和孔女士睡觉。隋帝国兵团已开始进攻内城,喊杀声直上九霄。陈叔宝瑟瑟发抖,可只过了一会儿,他居然睡着了。

张丽华和孔女士真是哭笑不得,急忙把他摇醒,说:“敌人进宫啦。”

陈叔宝浑身僵硬地站起来,说:“我有妙计,随我来。”

隋兵团进入后宫后,询问宫人:“你们的皇帝呢?”

宫人回答:“不知道啊。”

隋兵团认为他自杀殉国了,于是开始搜索后宫,当搜索到一口井边时,听到下面有人小声哭泣,于是扔下绳子,将井中人拽上来。隋帝国两个士兵感觉非常重,不由得感慨说:“这南方人怎么如此肥胖?”

可拽上来后,才发现是三个人,正是陈叔宝、张丽华和孔女士。哭声不是来自张、孔二美女,而是来自陈叔宝。

陈叔宝被活捉,南陈帝国灭亡。如果从公元420年刘裕灭东晋开始算,到公元588年杨坚统一南北中国,南北分裂了一百六十八年。如果从五胡乱华的刘渊公元304年建国开始算,到公元588年杨坚统一南北中国,南北分裂了二百八十四年。如果从董卓进洛阳的公元189年算起,到公元588年杨坚统一中国,中国乱了近四百年,这是一个让人肝胆俱裂的数字,四百年的大混乱中,中国人在苦海中流泪流血,即使有太平日子,也如流星般刹那消逝。

幸好有杨坚,他把中华人最希冀的大一统知行合一,铸造成现实。从这一点而言,他是中华的功臣,名垂千古。

前秦皇帝苻坚曾想统一中国,北魏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帝也想过,甚至北周、北齐都想过,可没有一个成功。杨坚何以能最终统一中国,其原因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第一,北中国自拓跋宏实行均田制到杨坚建隋帝国,百余年时间,国力迅速恢复,对于南方的陈叔宝政权,已形成绝对的优势。

第二,杨坚是个有责任心的伟大政治家,上任后勤政不辍,身体力行勤俭节约,降低税收,全国各地仓库充盈,隋帝国富得流油。

第三,隋帝国有行政良知。一个组织要高效运转,离不开领导人的整治。杨坚整顿行政的手段,可谓令官员发指。北中国自五胡乱华以来,官员贪污腐败已是家常便饭。杨坚用严苛的手段惩治贪腐。任何官员在处理公务时只要接受一点小礼物,就会立即被革职,甚至处决。在这种严刑峻法下,几乎没有官员敢贪腐,无形中就提高了行政良知,使隋政府成为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在任何时候,其动员能力都远高于它的敌人。

杨坚统一中国后,没有选择退休,而是和当年的西汉皇帝刘彻(汉武帝)攻击匈奴一样,他要扫灭突厥,为中华世界扫除潜在的敌人。

公元599年,杨坚之前对突厥实施的挑拨离间计划收到奇效,突厥力量最大的五个可汗陷入混战。杨坚立即用远交近攻之策,拉一个打一个,最后再出动主力,大破突厥,突厥至此分为东、西两部,力量明显下滑。杨坚在突厥面前,从上供的奴隶摇身一变成为主人,东、西突厥再也无法享受从前的贡品。东突厥主动要求归顺隋帝国,杨坚当然乐意有这样的打手,于是将它的首领命名为启民可汗,“启民”在突厥语中是“智慧”的意思,这很滑稽,大概是杨坚暗示启民可汗,识时务就是智慧。

启民可汗只有智慧,没有力量,他总受到西突厥的攻击,而且每次都被揍得鼻青脸肿。杨坚此时才发现自己得到的不是一个打手,而是个累赘。但已无法抛掉,就在朔方(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给他修筑大利城(今内蒙古清水河),同时把河套地区大片土地划给这个累赘,还派了一支军队驻防黄河北岸,防御西突厥的进攻。

杨坚至此成为东突厥的保护神,他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能保护东突厥,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帝国。摧毁他帝国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出手不凡的、灭亡南陈帝国的青年才俊、他的次子杨广。

魏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史是一段让人头昏脑涨、心灵仿佛受到恐怖片震撼的历史,当我们读这段历史时,只能看到屈指可数的几个拥有良知的人,剩余的除了名字属于人类,其视听言动与人类绝缘。

这是一段残酷的食物链呈现史,大多数人把属于人的尺度的良知抛到脑后,拿出动物的兽性来完成人生的旅程。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人有些时候的确是连禽兽都不如的,可这段历史毕竟由人创造,在人性的大黑暗中,仍有些英雄人物不顾一切点亮了自己的良知,照亮黑暗,也正是他们,才使我们对人性恢复希望,抱以乐观态度。

用孔子的话讲,人性是善的,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了无数的恶,但善终会战胜恶。王阳明则说,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行善。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作恶,但行善是主旋律,兜兜转转,必能复返。

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这段糟糕透顶的历史终于过去,杨坚阁下开始知行合一,点亮人心。杨坚统一后的中国和两汉时代的中国,没有任何差异。即使南、北中国隔绝了几百年,当隋帝国成为中国唯一的王朝时,南、北中国的人仍是两汉时期的南人和北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过人之处:我们使用的书写思想的文字是唯一的,它就是汉字。只要你用汉字来书写思想,那南北即使隔绝一万年,统一后,大家仍然都是中国人,而不是如罗马帝国分裂后的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成为不同的人。

嬴政(秦始皇)被提倡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弟子李贽称为千古一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嬴政彻底地统一了中国文字,统一了由汉字书写的思想,中华人即使偶尔分散隔离,也终究会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为我们书写思想的符号(汉字)是一样的,思想一样,那心就是一样的,所以中华人在危急时刻能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知行合一,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