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周迅速崛起
北齐和北周注定是生死冤家。早在两个帝国的前身东魏和西魏时期,双方就都铆足劲要消灭对方。北齐占据了河北平原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阔领土,始终保持着对北周的压倒性优势。北周占据的关中长期受战争摧残,根本没有人口红利,全靠宇文泰殚精竭虑地周旋,才勉强不被北齐吞噬。
当然,弱小的北周没有灭亡,宇文泰的亲密幕僚汉人苏绰有很大的功劳。苏绰用儒家思想给宇文泰制定了六条从政者方略,这六条方略遂成为之后中国历代帝王的从政秘籍,我们称这秘籍为“苏绰法典”:第一,先修心,苏绰特别强调君主必须以身作则,君主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无疑是镜花水月;第二,敦教化,要发挥人性的善,也就是忠恕之道,使人能知孝悌、慈爱、礼让,这是孔孟思想的现代化;第三,尽地利,苏绰认为,教化百姓的前提是要足其衣食,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命令男人耕地,命令女人织布;第四,擢贤良,挑选人才不能看门第,而要看是否贤良;第五,恤狱讼,赏罚要正,用劝善的方法去止恶,尤其反对重刑,苏绰认为,宁可赦免有罪的人,也不能杀无辜的人;第六,均赋役,所谓“均”,就是把豪强地主的土地抢夺来分给没有地的百姓,大致做到人人有地耕。
宇文泰在“苏绰法典”的指引下,埋头苦干,终于把自己的政府带上巅峰。公元557年,他的儿子宇文觉建国时,北周帝国已足以和北齐帝国重新争锋。不过,它和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大多数帝国一样,先要在内部闹上一闹。
宇文觉是在宇文护的监控下登上皇位的,他对宇文护有着天生的仇恨。宇文护为了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帝国,难免专横跋扈,希望树立绝对的权威,让从前那些元家遗老不敢放肆。这种套路却让宇文觉如芒在背,他暗地里联络不服宇文护的大臣,想干掉宇文护。可惜,消息走漏,宇文护将参与密谋的人全部清出长安。
宇文觉不死心,仍偷偷联络这些人,宇文护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这个堂弟说:“天下至亲莫如兄弟,咱们就是至亲,如果咱俩彼此猜疑,那世间还有可信之人吗?叔父(宇文泰)嘱托我帮陛下治理国家,如果陛下能独自料理朝政,名扬天下,为兄死而无憾。问题是陛下现在年纪尚小,我担心我被害后,大权落到奸臣手中,那时候非但对陛下不利,连国家也将灭亡,叫我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叔父?!我既是陛下的长兄,又是朝中宰相,还能有什么想法?!望陛下三思,切勿听信谗言,疏远骨肉。”
宇文觉虽然年仅十六岁,但对政治的残酷性有清晰的认识,况且受到无所不能的权力的**,宇文护的一席话等于对牛弹琴。他假装同意宇文护的话,暗地里继续他的夺权计划。
他身边的人比他还要焦急,准备在一次国宴上暗杀宇文护,密谋再一次泄露,宇文护捉住密谋者,当着宇文觉的面处斩,可还是放过了宇文觉。他的亲信提醒他,做大事要懂得斩草除根,宇文觉才是根。
宇文护正色道:“他都是被小人挑拨。”
亲信一语中的:“有一次就有两次,有两次就有三次。即使您能化解一百次,只要一次没有化解,立即粉身碎骨。”
宇文护不语,许久后才说:“我不能杀弟弟。”
亲信说:“你不杀他,有人给他抬轿子杀你。”
宇文护终于下定决心,命令宇文觉从龙椅上滚下来,一个月后,在亲信们的怂恿下,他将宇文觉杀掉。开国皇帝被辅政大臣杀掉,宇文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杀掉宇文觉后,宇文护如法炮制,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北周明帝)为天王。宇文毓表面温柔,但极有主见。公元559年阴历八月,他认为称天王不足以威震天下,于是称皇帝。北齐帝国至此才算名副其实。
虽然大权仍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毓却通过一系列手段把行政权都要了回来,宇文护只有军权。有了行政权后,宇文毓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对北周进行强化。北周帝国在他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国泰民安,老百姓都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宇文护开始坐不住了。
560年阴历四月,宇文护买通宇文毓的厨师在宇文毓的菜中下了可以毒死一匹马的毒药,宇文毓没有防备,吃下后立即丧命。宇文护马上把行政权收回,立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北周武帝)为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神武的皇帝之一,他将解开老爹的遗产一直被宇文护霸占的魔咒。
但要废掉大权在握的宇文护,难于登天。宇文护掌控着北周帝国的国防军,在行政上又担任宰相,而且他杀皇帝已经杀出了惯性,稍有点风吹草动,立即动手,根本不给皇帝任何谋划的机会。
宇文邕用智谋对付他。和前两位皇帝大大不同,宇文邕表面上对宇文护独揽大权的行为充分认可。宇文护多次试探他,说希望把大权交还,但宇文邕死活不同意,他给出的理由让宇文护连怀疑的念头都没有。他说:“宇文家能走到今天,不是宇文觉、宇文毓的功劳,而是您的功劳。这个帝国如果离开您,就会被北齐吞掉,我父亲在天有灵,绝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您就是这个帝国的镇国之宝。我还年轻,希望您能继续为帝国发光发热。”
宇文护又要说话,宇文邕居然激动起来,说:“难道您想让我父亲从棺材中跳出来,大骂我一通吗?”
宇文护“只好”暂时代理北周帝国。宇文邕最高明的一条就是,把宇文护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对待,凡是赏赐她的物件,一定是极尽奢华,世间少有。而且每到固定时间,宇文邕都要率领皇族亲戚向宇文护的母亲行家人之礼。这些套路终于让宇文护暂时放下心来,宇文邕每当看到宇文护放肆大笑时,都会偷偷地握紧拳头,抿住嘴唇,眼神如钉子一样。
公元563年,宇文护在长久的养生状态中,突然恢复了军人的本能,他集结北周国防军对北齐帝国发动猛烈的进攻,意图吞并北齐。北齐能让曾经使得北魏束手无策的柔然向其称臣,又能让吐谷浑听它的命令,绝非偶然,北齐帝国大有力量。结果,宇文护的东征受到北齐帝国各军区的激烈抵抗,宇文护损兵折将,退回长安。
宇文护从十几岁就跟随叔叔宇文泰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多次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宇文家族建立了无法磨灭的功勋,同时在军中建立仅次于宇文泰的威望。他的确如宇文邕所说,是宇文家族的中流砥柱。但时移事迁,他杀掉两个皇帝后,其威信如冰山遇火一样慢慢消融。尤其是公元563年这一场惨败之战,让他在军界的威望也大不如前。
宇文邕发现铲除宇文护的机会已来敲门。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小心翼翼地布置。他借着宇文护东征失利的事情委婉地劝老哥说:“您这一败可把您几十年积攒的威望全都搭进去了。但不要紧,人都是健忘的。朝中文武大臣只要长时间看不到您,自然就把这件事忘了。我的建议是,您仍然可以打着国防军总司令的招牌去边疆巡视,我在朝中渐渐抹去您留在官员心中的印象,几年后,您再回来,威望也就回来了。”
宇文护感动得泪水横流,他按照宇文邕的办法,在北周帝国西北境不停地巡视。他当然担心宇文邕会趁机搞鬼,不过宇文邕看上去对他仍然是百依百顺,公元567年,宇文护老母去世,宇文邕一日七道诏令要他返回长安。宇文护回到长安后,宇文邕和他抱头痛哭。
宇文护彻底失去了防备,心无杂念地在帝国边境巡视。公元572年阴历三月,宇文护正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巡视,突然接到宇文邕的圣旨,要他立即返回长安,参加皇太后(宇文泰正妻元氏)的寿宴。圣旨之外,宇文护还收到宇文邕的私信,信中说,皇太后最近身体很差,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过寿了。
宇文护好像是温水中的青蛙,毫无防备地回到长安城。宇文邕和他一见面,就马上带他去见皇太后。宇文邕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却颇好饮酒。虽然我们多次劝谏,但太后置之不理。如今兄长入朝,一定要多劝劝她老人家。”
宇文邕演戏演全套,一面说一面从怀中掏出一篇《酒诰》交给宇文护。宇文护当时觉得责任重大,而且对宇文邕的信任特别感动,他进入皇太后居处,开始劝皇太后不要饮酒。皇太后莫名其妙,因为她很久不饮酒了,正当她要说点什么时,大傻子宇文护居然拿出宇文邕交给他的《酒诰》,一本正经地读了起来。
就在他读得正起劲时,宇文邕偷偷地挪到他身后,举起玉质手板照着他的后脑勺猛地一击。宇文护“哎哟”一声跌倒在地,宇文邕上前就死死按住他,早已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弟宇文直迅即跑出来,帮助老哥杀死了另一个老哥宇文护。
如何杀掉一个你无法杀掉的人?宇文邕告诉我们,先忽悠他,把他忽悠瘸了。杀掉这样的人需要多久?宇文邕告诉我们,需要十二年。
杀掉宇文护后,宇文邕用残酷的手段来清洗控制朝政长达十五年的宇文护势力,宇文护的儿子、兄弟、亲信一万余人全被杀掉,血流成河。
北周帝国建立十五年,它的皇帝终于名副其实,宇文邕的隐忍之道要比春秋越王国国王勾践和西汉大将韩信高明百倍。
宇文邕的隐忍之术可能全来自儒家思想的熏陶,宇文邕对儒家思想极有心得,认为儒家不仅在治国理政上拥有无限法力,还可以为每个人的人生提供巨大能量。但当时的北中国,佛教盛行,宇文邕不喜欢佛教,连带着也不喜欢道教,他登基的第八年(568年),就召集百官、和尚和道士于一堂,亲自为众人讲解儒家经典《礼经》。第二年又召集两千余人搞儒释道论坛,亲自品评出儒释道三家的优劣,自然是儒为第一,道为第二,佛最末等。
他希望帝国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帝国人民的价值观也要是儒家思想,遗憾的是,通过举办各种大规模论坛,不可能让帝国思想快速进化,在诛杀宇文护两年后的公元574年,他终于把萦绕在脑海中多年的想法付诸实践:灭佛、道。
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既可以给帝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可以充盈帝国国库。北周帝国和北齐帝国都是佛国,北齐有僧尼道士两百万左右,北周有一百万左右,但北周总人口不如北齐,物产丰富程度也不如北齐。简单而言,本就没有人口红利的北周帝国因为佛教、道教,更加捉襟见肘。多达百万的出家人不为政府贡献一分税收,他们还不参军,寺庙遍地,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商,这是任何一个国力不强的国家领导人都无法容忍的。
公元574年秋,宇文邕下令将全国寺庙的资产全部充公,百万僧侣、道士全部还俗务农,身强力壮的和尚被编入军队。这是很温柔的灭佛、道的方式,几乎没有如北魏帝国拓跋焘那样动用屠刀。但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和尚、道士,也是灭顶之灾。
换个说法,北周帝国之所以在宇文邕手中突然变强大,是因为他灭了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商,百万人像从土中冒出来一样,为北周帝国注入了人口红利。
而没有灭佛的北齐帝国,大限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