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家约翰·劳与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自古存在,是实体经济的货币反映,并没有什么特殊,也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研究,更不需要创立虚拟经济学来独立研究。道理很简单:在那些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于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单纯从理论来说,英国银行家约翰·劳代表着一个“欺骗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欧洲古代跨国垄断银行家族服务于金融僭主体制的一个“财富转移理论”。
1.其目的有三:
(1)巩固世袭银行家族在欧洲各国的金融僭主体制。
(2)把垄断银行家对欧洲社会各阶层的野蛮的抢劫合法化、理论化。
(3)让古代欧洲各国政府的税收机构演变为银行家族的驯服工具。
欧洲古代的跨国垄断银行家族要想实现这一切,必须凭空创造一个可以用毫无意义的虚拟数字来表示的“虚拟经济”,这是一个独立于实体经济,主导实体经济的资本怪物,银行家族世世代代主导着虚拟经济,也就拥有了一切实体经济的所有权。
这个所谓的“国际债权人控制的欧洲虚拟信用供给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就是一次抢劫,就是一个垄断金融卡特尔,就是一个非市场经济的闹剧。一句话:银行家创造的近代虚拟经济是一个跨国的财富转移体系,持续剥夺着所有人的财富和劳动,却合法和不为人察觉,且能制造持续的繁荣——虚拟增长。
这一切在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实体经济无法创造,必须由虚拟经济来实现,由统计数字来证实,但一切都不过是数字游戏,如果我们不称之为骗局的话。
2.约翰·劳的信用理论与虚拟经济
约翰·劳坚持社会需要更多的货币和有活力的银行与失业做斗争。随着1621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约翰·劳和许多其他人论证说信用就是社会的血液。他在《货币与贸易论——建议向国家供应货币》(1705)一书中断言:“当血液不在全身循环时,身体就失去活力,当货币不循环时也会产生同样后果。”(哈辛,1928年,第746页)“随着货币的增加,易货贸易的缺点和不便就又消除了;穷人和闲散人员就被雇用,更多的土地获得耕种,生产增加,制造业和贸易得到改善,有土地的人生活得更好,人们对有土地的人的依赖减少了。”
欧洲历史上这个臭名昭著的“跨大西洋独立央行的董事长”、“私有货币的发行者”、“密西西比泡沫的始作俑者”垄断银行家约翰·劳这段华丽而又苍白的诡辩,一直以不同形式不断出现在西方经济学中,忠实地履行欺骗和误导的任务,因为学习这些经济学理论的人们早就忘记了“密密西西比泡沫”就源自这些“理论”。这段话华丽无比,却空洞无物,是充满了自相矛盾的谎言。约翰·劳所谓的“信用”(货币供给)最根本的骗局在于:约翰·劳把“纸币信用”与“国家和人民”分割开来;把货币制造的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割裂出来,似乎可以独立创造财富了。这是马克思评价约翰·劳是一个“骗子和预言家”的根本原因——欧洲的跨国资本从此摆脱了为了取得剩余价值而不得不做的“麻烦事”(实体经济的生产),只要拥有货币就可以从货币数字直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数字,这个“狂想”终于实现了,至少有了理论基础。
虚拟经济不能创造任何财富,创造财富的永远是实体经济,离开了物理世界的货币信用符号永远只是“银行家的狂想”。约翰·劳疯狂地制造了几十亿利弗尔的“货币信用”,不仅没有带来法国的繁荣,却让法国经济、财政全面崩溃,这些由央行发行的法币利弗尔分文不值,成了一堆废纸(大多数只是法国人民银行账户上的一堆数字和脸上的泪水)。
银行家用各种高等数学来证明虚拟经济的伟大贡献,证明国际债权人理论对法国经济的贡献,但结果却是法国财富被“国际债权人”发行的纸币利弗尔抢劫一空。人们虽然不懂那些高等数学和神秘的统计学数字,但却知道经济崩溃了,自己一分钱也没有了(那些数字利弗尔、虚拟利弗尔没有了任何意义)。
3.“密西西比泡沫”一直被持久误导和掩盖的深层次原因
英国银行家约翰·劳和另外一些银行家制造的“密西西比泡沫”从约翰·劳时期就被银行家族拥有的大学、媒体宣传成一个“股市泡沫”,但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约翰·劳的“西方公司”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法国第一央行·法国通用银行”合并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跨大西洋私有央行体系“法国皇家银行”,其货币就是纸币利弗尔,即纸币法郎。所谓的“密西西比泡沫”是欧洲银行家在北美,乃至世界建立央行体系的一次尝试。“法国皇家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没有任何不同,唯一的差异是:美联储实施的是金块本位,法国皇家银行实施的是金币本位,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金块本位的实质是纸币,金币本位的实质是黄金”。但很显然,“金币本位”很难不出问题,约翰·劳就是银行家的前车之鉴。
所以,“密西西比泡沫”必须被宣传为一个“股市泡沫”,而且似乎是约翰·劳个人所为。但实际上,这是一群银行家和古代法国的金融官员和权贵联手制造的一场针对法国各阶层的洗劫。约翰·劳在这里不过是一个龙套而已,他被去世父亲的银行家朋友们所利用,也自甘被利用,实施了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央行行动",他几乎成了“钱的世界”的主人。
(二)“货币信用”永远是数字符号,而不是经济本身
1. 银行家约翰·劳在法国发行的纸币利弗尔不过是一些数字,其依靠法国人民和政府提供信用,却由一个英国银行家掌握“创造的特权”,这本身就是一个责权不对等的骗局。
2.独立央行制度荒谬地提出了“独立”,“国际债权人”似乎是一个纯洁无比的“世外仲裁者”,而实际上不过是把法国的一切财富凭空交给了几个世袭的外国银行家。独立于法国人民却毫不吝惜地使用着法国各阶层和政府的信誉,这就是“法国皇家银行”骗局的实质。
3.“货币信用”由银行家约翰·劳始,突然衍生出了一系列含义:虚拟增长、虚拟利润、虚拟交易,一切都可以用虚拟的数字信用符号来表示、交易、定价和存储,但一切都成了虚幻的泡沫。约翰·劳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利弗尔牟取暴利,但这个被滥发的纸币利弗尔必然有崩溃的一天。道理很简单:数字符号
本身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不作用于物理世界。约翰·劳留下了20亿利弗尔的数字信用,却不可能凭空创造出等量的黄金和白银,这就是“密西西比泡沫”破灭的根本原因。
4.英国银行家约翰·劳没有给法国带去任何东西,仅带去了一个金融战骗局,留下了一片废墟。通过这次财富之争,“国际债权人"从法国经济中抢劫了10亿利弗尔以上的财富,法国经济一直动**不定,法郎也一直处于不断的贬值状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