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智慧是命运的一部分,一个人所遭遇的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他的头脑。”在同一困境中,有没有智慧的头脑,造出来的是天堂与地狱之别: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而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是一样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下面,编者将提供更多的备选故事,方便读者在各种情景下对孩子运用故事教育法。值得提醒读者的是:我们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因此,你在讲述完这些故事后,一定要记得运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故事解读。这种解读不必滔滔不绝,不可高高在上,也不要搞成独角戏——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来交流各自的感悟。
脑筋一拐弯逆境就走开
世事难料,命运老人的出牌经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当厄运降临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怨天尤人。开动你的脑筋,另辟蹊径或许是你厄运突围的绝佳方法。一 从前,有位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他们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一天,商人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商人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父亲于是把听到的全告诉了他。
“同他们拼了!”年轻人断然道。
“不,”父亲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那把珠宝交给他们?”
“也不行,他们还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儿,商人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他冲儿子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老头子!”儿子也同样大声地说,“你说不出一句让我中听的话!”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看着商人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家伙!”商人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而商人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又过了一会儿,父与子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船舱里时,父亲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了!”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方法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商人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派人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听了羞愧得表示愿意赔偿商人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故事中这个久经商场磨炼商人的见识确实高人一筹,而这种绝处求生的应变智慧,使他和儿子既保住了命,又使钱财失而复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在世,人有逆天之处,但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中,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不要轻言放弃。命运总会在我们最绝望时给我们留下一线生机,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机遇,就能转危为安,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悟道。
徒弟说:“师傅,我们听说您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
师傅说:“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山大法’吧,我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师傅开始打坐。
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傅,山怎么不过来呀?”
师傅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到对面的山上。
又一日,大师带领徒弟外出,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师傅问:“这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
有弟子说:“我们趟水而过。”师傅摇头。
有弟子说:“我们回去吧。”师傅仍摇头。
众弟子不解,请教大师。
大师说:“趟水而过,衣衫必湿,水深则有性命之忧,不足取;转身而回,虽能保平安,但目的未达,也不足取,最好的办法是顺着河边走,总会找到小桥的。”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和“没有桥就顺着河走”揭示了同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当我们用一种方法难以奏效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
正如在大海上行船一样,也许我们无法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帆的方向。一意孤行是成功的大敌,灵活多变才是成功的捷径。
学会绕道而行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世间之路又有千千万万,综而观之不外乎两类:直路和弯路。
毫无疑问,人们都愿走直路,沐浴着和煦的微风,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平坦的路面,这无疑是一种享受。相反,没有人乐意去走弯路,在一般人眼里弯路曲折艰险而又浪费时间。然而,人生的旅程中是弯路居多,山路弯弯,水路弯弯,人生之路亦弯弯,所以喜欢走直路的人要学会绕道而行。
学会绕道而行,迂回前进,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如果孩子的思路被堵塞,不妨建议他换个角度去思索,换种方法去做,也许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只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仅以2分优势领先,按一般比赛规则说来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的8秒钟再赢3分绝非易事。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当时许多人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该队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然而等到暂停结束比赛继续进行时,球场上出现了一件令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而全场比赛结束的时间到了。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一出入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是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如果保加利亚队坚持以常规打完全场比赛,是绝对无法获得真正的胜利的,而往自家篮下投球这一招,颇有迂回前进之妙。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在逆境当中一定要有迂回前进的概念,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世上没有绝对的直路,也没有绝对的弯路,关键是看你怎么走,怎么把弯路走得比直路还省事省力。有了绕道而行的技巧和本领,弯路也成了直路了。
把谁扔下热气球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
第二位是核子物理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爆发,使地球免遭受灭亡。
第三位是农业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种植粮食,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存活,请问该丢掉哪位科学家?
问题刊出之后,因为奖金的数额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在这些答复的信中,每个人都竭其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必须丢掉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最后的结果揭晓后,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
他的答案很简单——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在公布答案前,你不妨先问问你的孩子:他比较想将哪位科学家丢出去?
故事中的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也同时提醒了许多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们:最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会比复杂地去钻牛角尖更能获得成效。
老鼠给猫戴铃铛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脚步前行的不是没有想法和创意,而是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桎梏、别人的质疑以及自我的否定。
一群老鼠因深受猫的袭扰,感到十分苦恼。于是,它们在一起开会,商量用什么办法对付猫的骚扰,以求平安。
会上,老鼠们各有各的主张,但都被否决了。最后一只小老鼠站起来提议,它说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只要听到铃铛一响,我们就知道猫来了,便可马上逃跑。大家对他的建议报以热烈的掌声,并一致通过。
有一只年长的老鼠坐在一旁,始终一声没吭。这时,它站起来说:“小老鼠想出的这个办法是非常绝妙的,也是十分稳妥的;但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派谁去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呢?”
年长老鼠的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难住了。老鼠们、于是纷纷列举了小老鼠的提议不能实行的理由,但小老鼠还是勇敢地站起来,说:“为什么我们不找能实行的理由呢?”
众老鼠静了下来,冥思苦想之后,它们竟真的想出了一些可以实行的理由:
“我们可以偷一块腊肉和一片安眠药,将安眠药塞进腊肉中,趁猫外出时将腊肉放在猫窝里。只要猫吃了有安眠药的腊肉,我们就可以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
“告诉猫,它若戴上铃铛会很帅。”
最后,老鼠们通过讨论,一致同意让猫吃安眠药的方案。它们想到、做到并且成功了。
你可以通过上面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如何去做”,而不是想着“这是办不到的”,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难得到我们。
老鼠给猫戴铃铛
一个一等兵开着一辆带帆布顶篷的卡车,在行军时不慎受困于一个深深的泥坑。
正在一等兵左冲右突都无法脱离泥坑时,一队轿车从右边驶过。看到这辆陷入困境的卡车,车队立即停下来,一位身着红色佩带的将军从8辆汽车的头一辆中走了出来,让一等兵过去。
“遇到麻烦了?”
“是的,将军先生。”
“车陷住了?”
“陷在泥坑里,将军先生。”
这位将军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时,他想起新颁发的一项要求加强官兵之间的战友情的命令,于是,他决定身体力行地给大家做个榜样。
“注意了!”他拍拍手用命令的口气高声叫喊着,“全体下车!军官先生们过来!我们让一等兵先生的卡车重新跑起来!干活吧,先生们!”
从8辆汽车里钻出整整一个司令部的大校、少校,一个个穿着笔挺整洁的军服。他们同将军一起埋头**起来。这辆汽车装载很重,一群军官又推又拉,又扛又抬。就这样干了十多分钟,汽车才从泥坑中爬了出来,欢快的轮子还打了大家一脸的泥水。
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军官穿着满是泥污的军服钻进汽车时,他们的样子是何等的狼狈!而他们在心里又是怎样诅咒这道命令。将军最后一个上车,在上车之前他洋洋自得地走到一等兵面前。
“对我们还满意吗?”
“是的,将军先生!”
“让我看看,您在车上究竟装了些什么?”
将军拉开篷布,他惊讶地看到,在车厢里坐着整整18个年轻健壮的一等兵。
面临问题时,很多孩子(也包括大人)喜欢跟着感觉走,并不愿花精力,去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事实,结果不是花了大力气办了小事情,就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要想解决问题,先得找到问题的真正核心,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然后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比较。应该有科学家搞科研那样审慎的态度,解决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判断或做决定都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同时,从各个角度来分析辨明事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石头汤
石头也可以做汤?没搞错吧?
是的,一个身无分文的饥饿旅行者,真的就做了一锅石头汤,而且是一锅非常鲜香美味的石头汤!
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囊中已经空空如也,可他的肚子开始呱呱直叫。怎么办呢?旅行者借来一口铁锅,放进一块洗干净的石头,加了一些清水,并用柴火烧了起来。
“我要熬一锅美味的石头汤。”他对周围好奇的人们说。
石头汤?围观的人们好奇的心被撩拨得痒痒的。
“让我尝一点,好么?”有人请求。
旅行者回答说:“当然可以,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提供一点东西放在汤中作为股份;这样,等汤熬好了之后,你才有权品尝。”
那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拿来了肉,供旅行者放入汤中。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回家取来鱼、鸡蛋、辣椒等东西“入股”。
很快,旅行者熬的石头汤终于变得越来越香醇。
最后,旅行者不仅喝到了美味的石头汤,还得到了其他人的盛赞与感谢。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但在聪明人眼里,有了石头之后,一切就不同了。用石头熬汤,熬的是智慧,熬的是创意!
不过,值得各位家长注意引导孩子的是:熬“石头汤”应该建立在一种双赢的基础上,不择手段的空手套白狼,就算得到空前的利益,也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宿命。这样的反面例子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