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刚把她买回家的一块金表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孩子的老师。

不料,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扼杀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明白无误地告诉家长,维护孩子的创新能力比一块金表要重要得多。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像孩子母亲那样的家长很多,有陶先生这种想法的家长却很少,以至于限制了孩子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让孩子逐渐变得平庸。

创新,源自拉丁文,是“生长”的意思,也是源于古罗马五谷女神塞瑞斯的名字。创新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恩物,创新源自地上,植根于泥土,影响着生活。

生活中,孩子创新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大人习惯性地把用旧的毛巾当抹布用,而孩子还懂得用旧毛巾做一些小人、小玩具,或者做粘贴画;大人习惯把吃完点心的盒子扔掉或者是用来装小杂物,但孩子懂得,这些盒子还能做成小汽车、做成“楼房”……可以说,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创造大师”。

当然,因个性不同,每个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爱幻想、爱动,而且,他们没有成人的条条框框束缚,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却经常被我们的家长忽视了。

从现在起,请你多多留心、鼓励与赞赏孩子的创新。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多问一个为什么。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让孩子去思考,智慧就是从思考中走来。下面就是一个为什么的故事,他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馆大厦年久日深,建筑物表面斑驳陆离,后来竟然出现裂痕。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无法遏制。

后来专家调查发现:冲刷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该大厦墙壁每日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受酸蚀损害严重。

但是,为什么要每天冲洗呢?因为大厦每天被大量鸟粪弄脏。

为什么这栋大厦有那么多乌粪?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特别多的燕子。

为什么燕子要聚在那里?因为大厦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

为什么这里的蜘蛛多?因为这里有很多蜘蛛爱吃的飞虫。

为什么这里飞虫多?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得特别快。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

为什么?尘埃本无特别,只是配合了从窗子照射进来的过于充足的阳光,形成了特别适宜飞虫繁殖的温床。大量飞虫聚集在此,以超常的速度繁殖,于是给蜘蛛提供了大量的美餐,于是燕子飞来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拉上窗帘,挡住过分充足的阳光。

答案是问出来的,其实每个问题都很简单,只要孩子学会不断去问,就能找出最终的原因,这就是智慧的智慧。

(2)把握住每一次机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遇。告诉孩子,不要放走你脑海的每一次灵感,哪怕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握紧从你手中的机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

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发现车票早已经售光。

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中收拾出差用的行李。

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

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

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到纽约后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会成功,因为我抓住了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提着行李去散步,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多么积极的心态,多么平和的心态,从不抱怨命运,总是找快乐、找希望、找机会,因为这种品格,甘布士成为美国百货业的巨子。

灵感、智慧、机遇出现的概率都只有万分之一,只有乐观的心态才能握紧每一次机遇,只有握紧了每一次机遇才能突破困境。

(3)把问题倒过来想想。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不妨教孩子把问题倒过来想想,有时候,倒过来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美国有一家大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有缺货,愿罚十万。

某日,有一名法国人想获得这十万元,于是他绕店一周,细细观看一番后,来见经理。开口说:“潜水艇!在什么地方?”经理领他到第十八层楼,当真有一艘潜水艇。

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领他到第二十二层楼,果然有一只新式飞船。

法国人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头上面的女子?”经理一下被难住,正无言以对之际,旁边的一位女店员应道:“我做个倒立给客人看看。”后来这位女店长便升为了副总经理。

没有解不开的问题,只有迸发不出的智慧,有时候,把问题倒过来想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子加油站

保护好孩子的质疑精神

不少孩子一开始都有喜欢刨根问底、质疑这质疑那,但那些“弱智”的问题与质疑,往往会得到家长的打击与压制。殊不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马克思的座右铭恰恰就是:“怀疑一切”。

能不能双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疑点,有没有敢于从权威下过的“结论”、作出的“论断”等所谓的“终极真理”面前作出质疑。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疑处有奇迹,疑处出真知,疑处有突破。敢于质疑,能使大脑处于一种探索求知的主动进取状态,使大脑的创新思维处于朝气蓬勃的旺盛活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