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1)

从万历二十七年到万历三十二年六年时间内,全国各类官员给万历皇帝上疏要求停止矿税征收的奏件不下二百余件,统统石沉大海。沈一贯束手无策。到了万历三十二年的五月二十三日,忽然天降暴雨,雷电导致长陵的明楼起火而致烧毁,祖宗陵寝烧损,这是不小的事件。基于惯例,万历皇帝下诏书咨询国政。内阁次辅沈鲤请求废除矿税,便联合沈一贯、朱赓各写一份奏疏。疏成之后,沈一贯就要缄封送入内廷,沈鲤建议他稍等,说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期。沈鲤比沈一贯大了将近十岁,此时已是七十三岁老人,他一生正直多智,朝野之间声望极高。沈一贯对这位次辅一直有防范之心,害怕他抢了自己的首辅之位,但又巴不得这人留在内阁,凡遇难以解决的难题,他躲在一边尽让沈鲤处理。

过了几天,忽然大雨滂沱,天色昏暗。沈鲤对沈一贯说:“现在可以上奏了。”沈一贯问:“为什么?”沈鲤回答:“皇上不喜欢听矿税的事,每有这样奏章送入,他都不看。今天我们三人冒着大雨穿着素服到文华殿求见,皇上一定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就会赶来接见我们。我们趁机送上奏章,他就会阅读,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沈一贯觉得这主意可行。因为万历皇帝深居简出,沈一贯当三年首辅只得到一次接见。三人依计而行,万历果然赶到文华殿。三人分别递上奏章,万历皇帝看后默不作声。沈一贯便跪下来奏道:“皇上,若要朝廷秩序安静严肃,就应当收天下百姓之心;欲收天下百姓之心,当安抚天下的舆论。近年以来,全国长期受矿税之害,而又听惯了废除矿税的言论,企望陛下下发恩典诏书。眼下,臣等忧虑矿税之事,度日如年。”

万历皇帝听罢,似乎有所触动,但仍然没有表态,他一言不发,起身离开文华殿。

望着皇上的归辇,三位内阁大臣相对无语。沈一贯心里头更不是滋味。因为这次“智斗”仍不奏效,而两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万历三十年的闰二月二十二日,一大早起来,万历皇帝忽然感到头晕目眩并由此产生末日来临的感觉,他连忙召聚各大臣到仁德门外等候。一会儿,太监便到仁德门传旨,让首辅沈一贯单独进入启祥宫后殿的西暖阁。穿着冠服的万历皇帝坐在御榻上,当着皇太后、皇太子和各位亲王的面对沈一贯说:“朕病笃矣,矿税事,朕因三殿、三宫工程未峻,临时采取征收。今可与江南织造、江西陶器一并停办。所派遣之内监,俱令还京。并令法司释放久押罪囚,凡因建言获罪的官员,一律官复还职。”说完,万历皇帝就闭上眼睛躺下了。沈一贯叩头辞别,回到内阁赶紧按万历皇帝的吩咐草拟谕旨并送到内宫。

当晚,内阁大臣与九卿均在朝房住宿值班。三更过后,太监捧出万历皇帝的谕旨,内容与他对沈一贯所讲的一样。看到这份谕旨,在场大臣觉得朝廷政局有了转机,都催促沈一贯赶紧颁行。

第二天上午,沈一贯召来通政司官员正在布置颁发圣旨的工作。忽然一大群太监涌入内阁,直接进入沈一贯的值房。沈一贯还以为是万历皇帝驾崩了,还来不及起身,领头太监就嚷嚷着要取回昨夜送出的谕旨。原来,睡了一觉后,万历皇帝觉得病好了,于是对昨天的谕旨产生懊悔,立即下令让太监前往内阁追回。

知道原委以后,沈一贯二话没说,就打开抽屉将谕旨封还。却说此时的乾清宫,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正在就谕旨之事与万历皇帝较劲儿。田义不同意收回谕旨,他质问万历皇帝:“圣上的话出口还能追回吗?”万历皇帝被田义噎住了,不由得大怒,抽出宝剑,要亲手杀死他。田义并不畏惧,仍据理力争。正在这时,取谕旨的太监回到乾清宫。看到谕旨,万历皇帝这才放过田义。

田义出了乾清宫,径直来到内阁找到沈一贯,他朝沈一贯的脸上吐了一包口水,讥刺道:“相公稍一强硬,害民扰民的矿税就被废除了,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怕什么呢?”

这件事传出去后,大臣们对田义都肃然起敬,而从内心瞧不起沈一贯。

沈一贯的懦弱,间接地起到助长万历皇帝贪婪的作用。他对矿税并不是没有看法,但不敢抗争,只敢哀求。这件事一直拖到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因皇长孙朱由校降生,万历皇帝为讨一个吉庆,才下旨废除天下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