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1)

穆宗对高拱的信任,可以说是超过了所有阁臣。在穆宗看来,高拱有胆有识,学问渊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视高拱为“精神教父”,心理上产生了依赖。

当年,高拱为穆宗讲授《论语》,讲到“片言折狱”一段,让穆宗记忆深刻。在《高文襄公全集》中,还保留了这段讲义: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

片言是一言之间,折是剖断明白,而人皆信服,狱是争讼,由是子路的名。宿是隔夜,诺是有所许于人。子路无宿诺是门人说的。孔子说人之争讼者,各要求胜,情伪千状。听讼者虽极力以鞫之,尚有不得其情者矣。若能于一言之间,剖断曲直,使各当其情而人无不信服者,其惟仲由也欤!

盖由之为人也,忠信而明决。忠信则人不忍欺,明决则人不能欺。故能片言而折狱也。

在穆宗看来,高拱就是“片言可以折狱”的子路,可担任治理国家的重任。当徐阶与高拱发生争执时,以他懦弱的性格,不会因为偏袒高拱而得罪徐阶。但徐阶去职后,穆宗还是及时地把高拱请了回来。

高拱回到内阁急于做成的两件事情,却为官场所侧目。

第一件事,就是将徐阶通过遗诏形式而进行的平反昭雪工作全部推翻。他一到内阁,就给穆宗上了一道疏:

《明伦大典》颁示已久,今议事之臣假托诏旨,凡仪礼得罪者悉从褒显,将使献皇在庙之灵何以为享?先帝在天之灵何以为心?而陛下岁时入庙何以对越二圣?

《明伦大典》是世宗皇帝处理大礼案后留下的一部用法律形式肯定大礼的典籍。因大礼案被杖死、谪戍、罢黜的官员,在徐阶的主持下尽数平反并获得优恤,这是深得民心的大事。但高拱因为反对徐阶,将这一深得民心的政治举措予以革除。许多平反昭雪的官员又“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对刚刚开始的清明政治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以致两年前弹劾高拱的言官胡应嘉和欧阳敬一两人,都先后惊悸而死。更有甚者,当年王金、陶宏景等几位蛊惑世宗迷恋斋醮的妖道,已经在徐阶的主持下被问成死罪,羁押在死牢等待处决,这次也被高拱统统改判。高拱给穆宗上疏说:

人君殒于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先帝临御四十五载,得岁六十有余,末年抱病。经岁上宾,寿考令终,曾无暴遽。今谓先帝为王金所害,诬以不得正终,天下后世视先帝为何如主?乞下法司政议。

高拱强调“人君死于非命,名声极为不好”这句话说动了穆宗,于是同意改判。就这样,遭人痛恨的妖道王金等保住了性命,并且逍逍遥遥地离开京城。

第二件事情,受高拱的指使,徐阶的三个儿子全部被逮捕下狱。这些公子在乡里的确存有劣迹,但尚不至于像严世蕃那样横行霸道。下狱之后,一些人施救,高拱一意孤行,将徐公子们充军戍边。

在明代的首辅中,像高拱这样有仇必报、性格褊狭的人并不多见。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是肚量与气量,高拱就是气度太小。他的确有片言折狱的能力。遗憾的是,这能力用的不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