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被任命为辅臣时,世宗已重病。在西苑当值,日夜都不能回家。高拱颇不习惯。这位五十多岁的河南汉子颇为恋家,皆因他结婚三十余年,老婆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明朝,这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高拱在朋友们的撮合下娶回小妾,巴心巴肺想生下一个儿子,如今置身西苑,有家归不得,是何等的挠心。为了方便与小妾的相处,他决定把家从市内搬到西苑旁边,这样,他就可以偶尔抽空回家。
这种事怎瞒得过老狐狸徐阶,他看在眼里,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头却有想法。有一天,世宗突然病重,高拱听了太监的话,认为世宗过不了今夜,于是立即跑进值房,将属于自己的私人物件悉数搬回家去。这一点,更令徐阶心中生厌,他认为高拱私心太重,缺乏和衷共济的大臣风范。所以,在世宗驾崩后,他起草遗诏不与高拱商量,而找来得意门生张居正密议。
但是,就因为这件事情,高拱全然不顾徐阶对他的提携之恩,而与他反目成仇。世宗驾崩,裕王登基成为穆宗皇帝后,高拱自恃是裕邸旧臣,更不把徐阶放在眼里,处处与之作对。徐阶毕竟经营多年,高拱的势力无法与他抗衡,在一帮忠于徐阶的言官的交相弹劾下,高拱无法抵挡,只好下野。
穆宗宣布高拱致仕的时间是隆庆元年(1567)的五月二十三日。一年以后,即隆庆二年的五月十九日,首辅徐阶宣布退休。
还在裕邸的时候,穆宗就养成了好酒好色的习惯,登基之后,一如往昔不加节制。徐阶直言规劝,穆宗虽然采纳,但也慢慢对徐阶采取疏远的态度。恰逢此时,徐阶遭到给事中张齐的弹劾,于是坚决要求退休返乡,穆宗同意。
人们谈论明朝的政治,常常津津乐道“小官管大官”这一条。这实际上指的是明朝的言官制度。言官即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由都察院与六科两个衙门管辖。都察院系统的言官叫御史,六科系统的言官叫给事中。御史的总领导叫都御史,六科的总领导叫都给事中。都察院给全国各省配备纪检监察干部,级别与六部相同,属正二品衙门。六科专门针对六部而设置,如吏科监督吏部,户科监督户部等等。六科有六个都给事中,官阶只有六品,给事中官阶只有七品,但享受四品的待遇。在明代,内阁辅臣与部院大臣的下台,多与御史和给事中有关系。这些言官级别虽低,但握有弹劾大权。因此,大臣们很忌惮这些级别低微的小官。
明朝初期,言官们都在真正行使监察之责。中期之后,言官逐步演变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某位政要为了排除异己而嗾使自己控制的言官对他人弹劾,最终让对手倒台。
言官们的这种政治作用,在嘉靖一朝之前,并不明显,甚至在严嵩时期,言官们还是朝廷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的演变并最终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可以说是从徐阶与高拱手上开始。在这一点上,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高拱,在他执政期间,一直没有放松对言官的操纵。
徐阶致仕之后,李春芳接任首辅,但他是一个好好先生。几位辅臣如陈以勤、张居正、赵贞吉、殷士儋等,都是各捏各的笛,各打各的鼓,谁也不服谁。面对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穆宗决定召回高拱。
高拱下野一年半之后,于隆庆三年(1569)腊月二十二日重回内阁,而且,一来就越过李春芳直接担任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