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1)

——记老斗士高拱

在世宗皇帝去世前几个月,徐阶推荐高拱与郭朴二人入阁。自严嵩之后,内阁大臣的办公室都搬到了世宗居住的西苑,本为内阁值房的文渊阁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所以,高拱与郭朴增补为阁臣之后,每日都在西苑上班。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的进士。选为庶吉士后两年,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其时,年满十一岁的裕王朱载垕出阁读书。由严嵩推荐,高拱与陈以勤出任裕王的讲臣。

世宗皇帝共有三个儿子,太子早夭,裕王朱载垕排行第二。他还有一个弟弟,被封为景王。按理说,太子死后,裕王应循例成为太子,但世宗皇帝听信道士陶仲文“二龙不能见面”的言论,不肯明确储君。因为太子一立,就等于有了两条龙。世宗害怕小龙克老龙短自己的阳寿,故不肯议决。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权来说,从法律上肯定接班人永远是头等大事。如果世宗只有一个儿子,接班人便不会有悬念。但他有两个儿子,太子久虚,就会有变故。故朝中大臣,经常上疏,希望世宗立裕王为太子。开头世宗不置可否,后来说的人多了,世宗便觉得大臣们有意跟他过不去。故说出狠话“有谁敢再言立太子事,严惩不贷!”于是立储之事,长时间搁置。

高拱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当上了裕王的老师。这一当就是九年,在明代的众多帝王师中,高拱供差的年数恐怕是最长的。从少年到青年,裕王的心情一直不好,因为他始终不能成为合法的储君,总是在担惊受怕之中。这期间,高拱一直陪伴着他,给他讲孔孟之道等经邦济世的学问。裕王写了“怀贤忠贞”四个大字送给他,表示了对他的信任与感激。

后来,一直没有就藩的景王也患病而死,皇位的继承因此再也没有悬念。尽管世宗还是坚持不肯立储,但他三个儿子只剩下一个裕王,自然淘汰的法则使裕王成为实际的太子。

裕王身份的变化使高拱的政治行情看涨。严嵩与徐阶两位首辅,都对高拱青眼相看,不停地给他升官。在严嵩的举荐下,高拱被世宗任命为太常寺卿,掌管国子监。嘉靖四十一年,又升任为礼部左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掌管詹事府。两年后,徐阶再次向世宗推荐,拔擢高拱为礼部尚书。到了这个位子,就有资格进入西苑,陪着世宗皇帝炼丹药、写青词。严嵩、徐阶都是在礼部尚书的位子上得到世宗的赏识最终成为首辅的。

当了两年礼部尚书后,徐阶再次荐拔高拱为文渊阁大学士而入阁担任辅臣。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世宗对高拱特别赏识。重用他的原因大约只有一条,他是裕王身边最久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