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被刑部判为“发极远地区充军”,获得世宗同意。严嵩回到江西袁州后,上书世宗请求将严世蕃改戍近地,世宗没有批准。但严世蕃未经同意,却擅自返回家中,大举修筑园林,势焰丝毫不减。
江西方面的官员将严氏父子的情况密报徐阶。为了掌握更多动向,徐阶派遣自己的心腹南京御史林润以巡视长江防务的名义到达江西,与袁州推官郭谏臣密议之后,迅速发出密疏驰送京城。第四天,世宗就读到林润的疏文:
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群盗悉窜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阴有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余人。道路恟惧,咸谓变且不测,乞早正刑章,以绝祸本。
对严氏父子,世宗什么都能容忍,唯独不能容忍的就是谋反。所以,看到林润的密疏,世宗立即下达了逮捕严世蕃、罗龙文的命令。奏疏中提到的罗龙文,是严世蕃交往多年的心腹。
当严、罗二人押解来京后,刑部拟罪,悉数罗列严氏父子的罪恶,包括冤杀杨继盛与沈炼之事。奏疏送给世宗之前,先给徐阶过目。他看过后,把奏疏搁在一边,将刑部尚书黄光升与御史林润请入内室,屏退左右,轻声说道:“二位君子,你们认为严公子应当死,还是应当活?”黄光升答:“当然是应当死,严世蕃死有余辜。”徐阶接着问:“那么,你们二人审理此案,是要杀他呢,还是要救他?”黄光升答:“严世蕃的诸多罪恶,最令人发指者莫过于冤死杨继盛与沈炼。我们特别加上这一条,就是要将此案办成不可更改的铁案。”
徐阶笑道:“二位想法不差,但却忽略了另一面,杨继盛、沈炼之死,天下人皆知其冤,但杨继盛是中了严嵩之计触犯皇上忌讳,皇上颁下特旨处死。两人虽然均为严氏父子所害,但却都是皇上下旨杀掉的。皇上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这份狱词若到了皇上手里,他必然怀疑你们是揭发严氏父子的罪行来彰显皇上的过失,这会引起他的盛怒。到时候,严世蕃可以从容出狱,而你们二位恐怕就会被定为死罪了。”
二人一听,脸色大变,表示重新商议,徐阶说:“事不宜迟,若泄露出去,恐生意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稿,说:“我拟了一稿,你们速让写本吏员到这里来,连夜誊正,盖上刑部印,明天一早送进宫中。严嵩人虽走,但京城耳目甚多。今夜,凡参与者一个也不准离开!”
第二天上午,世宗读到严世蕃的罪行,杨继盛、沈炼只字未提,其中却有这样一段:
罗龙文与汪直交通,贿世蕃求官,世蕃用日者言,以南昌仓地有王气,取以治第,制拟王者,又结宗人典模阴伺非常,多聚亡命,南通倭,北通虏,共相响应。
世宗读到这里,可谓七窍生烟五官挪位,也不容细想,立即就同意了刑部的判决,将严世蕃及其党羽罗文龙绑赴西市斩首。
严世蕃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被执行死刑。两年后,严嵩贫病交加,寄食于墓舍而死。从徐阶入阁起意要将严嵩置于死地到如今,已整整过去了十五年。由此可见,一个政治家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