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徐阶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他组织了对严嵩致命的一击。
嘉靖四十年(1561),严嵩的老伴去世,按规定,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经世宗的特许,严世蕃不必回到故乡而留在京城守制。但是,他虽然留在北京,却因为服丧而不能到西苑入值。往常,世宗有事询问严嵩,严嵩不能回答时,坐在隔壁的严世蕃就可立即出主意。现在严世蕃不能入值,严嵩年迈糊涂,草拟诏书常常不能称旨,手也打颤,写字歪歪扭扭不工整,因此渐渐失去世宗的欢心。徐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认为扳倒严嵩的机会已经成熟。
不久,一件秘事在玉熙宫发生。
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善于扶乩。所谓扶乩,即今天所说的大神附体。若询问某事,扶乩人就会装神弄鬼,任一支笔在沙盘上写下乩诗。该诗似是而非,但总还能沾上边儿。因此博得事主信任。蓝道行是扶乩高手,经人推荐给世宗,便深得信任。世宗每逢有大事决断不下,便让蓝道行前来扶乩。
这一日,世宗忧虑边关问题,又叫来蓝道行,问他:“天下何以不治?”蓝道行于是施展法术,让竹笔在沙盘上写下乩诗,大意是皇帝身边有奸人。世宗问是谁,蓝道行说是朝中年纪最大官职也最大的人。有心人一听就知,这指的是严嵩。世宗愣了一下,又问:“上仙为何不诛除他呢?”蓝道行答:“上仙要留待皇上自己诛除他。”世宗沉默不语。
第三天,世宗就收到了都察院御史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揭发严世蕃卖官鬻爵、鲸吞公财、结党营私的种种劣迹。
关于这件事,《明通鉴》记载说是邹应龙在世宗与蓝道行谈话的当天,在相识的值殿太监家门口躲雨,值殿太监秘密透露给他的。于是,他回家就写了这份奏章。但在《明史·徐阶传》中,却明确记载:“阶乃令御史邹应龙劾之。”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明史》的记载是准确的。在同时代人的笔记中,有两条佐证:一是说徐阶派人花重金秘密收买了蓝道行;二是建议邹应龙的奏章不要将矛头直指严嵩,而是先敲山震虎弹劾其子严世蕃。
这份奏章相信是经过徐阶的审阅而后发出的。尽管弹劾的是严世蕃,但结尾一段还是把严嵩捎上了:
今天下水旱频仍,南北多警,民穷财尽,莫可措手者,正由世蕃父子贪婪无度,掊克日棘,政以贿成,官以赂授。凡四方小吏,莫不竭民脂膏,偿己买官之费。如此则民安得不贫,国安得不竭,天人灾警,安得不迭至?臣请斩世蕃首以示为人臣不忠不孝者戒。其父嵩,受国厚恩不思报,而溺爱恶子,弄权黩货,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
如臣言不实,乞斩臣首以谢嵩、世蕃。
这封奏章可谓摸透了世宗的心思。世宗对严嵩的感情虽然有所疏淡,但毕竟内心还有所眷顾,若将严嵩当作打击对象,势必引起世宗的反感。世宗收到这封奏章后,果然下旨慰问严嵩,但又认为严嵩溺爱严世蕃,有负宠信,于是令他退休,驰驿回籍,指示有关部门每年给他一百石米作为退休费,同时将严世蕃抓捕下狱。
这一天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月十九日,严嵩二十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对于世宗一朝的政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