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1)

嘉靖二十九年的八月二十一日,世宗皇帝在西苑紧急召见严嵩与徐阶。

这次召见的原因是因为蒙古俺答部率兵越过长城,进逼到北京城外。蒙古游骑屡屡在边关滋事,但攻到京师,这还是第一次。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却说八月十八日到二十日这三天,俺答率部队从通州渡过运河向西开进,前锋七百骑兵抵达安定门外校场并在此安营扎寨。第二天,俺答骑兵攻到东直门,并在那里捉拿了皇帝马厩的八名宦官。士兵将宦官押到中军帐下,俺答傲慢地对八名宦官说:“我不杀你们,现在放你们回去,给你们的皇帝老儿送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要求通贡。嘉靖皇帝于是召见严嵩。老奸巨猾的严嵩看过俺答的信后,推诿说:“通贡是礼部管的事,这件事应该让礼部来处理。”

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世宗皇帝对严嵩不肯承担责任感到恼火,于是又紧急召见徐阶征询对策。徐阶清楚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回答稍一有误,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斟酌答道:“敌寇已经深入内地逼近京师了,如果不允许他们通贡,恐怕会激怒他们。如果允许他们通贡,他们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臣建议皇上派出使者用假话哄骗他们缓兵,让我们有时间加紧防备,待援兵到达,他们害怕被围歼,就会主动撤兵。”

应该说,只要具备三流智商的人,就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俺答只要稍稍动动脑筋,也会看穿这是缓兵之计。但在当时的情势下,世宗却认为徐阶出了一个好主意而一再称善。

九月一日,俺答率部离开京师,经张家口和古北口而出塞。他之撤退与各路勤王兵马的到来没有关系。这些勤王之师没有一支部队敢主动出击。俺答是因为在京城郊区大肆抢劫,其收获大大超过预期,而主动宣布撤兵。

京师的解围,世宗认为是徐阶建议的缓兵之计起了作用。因此对他的信任增加。这样一来,严嵩对徐阶的猜忌更加厉害。严嵩与夏言是死对头,而徐阶最初的赏识与推荐者正好是夏言。因人划线党同伐异历来是官场难以解决的顽疾。严嵩从根本上对徐阶就不可能产生信任,加之徐阶在世宗面前抢了几次风头,更是让他感到威胁。于是,他一直等待机会要对徐阶下毒手。

果然,严嵩等到了机会。盖因徐阶当过裕王的老师。因此,在皇太子夭折之后,排行老二的裕王就成为实际的储君,但世宗似乎不太喜欢裕王。徐阶担任礼部尚书,三番五次要世宗早立太子。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这是为裕王说话,这件事引起世宗的不愉快。世宗听信道士陶仲文的话,认为自己要想长寿,就不能立太子。立太子就是“二龙会面”,小龙会克老龙的阳寿。但徐阶却不顾及世宗的心态,坚持要及早定下皇太子,世宗于是开始疏远徐阶。有一次,他召见严嵩说起徐阶,言语之间表示了不满。严嵩见有机可乘,便中伤道:“徐阶这个人并不缺乏才能,他的问题是有二心。”

“二心”之说,指的是徐阶坚持立太子。这句话戳到了世宗的痛处,越发对徐阶冷淡。

徐阶敏感地觉察到世宗态度的变化,而且他也准确地判断是严嵩从中离间。审时度势,他感到自己眼下还远不是严嵩的对手。于是一改游离状态,千方百计讨好世宗并在严嵩面前表现得服服帖帖。他为斋醮所写的青词比过去更为精心。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他终于重新获得世宗的信任并部分解除了严嵩对他的戒心。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月初九,世宗终于任命徐阶为东阁大学士,并入阁参与机务。

徐阶入阁时,也已年近六十。此时,他的政治谋略,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