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1)

嘉靖七年的正月,元宵节后第一次上朝,百官序班觐见皇上。世宗升座之后,突然发现他所倚重的张璁与桂萼,站的位置竟在兵部尚书李承勋之下,心里头很不高兴。

明代百官朝觐,站位很有讲究。六部尚书与左都御史、大理寺及通政司一把手,称为大九卿,都是正二品。这九人中,摆在第一的是吏部尚书。二品正职九年考满,可加荣衔以示尊崇。这荣衔即三公三孤。三公为太师、少师、太子太师;三孤为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凡加此荣衔者,即可加官至一品。斯时,李承勋与杨一清、翟銮等,都有一品荣衔在身,故都站在前列。张璁、桂萼虽然都是二品显官,但无荣衔,站位就只能靠后了。

退朝之后,世宗觉得张璁与桂萼受了委屈,遂提笔亲写了一道诏旨,加封二人为太子太保。任命书到达之后,桂萼连忙上表谢恩。张璁却拒不领情,他给世宗写了条陈说明理由:“太子尚未确立,就不应设立太子太保这样的职位。”世宗一想有道理,就又给张璁加了一个少保的荣衔,但太子太保也没有免去。就这样,张璁比桂萼多赚了一个头衔。

张璁自入内阁,可谓“在骂声中成长”。尽管他利用权力培植了不少党羽,但弹劾他的人仍然很多。

嘉靖七年的七月,翟銮已去职,张璁成为次辅。尽管首辅还是杨一清,但实际的权力却在张璁手中。此时,桂萼亦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六年前,两人还都是南京刑部主事,七品小官而已。如今双双进入权力中枢,成为世宗的股肱,天下士林无不为之侧目。这两人都是权力场中一流的角斗士。大敌当前,他们共同对外。警报解除,他们又开始窝里斗。文武百官乐意看他们的笑话,并一直捕捉机会,想将他们赶下权力的高位。

嘉靖八年的八月十三,突然一纸诏书传到内阁,罢免张璁、桂萼的官职,令其回籍。顿时,朝廷上下为之欢欣。

这道诏令缘于工科给事中陆粲的《劾张璁桂萼疏》:

璁、萼凶险之资,乖僻之学,曩自小臣因赞大礼,拔置近侍,不三四年,位至宰弼,恩隆宠异,振古未闻。乃敢罔上逞私,专权招贿,擅作威福,报复恩仇。璁很愎自用,执构多私。萼外若宽迂,中实深刻。忮忍之毒,一发于心,如蝮蛇猛兽,犯者必死。臣姑举数端言之:

萼受尚书王琼赂巨万,连章力荐,璁从中主之,遂得起用……铨司要地,尽布私人,典选仅逾年,引用乡故不可胜数,如致仕尚书刘麟,其中表亲也;侍郎严嵩,是其子之师也……

璁等威权既盛,党羽众多,天下畏恶,莫敢讼言。不亟去之,凶人之性不移,将来必为社稷患。

陆粲写这封弹劾奏章的起因,是因为一个月前兵科给事中孙应奎弹劾阁臣“私其亲故,政以贿成,天下敢怒而不敢言”,张璁、桂萼看到奏疏后,向世宗提出辞职,世宗不允。接着,礼科给事中王准再次上疏揭露张璁、桂萼“引用私人”,虽然列举了不少事实,世宗仍不为所动。于是,陆粲再次上奏。

言官们的连珠炮终于引起了世宗的警惕。这位“讲礼”的皇帝,忌讳大臣背着他培植私党,擅作威福。于是头脑一热,让两位内阁大臣一起卷铺盖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