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老倔头张璁
先看《二十七日揭晓呈同年知己》这首诗:
南宫晓日开春榜,北阙祥云复礼。
圣主示贤吾独愧,有司得士意如何?
愁时敢谓滔滔是,翊运真看济济多。
此日老成还太半,却教人讶早登科。
诗作者叫张璁。这是他考中进士发榜当天写的,其心情是且悲且喜。喜的是如愿以偿,悲的是他已四十七岁。在五百多年前,这年龄绝对是“祖父级”的考生了。
诗作注明是庚辰年,即1620年。但明史上说张璁考中正德十六年进士,是年为辛巳年,即1621年,两者相差一年。考查史籍,武宗死于正德十六年的三月十四。自正月起就一直患病,不大可能举行会试。张璁本人记述的是正德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入场考试,十二天后发榜,公布录取名单。两相比较,还是以张璁自己记载的为准。
张璁是浙江永嘉(今属温州市)人。浙东地区自古至今盛产商人,也盛产文人。刘伯温、宋濂都属浙东人,作为他们的后辈,张璁无论在学术还是在政绩上,都不能望其项背。但是,他同他们一样,不但都拥有一个帝王师的身份,而且其命运却比他们好得多。
明朝浙东的政治家,大都发迹较晚。刘伯温与宋濂都是五十多岁后才碰上朱元璋,张璁遇上嘉靖皇帝朱厚熜,也是四十八岁。
张璁二十三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兹后七次参加全国会试均不中,第八次进京再入春闱,已是书生迟暮了。据说,七次不中后,他自己也就彻底灰心。按规定,举人就有了入仕的资格,他便到南京吏部申请补缺。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个名叫肖鸣凤的御史。此人善星相学,他看了张璁的面相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从现在起,三年后你就一定能考中进士,再过三年,你必将大贵。”
张璁申请补缺,属无奈之举。举人出身的人进入官场,只能当中下层官吏。知府以上的高官根本没有可能。听肖鸣凤这么一说,张璁立刻就取消了补缺的打算,又回到永嘉苦读。没想到三年以后,张璁果然高中,搭上了步入仕途的末班车。
肖鸣凤的两项预言实现了一个。那么,他的“再过三年必大贵”的预言能否灵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