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昏庸的皇帝身边总会有一位精明强干的宰相,为其匡时补过、弥缝国事。武宗朱厚照与首辅杨廷和,应该是这样一对关系。
武宗信任杨廷和,却又不肯听他的话。他放心地把内阁交给师相,却又不希望内阁干涉他的行动。武宗永远是一个玩不醒的孩子,他甚至有幻想症。因为他的权力不可制约,所以他的幻想常常付诸行动。为此,朝廷常常爆发政治地震。杨廷和每每为此痛苦,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武宗始终不答应。当那么多人被杖死,杨廷和请求皇上接见,欲当面劝说,武宗避而不见。此一时刻,杨廷和真是欲哭无泪。
这一情形,到了正德十六年(1521),才有了改变。
这一年的三月十三日下午,一封紧急文书从司礼监送到内阁。杨廷和打开一看,是武宗的口谕: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看到这寥寥数语的圣谕,杨廷和并不吃惊。已经六十二岁的他,可以说是看着武宗长大,又看着他走向生命的末路。这位胡闹了一生的皇帝,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主人。眼看主人要离开人世,除了惋惜,就是痛心。
第二天,武宗死在豹房,年仅三十一岁。
当天,太监张永、谷大用等,遵皇太后之命,将武宗的遗体搬回皇宫。武宗虽然在生前一天也离不开女人,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为他生下儿女。膝下无后,皇祚无人承继,帝国陷入了混乱。
就在张永、谷大用搬运武宗遗体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来到内阁,他很隐晦地对杨廷和说:“太医的能力已经枯竭,请捐万金到民间去购买。”局外人听这句话,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杨廷和明白魏彬的意思。却说武宗没有子嗣,无论是皇太后还是他本人都很着急。太医一直用药调治,终不见效。如今武宗大行,无人继位,魏彬便出馊主意,要出大价钱到民间秘密购买一个品相好的小男童,作为武宗的儿子承祧大位。
杨廷和觉得魏彬的主意很荒唐,认为这是违反伦理之举,于是也大而化之地讲了一番历朝承祧与继位的例子。两人都不说明,但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不一会儿,张永与谷大用也都来到内阁。内监三大珰全都到来,等于是司礼监与内阁两大权力机构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早在武宗病重时,杨廷和就在思考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方案。这时,他从袖中取出洪武皇帝的祖训:“我朝早已立下规矩,皇帝若无子嗣承祧大位,就让长弟接任。兄终弟及,谁能更改?”
张永便问:“按这规矩,皇位应由谁来继承?”
杨廷和回答:“当今兴献王的长子,是宪宗的孙子,孝宗的儿子,大行皇帝的从弟。按皇族伦序,应该由他继承皇位。”
梁储、蒋冕、毛纪三位辅臣都同意杨廷和的观点,内监三大珰心中虽有小九九,但杨廷和搬出祖训,他们也无话可说,于是形成决议,上报皇太后,得到懿旨:宣谕廷臣,亦如内阁所请。
在杨廷和的建议下,明朝的第十一个皇帝诞生,他就是居住在湖广安陆县的兴献王的世子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