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三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午朝退朝时,不知是谁,在御道上留下一封匿名信,历数刘瑾的罪状,说他罪大恶极当诛。立刻,有人将这封信交给了刘瑾。此时,百官尚未散去,刘瑾矫诏,要上朝的数百名官员全部到奉天门外广场上跪下。斯时正值酷暑,热辣辣的太阳直射地面,暴晒下的官员如在火上烤。不一会儿,一些官员便昏厥倒地。趁刘瑾回屋歇息时,太监李荣搬来冰瓜给群臣消暑,并让他们暂时起身缓缓劲儿,看到刘瑾从屋里出来,李荣连忙吩咐:“他来了,你们快回原地跪下。”刘瑾已看到群臣吃瓜的场景,于是大发脾气,扬言加大惩处。太监黄伟看不惯刘瑾的劣迹,这时站出来大声对群臣说:“匿名信上写的都是为国为民的事,谁写的,自己挺身出来承认,虽然死了也算一个好男儿,何必枉自连累他人!”刘瑾恼羞成怒,吼道:“写匿名信罪该当死,何况又放在御道上,算什么男子汉。”到了傍晚,刘瑾下令将下跪的三百余名官员全部送到锦衣卫监狱关押,准备第二天太阳出来后,再押回到奉天门外下跪。
当晚,同情群臣的太监李荣被刘瑾勒令回籍闲住,黄伟遣送回南京,谪为净军。身为首辅的李东阳虽然没有下跪,但他内心的痛苦,可能比下跪的官员还要多。他厌恶甚至是仇恨刘瑾,但他不敢与之抗争。如今同类受到摧残,他不能不置一词。当晚,他给武宗皇帝写了一个简单的条陈:
匿名文字出于一人之阴谋,诸臣在朝,仓促拜起,岂能知之!况今天时炎热,狱气熏蒸,数日之间,人将不自保矣。
刘瑾看到这个条陈,加之风闻匿名信可能出自内廷某太监之手,于是决定不再追究群臣,将他们从锦衣卫监狱中放出。可是,此时已有刑部主事何钺、顺天府推官周臣、礼部进士陆伸三人中暑而死,至于因中暑而病倒的官员,更是多达数十名。
李东阳以他逶迤避祸的方式,换取刘瑾对他的容忍,然后小心翼翼地对受到迫害的官员进行保护。关于这一点,《明史·李东阳传》是这样评价的:
刘健、谢迁、刘大夏、杨一清及平江伯陈熊辈,几得危祸,皆赖东阳而解。其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而气节之士多非之。